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思,楊春梅,全婭群,雷雅雯,董佩嫻,楊丹丹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云南 昆明 650032)
椎管內分娩鎮痛(Intraspinal labor analgesia)是利用椎管內鎮痛技術有效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硬膜外鎮痛和腰-硬聯合鎮痛技術[1],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安全且鎮痛效果確切可靠的方法[2-3]。英美等發達國家對椎管內分娩鎮痛的研究已有100 余年的歷史[3],雖然我國已逐漸開展椎管內分娩鎮痛的相關研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4-5]。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椎管內分娩鎮痛[1]。但由于目前我國麻醉醫生和麻醉護士的缺乏,很多醫療機構主要由助產士對分娩鎮痛的產婦進行護理[6-7],致使部分產婦未能接受良好持續的鎮痛效果,甚至有的產婦出現麻醉相關并發癥后未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7-8]。椎管內分娩鎮痛除了靠麻醉醫師的麻醉技術外,離不開護士專業的護理[9-10]。而麻醉護士掌握麻醉基本理論和技術,能協助麻醉醫生進行分娩鎮痛的操作和鎮痛管理[11-12]。因此,本研究通過比較麻醉護士與助產士對椎管內分娩鎮痛護理的鎮痛效果和分娩結局,以完善麻醉護理服務、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水平,促進舒適化醫療,并為椎管內分娩鎮痛的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22 年7 月至12 月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受椎管內分娩鎮痛的200 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便利抽樣的方法將2022 年7 月至9 月份的產婦作為對照組,2022 年10 月至12月份的產婦作為觀察組,每組各100 例。
納入標準[7-8]:順產、自愿接受全程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初產婦。排除標準[7-8]:中轉剖宮產的產婦,引產的產婦,合并有嚴重心、肺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者,精神障礙、存在認知、交流障礙者;具有麻醉禁忌證者。本研究經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會批準(2024 L45)。研究中所有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2 組產婦均行椎管內分娩鎮痛,產婦常規開通靜脈通路進行輸液、吸氧、心電監護,采取側臥位,暴露腰椎間隙,由麻醉醫生在L2~3 或L3~4 間隙行穿刺置管,穿刺達蛛網膜下腔,待孕產婦的腦脊液流出之后注入0.8%羅哌卡因+0.5 μg 舒芬太尼1 mL,并于頭向硬膜外置管3~5 cm,隨后連接硬膜外導管接PCEA 泵。
1.3.1 對照組由助產士對產婦實施常規護理產婦要求行分娩鎮痛,產科醫護人員評估產婦有規律宮縮、胎心穩定可行分娩鎮痛后由助產士通知麻醉醫生。麻醉醫生到產房對產婦進行麻醉評估后進行麻醉。鎮痛期間由助產士觀察產婦的鎮痛效果,對于鎮痛效果不佳、鎮痛泵出現故障或產婦出現麻醉相關并發癥時,助產士通知麻醉醫生處理。產婦宮口開全后助產士關閉鎮痛泵,待胎兒娩出后再打開鎮痛泵。產婦離開產房前助產士通知麻醉醫生拔出硬膜外管,分娩鎮痛結束。
1.3.2 觀察組由麻醉護士對產婦進行麻醉護理麻醉護士每天24 h 進駐產房,主動對產婦進行分娩鎮痛的宣教、協助麻醉醫生完成分娩鎮痛的麻醉,并對產婦進行鎮痛管理,具體如下:(1)分娩鎮痛的宣教。麻醉護士對進入產房的產婦進行分娩鎮痛的健康宣教,包括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原理和方法、鎮痛效果和安全性、麻醉配合要點等;(2)麻醉前護理:嚴格把握椎管內麻醉適應證和禁忌證。麻醉護士對可行分娩鎮痛的產婦進行初步的麻醉評估,經評估符合麻醉適應癥的產婦,協助麻醉醫生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3)麻醉中護理:協助麻醉醫生完成分娩鎮痛的麻醉。麻醉護士提前備好藥物和用物,協助產婦擺好麻醉體位,并告知產婦麻醉的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麻醉過程中,麻醉護士配合麻醉醫生進行麻醉并配置鎮痛泵,遵醫囑根據產婦的情況設置鎮痛泵參數,麻醉完成后對硬膜外導管加以固定,接上PCEA 鎮痛泵并告知產婦PCEA 鎮痛泵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麻醉后注意事項,最后完成相關麻醉記錄和收費單的填寫;(4)麻醉后護理:嚴密觀察產婦情況并進行動態的鎮痛管理。①麻醉護士嚴密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下肢運動情況、宮縮和胎心情況;觀察產婦是否出現麻醉相關并發癥如惡心嘔吐、尿潴留、皮膚瘙癢、發熱等,若有異常及時對癥處理;② 動態評估產婦鎮痛效果,每半小時評估1 次并記錄疼痛評分,對于疼痛評分 ≥ 4 分或感受不到疼痛和宮縮的產婦,根據醫囑及時調整鎮痛泵的用藥劑量;③產婦宮口開全進入第2 產程后,麻醉護士根據產婦對宮縮的感覺和疼痛的程度將PCEA 鎮痛泵的用藥劑量調小或暫時關閉;④ 第3 產程胎兒娩出后,麻醉護士根據產婦實際情況追加鎮痛藥劑量,以減輕會陰縫合時的疼痛,同時疏導和安慰產婦生產過后的情緒;⑤ 產后2 h產婦出產房前,麻醉護士協助麻醉醫生將產婦的硬膜外導管拔出,并告知產婦相關注意事項:第一次下床要注意預防跌倒、硬膜外穿刺點24 h 內不要沾到水,并鼓勵分娩鎮痛后正常哺乳;⑥ 產后24 h內,麻醉護士對產婦進行麻醉鎮痛后隨訪并記錄,隨訪內容主要為產婦是否出現麻醉相關并發癥、硬膜外穿刺點情況以及對分娩鎮痛的滿意度。
(1)疼痛評分:對2 組產婦在鎮痛前和不同分娩階段(第1 產程、第2 產程、第3 產程)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13]進行評估。用1 條10 cm長的直標尺,兩端分別標示“0”和“10”,“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劇烈的疼痛,讓產婦根據自己疼痛程度在直線上相應部位做記號;(2)分娩結局:記錄并對比2 組產婦的產程時長、產后2 h 出血量、會陰撕裂情況、產鉗助產情況以及新生兒Apgar 評分[14];(3)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并對比2 組產婦發生椎管內麻醉相關并發癥的情況(低血壓、惡心嘔吐、尿潴留、寒戰發熱、皮膚瘙癢);(4)分娩鎮痛護理滿意度評價:2 組產婦對相應的分娩鎮痛護理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3 個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 Excel 進行雙人數據錄入,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2 組間均數之間的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對不符合χ2檢驗的計數資料,采用 Fisher 精確性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產婦年齡、孕周、戶口、文化程度以及職業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2 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 n(%)]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

表1 2 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 n(%)]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
觀察組產婦在第1 產程、第2 產程和第3 產程的分娩疼痛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產婦分娩疼痛VAS 評分比較(分,)Tab.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of labor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2 2 組產婦分娩疼痛VAS 評分比較(分,)Tab.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 of labor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注: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P <0.05。
觀察組產婦的第1 產程、第2 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 組比較第3 產程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 組產婦產后2 h 出血量、會陰撕裂例數、產鉗助產例數和新生兒Apgar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產婦分娩結局的比較 [()/ n(%)]Tab.3 Comparison of maternal delivery outco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

表3 2 組產婦分娩結局的比較 [()/ n(%)]Tab.3 Comparison of maternal delivery outco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n(%)]
*P <0.05。
觀察組產婦麻醉相關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0%,對照組為 41%,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產婦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n(%)]Tab.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nesthetic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觀察組產婦對分娩鎮痛護理總滿意度為88%,對照組為74%,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 組產婦對分娩鎮痛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n(%)]Tab.5 Comparison of maternal satisfaction with labor analgesic care between two groups [n(%)]
本研究觀察組分娩疼痛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第1 產程、第2 產程和第3 產程的疼痛程度均控制在輕度疼痛范圍。該結果與李提提等[7]、高平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究其原因可能是麻醉護士熟練而專業的護理有助于提升分娩鎮痛的效率和鎮痛效果。首先,分娩鎮痛前麻醉護士主動對產婦進行分娩鎮痛的宣教并時時關注其疼痛情況,對有鎮痛需求的產婦,快速協助麻醉醫生完成分娩鎮痛的評估和麻醉,從而使產婦盡快減輕疼痛;其次,在分娩鎮痛期間,麻醉護士動態評估產婦的鎮痛效果,并結合產婦產程進展和疼痛情況,遵醫囑調整麻醉藥量,從而確保良好的鎮痛效果;最后,麻醉護士全程給予產婦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有研究表明[15]對產婦進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減輕分娩痛,增強產婦分娩的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第1 產程、第2 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該結果與李提提等[7]、高平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在第1 產程期間,麻醉護士根據產婦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干預,保證鎮痛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從而使產婦能積極配合參與到產程的管理中,有助于縮短產程時間。此外,由于產婦疼痛緩解后充分的休息為第2 產程保存體力和精力,有助于第2 產程的順利進展。
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與李提提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椎管內分娩鎮痛雖然安全有效,但也會引發尿潴留、惡心嘔吐、低血壓、發熱等并發癥,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減少麻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15-17]。麻醉護士熟知椎管內分娩鎮痛麻醉方式及其相關并發癥和處理方法,了解鎮痛藥物的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能運用麻醉學和護理學雙重專業知識分析產婦潛在或存在的護理問題,并對麻醉相關并發癥進行預防和處理,因此更能為產婦分娩鎮痛安全提供保障。
本研究觀察組產婦對分娩鎮痛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麻醉護士的護理方法更受青睞,該結果與李提提等[7]、高平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麻醉護士主動對產婦進行分娩鎮痛的健康宣教,并為產婦提供了專業的鎮痛管理,提高分娩鎮痛效果,減輕產婦生產中的痛苦,增強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契合產婦的身心需求。
綜上所述,由麻醉護士干預的分娩鎮痛護理能夠有效減輕分娩疼痛程度、縮短產程、降低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分娩鎮痛護理滿意度,為產婦提供安全、舒適、有效的分娩過程。本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麻醉護士在椎管內分娩鎮痛工作中的價值,但麻醉護士在分娩鎮痛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相關制度規范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