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尖吉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藏醫院,青海海南 813200)
乙型肝炎是一種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引起的肝損害性疾病,屬于肝臟傳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的致病因素眾多,發病機制復雜,診療棘手,除了早期接種疫苗可進行有效預防外,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藏醫在臨床上將肝病分為18種,根據藏醫理論及患者癥狀的辨證分析,乙型肝炎歸屬藏醫學“青乃丹吾”范疇,是由食物在轉化成血液的過程中三因失調,消化力和抗病力減弱,三胃火衰弱導致機體不能正常進行消化吸收,不能分離食物的清濁,造成七大物質轉化出現障礙,加之飲食起居不當等因素,使精華不能轉化為正常血液,而糟粕停留在血液中形成病原體,久而久之蓄積于肝臟中而引起的一種疾病[1-2]。本研究觀察名老藏醫索巴驗方治療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1日—12月21日同德縣藏醫院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1例。對照組有2例受試者失訪,男33例,女16例;年齡20~67歲,平均(34.73±4.41)歲;病程1~2個月,平均(1.02±0.10)個月。治療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7~76 歲,平均(34.62±4.61)歲;病程1~2個月,平均(1.23±0.1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同德縣藏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0-LLPJ-01)。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的診斷標準制定: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 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陽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持續或反復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有肝炎病變[2]。
(2)藏醫診斷標準 參照《四部醫典》中“青乃丹吾”的辨證標準制定:癥見身倦乏力、食欲差、情緒低下、腹脹[3]。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無藥物過敏史,能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器官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肝硬化者;其他類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2.1 治療組 給予口服名老藏醫索巴驗方治療。七味紅花殊勝散早飯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1 g;二十五味獐牙菜散午飯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1 g;秘訣清涼散晚飯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1 g。持續治療24周,用藥期間定期(服藥后3個月)按診療方案回院觀察。
2.2 對照組 給予阿德福韋酯片(安徽安科恒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10,10 mg/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持續治療24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肝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水平。②肝纖維4項。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透明質酸(HA)、Ⅳ型膠原(Ⅳ-C)、層粘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水平。③HBVDNA。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BV-DNA 水平。④臨床療效。治療24周后評定療效。顯效:癥狀消失,輕叩肝區無疼痛,肝功能及相關檢查結果正常,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仍存在;有效:癥狀明顯改善,肝區無明顯疼痛及壓痛,肝功能檢查正常或輕微異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⑤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頭暈、腹瀉和惡心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ALT、AST、TBIL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LT、AST、TBIL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1.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TBIL,總膽紅素。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例數時間 ALT(U/L) AST(U/L)TBIL(μmol/L)治療組51 治療前50.33±16.12 55.56±15.73 64.50±8.13治療后30.53±10.34△▲32.21±11.56△▲20.12±2.79△▲對照組49 治療前50.25±16.78 56.45±15.23 64.78±4.42治療后39.53±9.34△40.21±12.56△28.12±2.89△
(2)肝纖維4項比較 治療前,兩組HA、Ⅳ-C、LN、PC-Ⅲ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Ⅳ-C、LN、PC-Ⅲ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4項比較(±s)

表2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4項比較(±s)
注:1.HA,透明質酸;Ⅳ-C,Ⅳ型膠原;LN,層粘連蛋白;PC-Ⅲ,Ⅲ型前膠原。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HA(mg/L)Ⅳ-C(μg/L)治療組51 治療前186.76±73.23 117.01±41.23治療后 99.29±30.21△▲ 67.51±15.67△▲對照組49 治療前183.58±71.89 127.77±46.33治療后137.44±37.47△ 84.68±21.56△組別 例數 時間 LN(μg/L)PC-Ⅲ(μg/L)治療組51 治療前116.25±27.35 128.69±44.32治療后 76.36±14.56△▲ 86.32±31.25△▲對照組49 治療前117.78±27.88 140.13±49.95治療后 87.57±15.47△ 95.23±26.46△
(3)HBV-DNA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BV-DN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BV-DNA 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治療組HBVDNA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水平比較(IU/mL,±s)

表3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水平比較(IU/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水平治療組51 治療前(5.01±0.94)×104治療后(4.42±0.64)×102△▲對照組49 治療前(4.98±0.80)×104治療后(3.96±0.70)×102△
(4)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39%(41/51),高于對照組的69.39%(34/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乙型肝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作為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青海省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與其他中國內陸城市有很大不同,乙型肝炎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據省內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青海省乙型肝炎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以同德縣為代表的農牧區,養畜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醫療衛生投入不足,居民缺乏衛生防疫常識,疾病預防能力較低等,導致乙肝發病率升高[4]。再加上很多居民平時不注意體檢,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高[5-7]。
藏醫對乙型肝炎有獨特認識,認為該病在精華不消化的初期癥狀不明顯或幾乎沒有癥狀,但隨著精華不消化的加重,出現身體沉重、疲倦、反胃、嘔吐、食后消化不良等癥狀。最后,隨著糟粕對肝臟的侵害,就會出現肝區隱痛,以及腹脹、無食欲、失眠多夢、身體有沉重感、黑便、血壓下降、營養不良等癥狀。因此,乙型肝炎早期屬于精華不消化范疇,需以治療精華不消化為主,中后期成為實質性肝病后則須改變治療方法。目前臨床治療首選抗病毒藥物,主要包括核苷類藥物及干擾素,但長期服用這些藥物通常有流感樣癥候群、血細胞減少、精神異常、腎臟損傷等不良反應且易產生耐藥性[8-9]。藏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是一個整體,任何內臟疾病初期往往先會顯像于表面,繼而影響全身,同時與自然的季節變化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治肝必須與胃、膽、脾同治,根據疾病的寒熱性質,堅持整體論治、治病求本而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若單純治肝,即使病毒復制得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由于相應器官功能未得到改善,病毒很容易卷土重來。
藏醫強調對胃、肝、膽的全面治療,注重對人體多臟腑和“精、氣、神、血”的調理,抑制病毒再復制感染,從而改善患者的肝臟炎癥及纖維化,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及肝癌進展。名老藏醫索巴是同德地區藏醫的杰出代表,體現了當地藏醫的較高水準。其認為通過病因理論,所有疾病的遠因都是因為“無明”,有了無明就有了產生疾病的對象——無蘊,然后由貪欲、嗔怒、愚昧產生了病因學說,即外因與內因,與現代醫學中的乙肝病毒與肝細胞相通。該病屬“秊壬木”范疇,最終侵害肝臟,因此主要以“四步階梯”法激活免疫系統、修復再生細胞、清除體內蓄積的病毒、保護肝功能為治療原則,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索巴驗方七味紅花殊勝散為清肝熱方劑,由藏紅花、天竺黃、綠絨蒿等7味藏藥組成,用于治療肝病、血熱病、紊亂熱;二十五味獐牙菜散為祛赤巴熱方劑,由印度獐牙菜、篦齒虎耳草、花錨等25味藥物組成,用于治療膽囊病變引起的肝熱病;秘訣清涼散為清熱解毒方劑,由寒水石、檀香、紫檀香等23味藥物組成,可用于治療疫毒侵肝、木布病。3首方劑聯用以祛赤巴、清肝熱、解疫毒為主,可抑制HBV復制及穩定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轉氨酶水平,起到保肝的作用。索巴驗方以“平息法”治療乙型肝炎,通過整體治療理念,具有幫助消化、保護肝功能、調節免疫、預防肝纖維化和減少彌漫性肝損傷的作用。
本研究應用索巴驗方治療乙型肝炎,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名老藏醫索巴驗方治療乙型肝炎療效更好。治療組肝功能指標、肝纖維4項、HBV-DNA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名老藏醫索巴驗方治療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抗肝纖維化,抑制病毒復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少,且未分析名老藏醫索巴驗方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機制,今后將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