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視紀錄片《中國釀造》引發收視熱,七集分別聚焦黃酒、醬油、醋、醬料、白酒、葡萄酒和啤酒,觀眾紛紛“對號入座”,尋找屬于家鄉的味道。不少青島人驚喜地發現,這七種產品在島城都有一些響當當的品牌,既有傳承百年的風味,也有剛剛涌現的網紅“新款”。
一
釀造品,在酸、甜、苦、咸、鮮“五味雜陳”中,升騰著人間的煙火氣。千百年來,釀造品征服了中國人的胃,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釀造,指利用發酵作用制造酒、醋、醬油等,其背后蘊藏的精湛釀造技藝和深厚釀造文化,激發著人們對自然、時間、生命的思考與遐想。在瓶瓶罐罐內,裝滿了文化,“五千年的風流與浪漫,釀成的那一杯,叫中國味”。
“醬油”一詞原來在宋朝就有了,相關話題近日登上熱榜。醬油的釀造技藝經歷了千年時光,在宋朝時將這種調味汁稱為“醬油”,蘇東坡還曾用醬油來涂改寫錯的字。而在數千年前出現的醋,曾被稱為“苦酒”,受釀酒啟發而來。
“千年”是釀造品的“均齡”。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酒,出自戰國的一座王墓,距今至少已有2300多年,其酒體呈綠色。而在數千年甚至上萬年前,古人類的神經就開始與酒液發生碰撞,先是有了黃酒、米酒、乳清酒等發酵酒,宋元時期,中國蒸餾酒釀造技術逐漸成熟。黃酒與啤酒、葡萄酒同屬世界三大古酒,其中,啤酒、葡萄酒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時出現,而黃酒為中國獨有,是最具中國特色的酒。
“底色見華夏”“余香萬里長”,醇厚的酒、酸香的醋、鮮美的醬油、蘊含百家味的醬……穿過歲月的長河,滋味仍在人間煙火中氤氳。
二
“清末,先是俄國人,接著是德國人,將啤酒帶到了哈爾濱和青島……”在《中國釀造》紀錄片中,特別提到了青島的啤酒釀造歷史。
在“釀造江湖”中,各個品類百花齊放,如果要評選釀造品的綜合實力城市,青島一定名列前茅。青島啤酒、華東葡萄酒、即墨老酒、燈塔味業、瑯琊臺酒……串起了青島的釀造史,也折射了城市的發展史。
釀造品的誕生,離不開米曲霉等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微生物也成就了青島的“城市風味”。在即墨老酒博物館內,有張李白當年游嶗山時所寫詩句的石刻照片,“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據說李白所飲的正是即墨老酒?!澳嫌薪B興花雕,北有即墨老酒”,即墨老酒屬北派黃酒,以黍米為原料,以米曲霉制成的麩曲為糖化發酵劑,黃酒在中國飲酒史上占據著數千年的統治地位。
時間長河里,悠悠“曲”中情。百年酵母,也正是青島啤酒在全國60多家工廠能夠保持口味一致的秘密所在,麥芽、酒花等可能來自世界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域,作為百年青啤的靈魂——酵母獨一無二,其“根”都在青島。
1904年7月,章丘人沙裕福在青島芝罘路上首開“裕長醬園”,這也成為青島燈塔味業的前身。如今,憑借深層液態發酵技術、前稀后固發酵工藝等先進的釀造工藝,幾乎與城市同齡的“燈塔”,香飄海內外。
在網上搜索“釀造之城”詞條,會發現給出的結果大多是酒類“名城”,如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山西汾陽、江蘇宿遷、四川瀘州、山東淄博等,或為“酒城”或名“酒都”。醋類“名城”也較多,如山西陳醋、鎮江香醋、閬中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等“四大名醋”,大大增強了其所在省市的知名度。而青島則是名副其實的“啤酒之都”,同時,其他釀造品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也彰顯著青島的綜合“釀造力”,為“青島味道”不斷賦分。
三
“如何讓釀造變得更有味、有趣、有內涵?”正是如今“青島味道”的發力方向。
比如,更貼近年輕人的口味。在酒類消費方面,近年來,精釀啤酒悄然流行,“一杯好精釀”成新寵。青島啤酒建的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可提供24款風味各異的特色精釀啤酒。
另外,源自青島的“虎邦辣醬”,也在年輕人中走紅;即墨老酒開發的“自加熱”新產品易拉罐,小改良既尊重了傳統,也暖了消費者的心;華東葡萄酒公司不斷“年輕化”,四大新品齊發,囊括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三大品類,青島牌摜蛋白蘭地和青島牌龍年紀念版威士忌也驚艷亮相……
比如,突出一個“海”味?!翱亢3院!?,海洋特色更多地融進了青島釀造中。嶗山海鮮醬,近幾年研發了一整套海鮮醬加工工藝,更具獨創性和濃厚的地域特色;燈塔味業堅持將古法釀造技術和現代生產工藝相結合,不僅是“零添加”倡導者,還研發了真海鮮醬油、海鮮米醋等。
比如,和城市對齊“咖位”。一家知名企業,可以成為城市的一張工業名片,而城市也可以利用文旅優勢,為企業賦能。有專家建議,加快建設中山路“老字號一條街”,通過品牌體驗館,拉近人們與老字號之間的距離。
“以時光為酵母,以艱辛作原料”的中國釀造,正在融入更多的“青島味道”。其實,真正的美味,只有始終保持對生活熱愛的人才能品嘗得到。只有充滿幸福感的城市,也才會“釀造”出更多的幸福味道。
(摘自《青島宣傳》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