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德
(吉林省長春頤樂康復醫院,吉林長春 130062)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腿痛疾病,常表現為腰部及下肢的無力、麻木、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有嚴重影響。該病屬于中醫“痹證”“腰痛”范疇,與腎虛不固、氣滯血瘀、外邪阻滯有關,臨床運用活血化瘀、祛濕止痛、強筋健骨等治法,予以中藥、針灸、推拿、牽引等方法綜合治療,安全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術及術后并發癥,延緩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1]。本研究探討活血通絡湯、溫針灸、推拿及西藥聯合應用對LDH 患者臨床癥狀、炎性反應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83例吉林省長春頤樂康復醫院收治的LDH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選擇時間為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對照組有23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25~69歲,平均(48.17±2.15)歲;病程1~6年,平均(3.17±0.42)年。觀察組有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27~72歲,平均(48.15±2.20)歲;病程1~7年,平均(3.20±0.4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相關標準[2]。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 參考《臨床骨傷科學》中關于LDH 的診斷標準:腰部疼痛且坐骨神經痛;腰部有長期的外傷史或者勞損史;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減弱或未誘發,拇趾背伸肌力下降;腰椎生理彎曲消失,腰椎靈活度變小,脊柱側曲,患處腰椎棘突兩側壓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脊柱姿勢變化和隨意性活動受限[3]。
(2)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辨證:主癥為腰腿乏力,手足不溫,少言懶語;次癥為腰部酸痛,腿膝處感覺無力,舌質淡,脈沉細[4]。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入組前無其他對癥治療史;無其他嚴重基礎疾病;患病時間達3個月以上;無手術治療史;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先天性椎管狹窄者;合并有心、肝、腎等功能不全者;椎間盤脫出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等。
2.1 對照組 給予西藥與推拿治療。甲鈷胺片(杭州康恩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921,0.5 mg/片)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776,0.1 g/片)口服,每次0.1 g,每日1 次。推拿手法:①牽拉按壓。患者行俯臥位,醫者先用推拿手法將患者腰骶部的肌肉放松,再對雙下肢進行牽引,同時按壓患者責任椎體的后突部4~5次;②定位旋轉。患者坐于腰椎旋轉復位椅后,醫者固定患者的下肢,令患者左右手交叉放于腹部,身體稍微前傾,而后對患者的腰椎節段偏側棘突旁進行按壓,按扶患者的右肘與此同時發力,向左側推動患者的身體,有“咔嚓”聲后即可。每周2次,治療4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活血通絡湯聯合溫針灸治療。①活血通絡湯。方藥組成:木瓜、制川烏各8 g,制草烏、威靈仙、青皮、紅花、醋三棱各10 g,炙甘草、川牛膝、橘絡、石菖蒲、莪術各12 g,丹參、當歸、雞血藤各15 g。辨證加減,對于肝腎虧虛證患者,加用桑寄生10 g;對于風寒阻絡證患者,加用麻黃8 g和桂枝10 g。將以上藥物用水煎至400 m L,每次口服200 m L,早晚溫服。②溫針灸。主穴選擇腎俞、大腸俞、關元俞,配穴選委中、昆侖、環跳、承山、陽陵泉。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用0.25 mm×40 mm 針灸針(鎮江新區長城醫療用品廠,蘇械注準20172200936)快速針刺承山、陽陵泉、委中,針刺深度約為33 mm;針刺環跳穴,深度約67 mm;針刺昆侖穴,深度約為20 mm。得氣后,取2 cm 高的艾炷置于針柄上,在穴位上放置隔熱紙后引燃艾炷。每日1次,治療5 d后休息2 d。治療4周。
3.1 觀察指標 ①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腰部癥狀和下肢部癥狀消失時間。②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腰椎功能評分(JOA 評分)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分別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痛程度、睡眠質量、腰椎功能、肢體功能。其中VAS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疼痛癥狀越嚴重;PSQI總分為21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臨床睡眠質量越差;JOA 總分為29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臨床腰椎功能越差;ODI總分為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臨床肢體功能越差。③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 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半徑為8 cm)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MCP-1、IL-1、IL-6水平。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腰部癥狀消失時間、下肢部癥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s)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腰部癥狀消失時間下肢部癥狀消失時間觀察組42 17.63±3.14▲15.68±3.74▲對照組41 22.48±4.86 20.36±4.25
(2)VAS、PSQI、JOA、ODI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AS、PSQI、OD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JOA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腰痛程度、睡眠質量、腰椎功能及下肢功能指標比較(分,±s)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腰痛程度、睡眠質量、腰椎功能及下肢功能指標比較(分,±s)
注:1.VAS,視覺模擬評分法;PS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JOA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腰椎功能評分;ODI,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VAS評分PSQI評分觀察組42 治療前 7.13±0.84 11.48±1.35治療后 1.94±0.32△▲ 6.46±0.83△▲對照組41 治療前 7.16±0.87 11.54±1.26治療后 2.87±0.45△8.85±0.92△組別 例數 時間 JOA評分ODI評分觀察組42 治療前 11.67±2.18 30.43±4.25治療后 24.96±2.11△▲ 10.94±2.12△▲對照組41 治療前 11.34±2.25 30.74±4.56治療后 18.83±2.18△ 15.68±2.35△
(3)MCP-1、IL-1、IL-6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CP-1、IL-1、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注:1.MCP-1,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IL-1,白細胞介素-1;IL-6,白細胞介素-6。2.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MCP-1(ng/L)IL-1(μg/L)IL-6(pg/mL)觀察組42 治療前138.14±27.72 0.73±0.14 25.73±3.46治療后62.45±7.21△▲0.10±0.02△▲9.25±1.49△▲對照組41 治療前137.57±28.25 0.75±0.17 25.24±3.58治療后75.18±8.63△0.18±0.03△12.62±1.87△
LDH 作為臨床上病因較為復雜的疾病,其發病機制主要與機體的炎性反應有關[5]。為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臨床常給予常規西藥聯合推拿進行治療,但對于減輕機體內炎性反應的作用效果欠佳,且患者于治療后易復發,故需采取更為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中醫認為,LDH 的發病原因主要為風、寒、濕之邪流注經絡,導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或腎氣不足,精氣衰微,導致筋脈失養;或外傷勞損,血瘀痹阻經絡,故治療應以祛除外邪和瘀血、補腎養筋為主[6]。活血通絡湯由通竅活血湯化裁而來。通竅活血湯來源于《醫林改錯》,主要由大棗、桃仁、赤芍、紅花、川芎、老蔥、黃酒、麝香、生姜組成,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耳聾、頭暈頭痛、血癆、潮熱等癥狀。本研究擬方中,木瓜、制川烏、制草烏、威靈仙舒筋除痹,溫經止痛,祛風除濕;青皮疏肝破氣;紅花、三棱、橘絡、莪術、丹參、雞血藤消瘀止痛,通經活絡;炙甘草益氣健脾;川牛膝通淋除痹,活絡祛瘀;石菖蒲健胃醒神;當歸補血止痛。肝腎虧虛者加桑寄生滋肝補腎,風寒阻絡者加麻黃、桂枝祛風活絡。全方共奏活血止痛、通經活絡、健脾益氣、祛風散濕之功。相關研究表明,加減通竅活血湯導入理療法聯合手法推拿治療LDH 臨床效果良好[7]。溫針灸是治療LDH 常用的方法,聯合活血通絡類中藥治療能提高療效[8-10]。
VAS、PSQI、JOA 評分及ODI是臨床上評價LDH 患者治療效果的較為常見的指標,可分別用于對患者的疼痛改善情況、睡眠質量、腰椎功能及肢體功能的評價,當治療后患者上述分值趨于正常水平時,表明臨床治療效果有效,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腰椎及肢體功能恢復,提高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腰部癥狀消失時間、下肢部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VAS、PSQI、ODI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將活血通絡湯、溫針灸、西藥及推拿聯合應用于LDH 患者,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腰椎功能和睡眠質量,減輕疼痛程度,這與樊紅霞等[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LDH 的發生及病情嚴重程度與血清中的炎癥因子水平有著顯著相關的關系,其中較為常見的為MCP-1、IL-1、IL-6。MCP-1作為重要的促炎因子,可對單核細胞產生趨化作用,促使炎癥因子經血液循環系統到達腰椎間盤組織,進而促進病情的進展,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IL-1、IL-6在血清中高水平表達,可促進炎癥因子的聚集,進而對脊神經、神經根等造成刺激,促進病情進展,使腰椎功能進一步受損[12-13]。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活血通絡湯藥物中含有丹參多糖、黃酮類等有效成分,可抑制血清中炎癥因子的表達,進而減輕機體的炎性反應[14-16]。此外,溫針灸將艾灸與針刺聯合起來對患者的穴位進行刺激,可將熱量傳送至穴位,促進機體患處的血液循環,刺激運動神經,有利于肌肉關節的收縮作用和細胞的新陳代謝,進而減輕機體的損傷,進一步抑制炎性反應[17]。予以西藥及推拿治療,可促進機體的局部、周身的血液循環,對神經功能發揮一定調節作用,促進胃腸道的蠕動,進而促進機體對于藥物的吸收,抑制病情的進展,進一步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恢復[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清MCP-1、IL-1、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活血通絡湯、溫針灸、西藥及推拿聯合應用于LDH 患者可以減輕炎性反應,這與蘇小強等[20]研究結果相似。
總之,活血通絡湯、溫針灸、西藥及推拿聯合應用于LDH 患者,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腰椎功能和睡眠質量,減輕疼痛程度和炎性反應,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將多種中醫療法聯合起來進行治療,發揮協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機體的炎性反應,提高睡眠質量及腰椎、肢體功能。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納入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缺乏對于血清中疼痛介質的研究,后續研究可納入更多的樣本量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