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偉偉,馮世杰,蔡顯義,李筆鋒,張文戈,呂興元,覃小華,邱曉梅
(廣東省清遠市中醫院,廣東清遠 511500)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基礎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高發。KOA臨床癥狀早期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功能受限,一般癥狀不重,但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膝關節疼痛與緩解交替進行,關節軟磨損越來越嚴重,后期膝關節多呈內翻畸形,伴有關節異響、肌肉萎縮等,令患者痛苦不堪,甚至造成生活不能自理,需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1]。目前,KOA 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然而當前醫療衛生體系少有提供KOA的健康科普及教育相關內容,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清遠市4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的臨床表現、相關發病危險因素,以期為清遠地區中老年女性KOA 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1 調查對象 具有廣東省清遠市本地戶口,長期居住(居住年限≥10年)于本地,年齡>40歲的女性。根據當地委員會提供的在冊人員名單進行橫斷面現場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接受調查人員均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配合調查。
1.2 調查方法 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整體抽樣的方法。根據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清遠市年齡>40歲的女性常住人口總體約83萬,需要入選樣本總量為2 305[n=Uα2π(1-π)/δ2,Uα為檢驗水準α對應的U值(α=0.05,U=1.96),δ為容許誤差δ=2%),π=0.4(指南推薦的預防措施的患者比例)],估計20%~30%的失訪率和抽樣誤差(692 例),樣本擴展到2 997例。清遠市按地區劃分為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瑤族自治縣、陽山縣、佛岡縣8個區。抽樣方法以清遠地區為總體,按城市與農村分層,先從中隨機分層抽取1個市/縣,再在每個市/縣中隨機抽取2個區/鄉鎮,最后在每個區/鄉鎮中隨機抽取2個社區居委會/2個自然村。
1.3 診斷標準 參照《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版)》中的診斷標準制定:①近1個月膝關節反復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③年齡≥40歲;④晨僵時間≤30 min;⑤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滿足診斷標準①及②③④⑤條中的任意2條,即可明確診斷[2]。近1個月膝關節反復疼痛的居民均于當地二級甲等以上醫院進行站立位膝關節正側位X線檢查,且檢查由2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醫師進行診斷。
1.4 排除標準 有認知障礙者;有膝關節手術病史及關節腔注射史者;有膝關節周圍骨折病史者;中風后肢體功能障礙者;離開居住地半年及以上者。
1.5 脫落增補 調查對象無法到場配合調查的,則依據其住址改為上門調查,2次調查不成功則視為脫落,順序往后增補1位,調查的增補比例控制在5%以內,調查全程由課題組主持人監督。
2.1 問卷設計準備 制定KOA 調查問卷前,綜合文獻報道及清遠市地理環境,考慮KOA 的可能危險因素,同時收集、整理KOA患者的臨床表現、體征、影像學檢查等臨床資料,由項目團隊討論后最終確定調查問卷。
2.2 問卷內容 ①基本資料:姓名、年齡、民族、身高(cm)、體質量(kg)、文化程度、家庭住址、家庭經濟狀況。②居住環境:居住樓層(隨機整體抽樣發現絕大部分居民為步梯,故電梯房除外)、居室氣候情況。③工作特點:職業分類(主要根據職業分類確定勞動強度。腦力勞動:如教師、醫師、律師、會計、程序員及辦公室人員。勞動力強度分為4級,1級:強度指數<15,多為全職太太、銷售人員、離退休人員;2級:強度指數15~20,多為司機、木工、電工、修理工、普工機員;3級:強度指數21~25,多為農民、工地人員、快遞員、養路工、高溫作業者;4級:強度指數>25,多為消防員、搬運工、建筑工、煤礦坑下作業、體育運動員)、工作姿勢、工作環境。④個人史:生育史(胎次、產次)、絕經期年齡。⑤既往史:膝關節外傷史、膝關節手術史等。⑥臨床表現:膝關節疼痛部位、疼痛性質、持續時間、加重因素等情況。⑦影像學檢查。
2.3 資料的收集、整理 調查員由清遠市中醫院關節外科項目團隊組成,調查前接受統一的規范培訓,統一調查方式,安排現場調查對象填寫《膝骨關節炎調查問卷》。資料回收后進行整理,建立數據庫,檢查原始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有缺、漏項的調查問卷予以剔除,并對調查問卷進行抽樣回訪。分組:按區域分布分為城市組與農村組;按疾病種類分為KOA組與非KOA組。
2.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分析KOA 與暴露因素[年齡、體質量指數(BMI)、勞動強度、絕經情況、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居住樓層等]的定量關系,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調查問卷篩選 本研究從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的資料中共調查出清遠市居住年限≥10年、年齡>40歲的女性2 997名(清城區509名,清新區402名,英德市488名,連州市377名,連南瑤族自治縣259名,連山瑤族自治縣275名,陽山縣312名,佛岡縣375名),其中符合納入統計標準的有2 910名,問卷達標有效率為97.10%。
3.2 調查人群的年齡分布及發病率 2 910名女性中,共有KOA 患者1 500 例,患病率為51.55%。1 500例患者中,城市KOA患者653例,占比43.53%;農村KOA患者847例,占比56.47%,見表1。農村中老年女性KOA患病率高于城市(P<0.05)。
表1 清遠市1 50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城鄉的年齡分布情況比較(例)
3.3 KOA相關危險因素的分布特點
(1)體質量指數(BMI)分布 2 910名調查者的平均BMI為(23.19±3.31)kg/m2。肥胖(BMI≥28 kg/m2)且有KOA 者930 例,占總調查人數的55.36%。肥胖且有KOA 者占KOA 患病人數的62.00%,與非肥胖且有KOA者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清遠市2 910名調查對象的體質量指數構成分布情況[例(%)]
(2)絕經情況分布 2 910名調查對象中,平均城市中老年女性絕經年齡(49.92±7.53)歲,平均農村中老年女性絕經年齡(48.37±6.42)歲。城市與農村中老年女性絕經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KOA 組絕經女性占比為75.07%(1 126/1 500),高于本組未絕經女性的24.93%(374/1 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勞動強度分布 KOA 組與非KOA 組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各級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清遠市2 910名調查對象的勞動情況分布[例(%)]
(4)文化程度分布 2 910名調查對象中,兩組小學及以下、初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中及中專學歷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清遠市2 910名調查對象的不同文化程度分布[例(%)]
(5)樓層分布 2 910名調查對象中,兩組低樓層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樓層占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清遠市2 910名調查對象的不同樓層分布比較[例(%)]
3.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肥胖、勞動強度3或4級、絕經、非高等文化程度、高層居住樓層是KOA發病的危險因素。見表6。
表6 清遠市中老年女性膝骨關節炎發病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清遠市中老年女性2 910名,KOA 的總發病率為51.55%,城市KOA 發病率為43.53%,農村KOA發病率為56.47%,農村KOA 發病率顯著高于城市(P<0.05)。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中老年KOA 患病率隨年齡增長由5.9%逐漸增加至51.2%[3-5]。引起KOA的因素較多,年齡及肥胖被認為是其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6]。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女子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始焦,發始白。女性40歲以后肝腎逐漸虧虛,筋失所養,易出現筋脈攣縮拘急、骨贅增生,加之風、寒、濕等外邪入侵,發為KOA。
據統計,全球肥胖率呈上升趨勢,18歲以上超重人數已超過19億,其中肥胖人數超過6.5億,18歲及以上的成人中有39%的超重,以及13%的肥胖[7]。膝關節為負重關節,體質量增加,膝關節負荷必然增加,進而加重關節軟骨磨損。研究表明,BMI與KOA 的發病率呈正相關[8]。WEBB E J等[9]研究發現,62%的KOA由肥胖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肥胖者KOA發病率為62.00%,與非肥胖者的KOA 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肥胖是KOA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肖彥燊等[10]研究認為,肥胖者體內脂肪堆積,脂肪組織體積較大,對膝關節造成一定壓力,且肥胖易觸發炎性反應,通過生物力學或代謝因素導致原發性KOA發生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絕經女性KOA 發病率高于未絕經女性(P<0.05)。女性進入絕經期雌激素快速大量丟失,膝關節軟骨代謝相應減弱,從而加速膝關節退變,導致KOA的發生[11]。
本研究結果發現,勞動強度也是KOA 發病的一大危險因素。清遠市地處南嶺丘陵地區,農村女性文化程度不高,多從事體力勞動,而傳統農業以負重、彎腰搬重物多見,這可能是清遠地區中老年女性KOA發病率高于國內其他地區的原因。研究表明,從事重體力勞動、久站久蹲及礦產工作等特殊職業人群的膝關節軟骨長期受高強度的應力磨損,更容易罹患KOA[12]。連州市、連山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陽山縣等地區就醫不便,醫療常識匱乏,當地居民有膝關節疼痛等癥狀,不能及早診斷,而部分患者即使診斷為KOA,但因農活不能改變長期負重的生活習慣,且不能積極配合治療,也無法控制KOA 病程進展,造成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影響膝關節功能。另外,本研究結果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KOA 發病率更低,這可能是高等學歷人群對疾病的理解和認識較多,更注重健康和自我保健;居住高樓層的人群,KOA發病率更高,提示反復上下樓梯導致膝關節磨損越嚴重,加重KOA。
本研究認為,清遠市中老年女性KOA 風險因素較多,醫務工作者應加大科普力度,提倡科學的運動、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進行體檢,減少KOA 的發病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