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倩
《小巷深處》是湖南籍作家卓列兵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創作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全書由14篇散文連綴而成,以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命運變化為主線,通過溫柔懷舊的童年故事,串聯起兒時生活過的小鎮上感人或憂傷的故事。這本書不僅是敘事散文集,更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段歷史傳承和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今天的孩子打開了一扇了解過去的窗。
《小巷深處》的故事發生在作者故鄉。“我的故鄉在洞庭湖畔、資江下游的一座具有湖鄉特色的江南小鎮……小鎮雖小,但據縣志記載,早在秦代便有建制,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繞城流過的玉帶般清澈見底的資江,沿江蜿蜒近千米的麻石長街,傍河而建的高高的吊腳樓,河里停泊的從邵陽、新化、安化順流而下的如艦艇般偉岸的毛板船,以及逶迤江面數十里的竹木排,還有麻石街上挨挨擠擠的店鋪,經年香煙繚繞的九宮十八廟,熱鬧的大碼頭……這些現代孩子陌生的畫面,都是作者記憶里親切熟悉的模樣。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穿著有鐵釘的木屐,在麻石街上跑來跑去,開心地聽著鐵釘敲擊麻石發出的脆響,嗒,嗒,嗒嗒,那簡直是最美妙的音樂。”跟隨著“我”的步伐前行,那氤氳著江南水汽的古鎮畫卷徐徐展開,讀者恍如身臨“世外桃源”,于筆墨深淺處感受作者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那一方水土的摯愛。
小鎮上的一條條小巷看似清寂,一個個傳統行當都沉潛其中。作者的筆墨如作畫一般,細密生動,活色生香,描繪了眾多民間手藝人和小商販,如剃頭挑子、水餃擔子、捏糖人的、賣刷把的、開炒坊的、挑河水的……他們遍布大街小巷,時常發出或高亢、或悠揚、或婉轉的各種吆喝聲,匯聚成一支具有地方特色和無限魅力的交響樂。作者用寫意的筆法,從色彩、氣味、聲響等角度,讓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小巷活躍于字里行間。
同時,書中對水鄉百姓日常起居、吃住穿戴、娛樂游戲、婚喪嫁娶及道德禮儀等進行了真實生動的描寫。故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文化氛圍,映現了水鄉童年特有的人文與社會環境,同時也暗示了各色人物特定性格和命運走向形成的客觀因素。
《小巷深處》的生活有世界上最尋常的快樂,也有貧窮中的苦澀、困境中的掙扎、成長中的疑惑、生命里的遺憾。 書中,“我”的好友海伢子水性極好,卻偏偏同他父親一樣,溺死在河里;原本風趣幽默的曹老師被不公的命運折磨;二海哥被逼與愛人分別;糖人爺爺看不慣狗眼看人的商會會長家小少爺,拿多少錢糖人爺爺也不把糖人賣給他;給戲園子看門的坤三,出身貧寒卻不畏權貴;更夫老王即使處境艱難,也不失善良和自尊……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普通勞動人民樸實純良的品質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及他們的境遇與抉擇,啟迪了“我”的人生。親人、朋友、師長、鄰居的關愛與守護,猶如一顆顆善良、仁慈的種子,播散在“我”的心里,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正如曹文軒所說,兒童文學不能總是一味歌頌快樂,應該讓孩子感受到適當的悲劇美育,增加靈魂的深度。
作者單位: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