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民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于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把握時代變化、回答時代課題中應運而生、豐富發展的,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項重大原創性貢獻,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途徑和方法由“一個結合”發展為“兩個結合”。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兩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022年,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進行了全面系統闡釋,深化了對“兩個結合”的理論認識,明確了“兩個結合”的實踐指向。2023年,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p>
“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的結合??赡苡腥藭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已經有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什么還要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呢?這是因為,兩個“結合”的作用和方法是不一樣的?!暗谝粋€結合”是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中國具體實際之“的”,根本方法是實事求是,即通過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具體實際,找出其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從中得出必要的結論,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暗诙€結合”是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解決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大地的問題。只有根植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第二個結合”的根本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契合融通,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正因如此,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既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
深刻理解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必須對中華文明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這是推進“第二個結合”的前提條件。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深入闡釋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這五大特性是對中華文明精髓的提煉總結,集中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巨大優勢,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中華文明必須著重把握的。
“第二個結合”的基礎工作,是運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方法,確定中華文明中哪些內容屬于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是經過五千多年逐步發展起來的,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但由于時代條件、社會制度、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華傳統文化和其他國家的文化一樣,有精粗之別、真偽之分。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明確哪些是其中的精華,是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列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些重要元素,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等。這些重要元素的概括和提煉,為我們黨推進“第二個結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斷推進“第二個結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契合和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不斷推進“第二個結合”,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歷史形態的文化,要使其轉化為現代形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精神,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歷史上,毛澤東同志成功地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以現代化的內容,使其成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鄧小平同志成功地進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小康”概念的現代化轉變,使其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提是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比如,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社會追求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相通,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與人民至上的政治觀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擔當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相合。馬克思主義從社會關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質,中華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國天下之中,都反對把人看作孤立的個體。相互契合才能有機結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要義是創新?!敖Y合”不是“拼盤”,不是硬湊在一起的?!敖Y合”本身就是創新,同時開啟了廣闊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用“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作比喻,說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一個創新過程,其結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事物層出不窮。更為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從民本到民主,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萬物并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華文明別開生面,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