張彩怡
部分青少年理性愛國精神缺失、感性愛國情緒過度、愛國表現單一和制度監督不全等,讓愛國實踐在某些地區難以落實,這就需在網絡思政視域下提高信息素養以培養理性精神、筑牢紅色根基以強化情感教育、挖掘多元化愛國渠道并健全法治監督。
提高信息素養,培養理性精神。提高青少年信息素養是培養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徑。應引導青少年理性對待網絡信息,平衡理性愛國與感性愛國,具體而言,需要引導青少年區分真實與虛假信息,不盲目信任網絡傳播的未經證實的消息。此外,在網絡思政視域下,應倡導包容多元的文化價值觀,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各種聲音,促進愛國情感的理性表達。
筑牢紅色根基,強化情感教育。弘揚紅色根基是強化青少年愛國情感教育的關鍵。一要通過各種途徑弘揚民族精神,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二要引導青少年積極在網絡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活動,弘揚網絡正能量,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引導其理性看待社會問題。三要引導青少年主動參加暑假“三下鄉”、義務支教、支農服務鄉村振興等志愿活動,培養其濃厚的愛國責任感,將情感教育貫穿于紅色歷史文化教育中,以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青年。
挖掘多元化渠道,健全法治監督通道。挖掘多元化渠道并健全法治監督通道是實現理性愛國與感性愛國平衡的關鍵手段。應通過短視頻平臺傳播民族英雄事跡、國家發展成就等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內容,引導青少年關注國家大事,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要強化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的極端思想問題,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在法制軌道上良性運行。對網絡中的極端言論進行及時遏制,防止不良信息侵占網絡空間,保障網絡環境健康有序發展。
綜上所述,網絡思政視域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需從多方面入手,培養青少年的理性精神、強化情感教育,促進愛國情感的理性表達以及實現理性愛國與感性愛國的平衡。
(作者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