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范佳富
歲末年初,三秦大地民政重點項目施工現場,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望陜北,榆林市橫山區中心敬老院項目拔地而起,完工后將成為該市規模最大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看關中,西安市全力推進兒童福利院改擴建項目;眺陜南,漢中市2023 年實施的112 個民政項目全部開工。
2023 年以來,陜西省民政廳結合地方實際,提出“12 個1” 民政重點項目建設方案,即每個縣(市、區)建設1 所綜合性社會福利院、1 所精神衛生福利機構、1 所兒童福利院、1 個救助站、1 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1個示范性社會養老中心、1 個認知障礙老年人介護中心、1 個殯儀館、1 個經營性公墓、1 個城市公益性公墓、1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1 個綜合性彩票銷售服務中心,推動各地實施一批保急需、保基本、補空白的民生項目。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民政項目235 個,在建民政項目278 個,儲備民政項目205 個,已完成投資額205 億元。
隆冬時節,寒氣襲人。然而,位于漢中市南鄭區大河坎鎮三花石村的市社會福利院整體遷建項目建設現場,卻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市社會福利院整體遷建項目主體工程、室內硬裝、室外土方開挖及管道預埋工程已完成,外墻裝飾施工已完成95%,完成投資額2.7 億多元。”漢中市社會福利院院長姜衛華躊躇滿志地說,項目占地約106 畝,總建筑面積4.6 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 張,其中,兒童床位250 張,老年人床位500 張,精神衛生福利床位250 張。“建成運營后,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和孤殘兒童的生活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
去年,漢中市民政項目全面開花,進展喜人:漢中市救助管理站整體遷建項目,總投資2650 萬元,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及室內墻面平整;洋縣黑稻田康養項目,規劃占地面積6000 畝,建成面積15 萬平方米,已完成投資額10 億元;城固縣特困供養機構失能老年人養護院項目,占地面積52 畝,總投資7500 萬元,建設進度已完成70%;留壩縣殯儀館建設項目,總投資2200 萬元,綜合樓4 層框架結構主體已經完工……

漢中市社會福利院整體遷建項目。
“謀項目就是謀發展、謀未來。”漢中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包繼強豪情滿懷地說,“我們搶抓‘十四五’規劃中期評估和國土空間規劃調整機遇,堅持‘謀劃一批、包裝一批、儲備一批、推介一批、招引一批、實施一批’的方針,建立漢中民政項目庫,共謀劃項目112 個,總投資26.77 億元。”
西安市民政部門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民政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在養老服務方面,以《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為引領,按照“廣覆蓋、成體系、均衡化”的建設布局要求,全面推進三級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在殯葬管理方面,科學合理編制《西安市殯葬設施專項規劃》,并協調納入《西安市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目錄清單》,計劃投資不少于5 億元,新增建設用地需求約100 公頃,新建或改擴建殯葬設施1111 個。
“市委書記、市長先后調研民政工作,并將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全市民生實事。分管副市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項目申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銅川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謀劃了市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等諸多民政項目。項目完工后,全市將形成分布合理、總量適度、配套完善、適度超前的民政服務格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相比老院區,新院區環境更加優美,設施更加完善,條件更加舒適。”提起西安市兒童福利院的變化,院長申超峰笑得合不攏嘴。2020 年4 月,西安市兒童福利院改擴建項目開工,建筑面積7.4 萬多平方米,總投資4 億多元。經過緊鑼密鼓地建設,550 余名孤殘兒童于2023 年金秋時節全部搬進新院區。
“去年竣工項目36 個,完成總投資3.22 億元。今年謀劃項目61 個,計劃總投資29.02 億元,其中,在建項目21 個,總投資24.60 億元。”西安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宮也介紹,為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市民政局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2020 年以來,累計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2.1 億元。同時,充分挖掘自身潛力,2020 年以來,累計投入市級福彩公益金2.9 億元,爭取市級財政配套資金5.8億元。
寶雞市在用好用足各類資金政策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充分運用市場理念,圍繞“招什么”、“誰來招”、“怎么招”、“如何落”等問題,實現“點對點”精準招商。寶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天宏告訴記者,市民政局先后參加第九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第41 屆中國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暨國際福祉機器博覽會,與多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推動投資3100 萬元的寶雞天佑老年公寓建成投用,投資6720 萬元的寶雞天佑康養中心開工建設。舉辦中國鈦谷東區鈦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鈦產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現場簽約項目24 個、總投資意向達32.68 億元。
確保項目如期順利推進,除了資金要素,用地保障也至關重要。“延安市地形特殊,塬大溝深,土地資源稀缺,而殯葬項目具有特殊性,人們容易產生‘鄰避效應’,選址異常困難。我們走遍城區周邊的溝溝岔岔、山山峁峁,反復勘查、仔細論證,努力讓殯葬項目都做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環境可容納、公眾能接受。”延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樹德表示,民政部門聯合相關部門,不斷優化項目行政審批流程,確保項目拿地即開工,全力保進度。
咸陽市民政局積極與市自然資源部門溝通,全面開展《民政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用地中長期規劃(2023—2035)》、《養老服務設施和養老產業用地規劃(2023—2035)》、《殯葬項目用地規劃(2023—2035)》編制工作,為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用地保障。
“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建設,縣福緣老年養護院建設項目于去年6 月通過竣工驗收。”渭南市富平縣民政局社會組織黨工委副書記孫瑜欣慰地說,該項目占地15 畝,總投資約3400 萬元,總建筑面積約9600 平方米,設計床位276 張。
為確保項目順利完工,渭南市、縣(區)兩級民政部門成立由局長任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健全“一個重點項目、一名班子成員包抓、一個責任科室主管、一套專門班子協調、一條龍跟進服務”的“五個一”推進機制。將目標任務分解到月到人,對標對表,每月一總結、一梳理、一督辦,一季一匯報、一評議、一通報,“一張清單”管到底,環環相扣、層層傳導、倒逼落實。
“‘以項目論英雄,以項目評先后’在全市民政系統成為鮮明導向。”渭南市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服務中心副主任任輝向記者條分縷析,全市實施觀摩點評督進度,每季度觀摩做到“五必看”、“四必聽”、“四必評”,即納入全市民生重點項目盤子的必看,各個領域的試點示范項目必看,省民政廳掛牌督辦的項目必看,前期準備條件成熟的項目必看,項目實地現場全景必看;聽縣(市、區)民政局局長親自講,聽每季度項目形象的實際進度,聽每季度資金的籌措和撥付進度,聽項目的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風險管理的經驗做法;評項目的功能設計,評項目的實際進度,評項目的監管責任,評全市項目綜合位次。
商洛市民政局堅持“嚴”字當頭抓建設,“細”字當頭抓管理,“實”字當頭抓質量。認真按照項目管理相關規定,嚴把“招標關、質量關、安全關、驗收關、審計關”五大關口,確保項目管理規范有序。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業務科室跟蹤抓”的責任機制,把壓力傳導到每一個人身上,把精細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上,確保項目建設推進有力。
漢中市民政局嚴格施行項目建設“日監測、周例會、月調度、季分析”制度,定期匯報、觀摩點評、比拼進度,“一事一量化、一事一考評”,對推進滯后的項目掛牌督辦,對推進不力的縣(區)減少項目資金安排,對項目建設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干部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目標責任考核中作為重要依據,以項目進展衡量擔當、以項目成效檢驗作風、以項目督考傳導壓力。
建成40 個社區老年食堂、72 個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3 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新建或改擴建38 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過去的一年,榆林市全力以赴謀劃儲備一批、爭取轉化一批、提速建設一批、投入使用一批高質量民政項目,夯實民政事業發展基石。
民政項目建成后,如何讓這些項目可持續地運營下去,服務民政對象,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神木市民政局副局長喬志強介紹,為實現農村互助幸福院可持續運營,神木市出臺《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補助辦法》,明確每個農村互助幸福院每年市財政預算安排經費10 萬元,伙食費每位老人每天補貼10 元,取暖費、水費、電費等相關基礎運營費用由市相關部門據實安排。
“這里管吃管住,飯菜葷素搭配,種類多,房間里暖氣、電視一應俱全,一天僅需5 元錢。”神木市濱河新區街道駱駝場村互助幸福院負責人袁品華說,“我們主要服務村里70 歲及以上的獨居老年人或困難老年人。以前很多老年人不想來,現在是來了不想走。”
神木市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模式是榆林市推動項目可持續運營的一個縮影。為讓民政項目建好用足,榆林市著眼提升項目運營管理質效,積極探索以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民政項目運營管理,推動民政項目真正盤活、用好、出效益。一方面,建立政府投入機制。在農村互助幸福院、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民辦養老機構項目上,全面落實建設補貼、年度運營補貼,僅2022 年,市、縣(區)兩級財政在養老服務領域就投入資金2.18 億元。另一方面,創新發展模式。支持社會力量管理運營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比例達72%。
咸陽市加大運營補貼力度,探索創新運營模式。市本級福彩公益金列支152 萬元對51 個運營較好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每年按照2 萬~4 萬元標準給予運營補貼。秦都區制定外包運營規則及收費標準,以市場化手段推動日間照料中心高質量運行。
楊凌示范區民政局印發《關于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和運行的指導意見》,明確農村互助幸福院運行費用補助標準。同時,制定《民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運營補助辦法(試行)》,鼓勵支持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服務業。現有5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均由社會組織運營,每年財政為各站點補助4 萬~6 萬元。
陜西省民政廳規劃財務處副處長張娟表示,邁向新征程,全省將進一步圍繞“抓機遇、保基本、優監管、促發展、高質量、抓創新、強自身、守底線”的要求,以推進民政項目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