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曲成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戰略新定位,對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表明,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本積累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汲取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走人力資本優先積累、人才強國支撐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人才引領驅動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也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戰略舉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只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人才的戰略支撐作用,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在我國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實現根本性變化,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提供根本動力。
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趨勢與歷史性機遇,而且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跨越,而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引領。現代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主要包括資本、勞動、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四大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啟工業化進程,短暫跨過中高收入門檻的國家很多,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發達國家的只有少數國家,這些國家無不在全球創新和產業鏈分工中占據關鍵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勞動生產率、科技貢獻率、人力資本積累等,都與人才直接相關。理論和國際經驗均表明,創新和技術進步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其實質是人力資本的貢獻。創新不僅是科技創新,還有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是發展和創新的核心要素和動力源泉,只有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作為最活躍、最能動、最具創造力的生產要素,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為此,只有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在新一輪激烈的全球性創新競爭中爭取主動、贏得先機、獲得優勢。同時要看到,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必須牢牢把握這個戰略機遇期,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加快建設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競爭環境,要求我國從根本上提升自身在全球人才競爭中的比較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這不僅符合全球人才流動圖景與趨勢,而且是我國在全球人才競爭中贏得主動、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關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人才戰略價值更加重要、人才供求更加失衡、人才流動更加多樣、人才競爭更加激烈,我國人才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只有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構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制度體系和生態環境,提高在全球配置一流創新人才的能力,才能在科技創新的角逐中贏得主動、占據優勢、取得勝利。我們要立足中國的發展看世界,站在世界的坐標觀中國,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構開放的理念、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視野,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發展,實現從對貨物的開放到對人尤其是人才的開放,實現從為我所用的開放向“互利共贏、互聯互通”的開放,最終實現從“集聚全球人才”向“發展全球人才”的轉變。
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從新中國成立后舉全國之力攻克“兩彈一星”技術難關,到新時代集智聚力圍繞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推動優勢資源和支持政策向重大攻關領域傾斜,一批批優秀人才“聽黨話、跟黨走”,匯聚成浩浩蕩蕩的科技攻關大軍,無不體現了黨領導建設人才強國的重要歷程。建成人才強國是黨對人才工作全面領導的重大使命,堅持黨管人才是建設人才強國的最大制度優勢和根本制度保證,黨管人才制度優勢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高瞻遠矚謀劃人才事業布局,以強大的思想感召力形成人才競爭的文化優勢,以敏銳的改革創新力形成人才競爭的創新優勢,以高效的組織保障力形成人才競爭的政治優勢,推動我們黨快速壯大人才隊伍、持續增強人才效能,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科技優勢、創新優勢。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才能有效協調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重大關系,確保大政方針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更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各方面優勢,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作者吳江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西南交通大學黨的組織建設與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成舉為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黨的組織建設與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