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的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關鍵。文章首先闡述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商貿流通企業的重要性,并突出風險管理在商貿流通企業中的作用;然后詳細列舉商貿流通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類型,如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安全風險等;基于這些風險,進一步提出綜合性的風險管理策略,包括強化風險識別與評估、加強數字安全與隱私保護、應用創新技術、制訂應急計劃、遵循合規與法規,以及持續進行風險監測與策略優化。
[關鍵詞]數字經濟;商貿流通企業;風險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18
[中圖分類號]F721;F2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2-0056-03
1? ? ?數字經濟時代商貿流通企業風險管理概述
1.1? ?數字經濟的內涵和商貿流通企業的重要性
數字經濟不僅僅是技術的集合,更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思維方式。消費者通過數字化渠道獲取信息,作出購買決策并與企業互動,而企業則通過這些渠道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獲取即時的市場反饋并快速調整發展策略。
在此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構成了數字經濟的基礎,連接著生產者和消費者,使得商品和服務能夠迅速、高效地流通。而隨著全球供應鏈復雜性的增強,這些企業的責任和面臨的挑戰也相應增多。它們不僅需要處理日常的物流和分銷問題,還要在不斷變化的數字環境中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體驗[1]。
1.2? ?風險管理在商貿流通企業中的作用
風險管理不僅可以幫助商貿流通企業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還能通過精心設計的策略和措施,提高企業對各類風險的防范和應對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有效的風險管理成為商貿流通企業提升韌性、保障業務連續性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2? ? ?商貿流通企業風險類型
2.1?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源于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如貨幣波動、利率變動、通貨膨脹或供需失衡。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往往與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業務往來,這使得其暴露在多樣化的市場風險中。例如,一國突發經濟衰退或政策變化可能對跨國商貿流通企業的供應鏈、銷售和盈利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對市場動態的持續監測和敏感性分析成為商貿流通企業減少潛在損失的關鍵。
2.2? ?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涉及企業依賴的技術水平。在數字經濟中,商貿流通企業越來越依賴先進的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以此優化其運營管理和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但隨之而來的是,當這些技術出現問題或被其他企業超越時,企業可能面臨巨大的運營和財務風險。例如,一個核心的信息系統故障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或者一個新的技術產生可能使現有的技術快速過時,從而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優勢。
2.3? ?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主要與企業的資產、信息和員工的安全有關。在一個越來越互聯的世界中,商貿流通企業面臨來自各方的安全威脅——從傳統的物理盜竊到數字時代的網絡攻擊。例如,未經授權的數據訪問可能導致商貿流通企業客戶信息泄露,從而引發法律訴訟事件和品牌信譽損失。同時,企業的有形資產,如倉庫和商品,也可能面臨由于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而造成的損失。
3? ? ?數字經濟時代商貿流通企業風險管理策略
3.1? ?加強風險識別與評估
3.1.1? ?確定潛在風險類型
在數字經濟時代,商貿流通企業面臨的風險愈發復雜。首先,市場風險涵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如經濟波動、匯率變動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可能對企業的運營造成不利影響。其次,技術風險是由新技術的快速演變和應用所導致的。技術過時、不兼容或設備故障都可能會對企業的運作造成嚴重干擾[2]。最后,安全風險主要涉及數據泄露、網絡攻擊等,這可能危及企業的聲譽和客戶信任。確定潛在風險類型是風險識別與評估的第一步,有助于商貿流通企業更精確地定位問題,并為后續的風險控制提供方向。
3.1.2? ?收集數據與情報
風險識別需要基于準確和全面的數據與情報。商貿流通企業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如社交媒體、市場調查、行業報告等,收集和分析信息。通過這些手段,企業能夠實時監測市場趨勢,識別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預測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從而更早地采取應對措施。
3.1.3? ?風險評估與優先級排序
在企業風險管理中,風險評估與優先級排序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商貿流通企業需要通過數據收集,了解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包括但不限于市場、財務、運營等方面的風險。一旦收集到足夠的數據和情報,企業就可以使用量化方法來評估每種風險的影響和出現的可能性。例如,通過計算每種風險可能導致的經濟損失、影響范圍和發生的可能性,商貿流通企業可以為這些風險排出一個優先級順序。這個過程可能涉及復雜的統計和概率計算,但目的是確保風險應對的資源合理分配。將重要的風險放在首位可以確保企業對可能對其造成重大損失或破壞的風險采取及時和有效的措施[3]。此外,優先級排序還允許企業更靈活地調整其風險管理策略,以適應市場和環境的變化。通過對風險進行深入了解和科學分析,商貿流通企業可以更好地調配資源,以更有效地應對可能面臨的風險挑戰。
3.2? ?強化數字安全與隱私保護
3.2.1? ?建立網絡安全措施
隨著商務活動越來越依賴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網絡安全管理已經成為企業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商貿流通企業要建立防火墻,從而有效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攻擊。利用加密技術,保護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防止被竊取。采用多重認證技術,因為其要求用戶提供兩個或更多證明身份的憑證,賬戶安全保護層次更高。這些措施能共同構成一道堅固的防線,保護企業的網絡安全。
3.2.2? ?保護客戶隱私
在當前信息爆炸的時代,客戶隱私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商貿流通企業必須遵守與隱私保護有關的地方性法規和國際法規,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這需要商貿流通企業在收集、使用和存儲個人信息時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商貿流通企業還應該讓客戶了解到他們的信息是如何被使用和保護的,增強和提高客戶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3.2.3? ?培訓員工
員工是企業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通過定期的培訓和教育,商貿流通企業可以提高員工對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與責任感。這不僅要包括技術操作方面的培訓,還要包括法律法規和公司政策方面的培訓,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在日常工作中積極維護企業和客戶的信息安全。
3.3? ?應用創新技術
3.3.1? ?采用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使企業能更精確地預測市場趨勢,從而進行更有效的供應鏈優化。例如,AI可以通過分析過去的銷售數據、市場調查報告和社交媒體信號來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變化趨勢。這不僅能幫助企業更有效地管理庫存,減少滯銷和斷貨的風險,還能使企業更靈活地響應市場變化。
3.3.2?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通過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提供了對供應鏈過程的完全可見性。通過實時追蹤產品從制造到交付的整個過程,區塊鏈可以增強消費者對產品來源的信任感,進一步提升品牌聲譽和客戶忠誠度[4]。因此,商貿流通企業要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減少欺詐和錯誤。
3.3.3? ?物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通過將物理設備與互聯網連接,使商貿流通企業能實時監測貨物的狀態和位置。例如,通過安裝在貨物上的傳感器,企業可以遠程監控溫度、濕度和震動等因素,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完整性。此外,IoT還能進行實時的貨物追蹤和定位,減少貨物丟失的風險。鑒于此,商貿流通企業要合理應用物聯網。
3.4? ?編制應急計劃
3.4.1? ?設計業務連續性計劃
業務連續性計劃旨在確保風險事件發生時關鍵業務流程不會中斷。這可能涉及確定關鍵業務功能,如訂單處理和客戶支持,并為每個功能提供備份計劃和冗余系統。例如,在關鍵系統故障的情況下,企業要立即切換到預先配置的備份系統,從而保持運營的連續性。
3.4.2? ?定期演練與更新計劃
僅編制計劃是不夠的,商貿流通企業還必須定期測試和演練這些計劃,以確保它們在危機情況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這包括模擬災難恢復的全面演練或與關鍵合作伙伴進行供應鏈中斷的聯合演練。通過這些演練,企業可以識別潛在的問題和缺陷,并及時進行解決和彌補[5]。
3.5? ?合規與法規遵循
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商貿流通領域,合規與法規遵循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商貿流通企業必須了解和遵守國際、國內的各項法規,以確保其經營活動合法,并有效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
3.5.1? ?熟悉當地和國際法規
商貿流通涉及復雜的法律法規,包括關稅、進出口限制、消費者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法規可能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商貿流通企業必須投入資源來了解和遵守其運營所在地的具體法規。例如,關于關稅,商貿流通企業必須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協定、稅率和免稅項目,以確保合法貿易。
3.5.2? ?建立合規流程
了解法規只是第一步,關鍵在于將這些知識融入企業的日常運營中。商貿流通企業應該建立全面的合規流程,包括內部審查、培訓、監控和報告等。
①內部審查:定期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審查,確保其符合所有適用法規。②培訓:對員工進行合規培訓,確保他們了解和遵守相關法規。③監控:通過定期監控和審計,確保合規流程持續執行和改進。④報告:如果適用,按照法規要求定期向監管機構報告合規狀態和重大事件。
3.5.3? ?與法律團隊合作
企業即使建立了全面的合規流程,也可能會遇到復雜和模糊的法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與專業法律團隊合作變得至關重要。①專業律師咨詢:通過與專業律師合作,企業可以獲得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意見,規避潛在的法律糾紛。②法律文檔審查:確保所有合同和法律文件經過專業律師審查,以避免出現合同爭議和不符合法規的條款。
3.6? ?持續監測與改進
3.6.1? ?建立監測機制
持續監測是確保風險管理策略有效的關鍵手段之一。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測機制,商貿流通企業可以定期審查風險管理策略的效果,確保其處在正確的軌道上。這包括但不限于定期評估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等的變化,以及企業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的有效性。此外,監測機制還可以提前發現潛在問題,使企業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6]。
3.6.2? ?收集反饋意見,吸取經驗教訓
每一個風險事件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商貿流通企業應當不斷收集員工、客戶、合作伙伴等的反饋意見,以及從過去的風險事件中吸取教訓。這樣不僅有助于企業了解風險管理的現狀和效果,還可以促進企業不斷學習和改進。
3.6.3? ?不斷優化策略
風險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市場、技術、法規等的變化,商貿流通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其風險管理策略。這可能需要改變現有的風險評估方法,引入新的技術或工具,重新配置資源等。最重要的是,這些改變應基于實際的監測結果和對過去風險事件的分析,確保改進的方向和措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和目標相匹配。
4? ? ?結束語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已成為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伴隨商貿流通企業的不斷發展,其面臨更加復雜和多樣的風險。這些風險給商貿流通企業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其亟須加強風險管理。鑒于此,商貿流通企業要分析自身面臨的風險類型,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以減少企業損失。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叢然.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及防范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23):185-186.
[2]吳強,張亞明.基于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商貿流通企業績效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24):114-116.
[3]毛素萍.小微商貿流通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22-25.
[4]孫怡瑤.基于大數據視角的商貿流通企業融資風險測度[J].商業經濟研究,2018(23):156-158.
[5]陳波.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對策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7):101-103.
[6]明躍.市場經濟背景下商貿流通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分析[J].經貿實踐,2016(7):7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盧穎萍(1982— ),女,山東德州人,碩士,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商貿流通企業綜合管理、商貿流通業務審批、經濟運行分析、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