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祝
摘 要: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趨向于以多模態的形式呈現,科學地借鑒不同版本英語教材的多模態語篇,對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單元主題探究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借助多模態語篇導入單元主題、借助多模態語篇深化單元主題、借助多模態語篇拓展單元主題等策略,以期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模態語篇;單元整體教學;單元主題;新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2-0128-04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教學中的語篇通常以多模態形式呈現,既包括上頭的和書面的,也包括音頻的和視頻的,并以不同的文件形式呈現。”[1]18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和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教材也日益呈現多模態化。
各地區使用的英語教材盡管有系統性和操練性強的優點,但因篇幅所限,其多模態語篇有時并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需要教師補充其他教學材料。其他版本教材的多模態語篇是教學材料補充的重要資源。通過對比分析其他版本教材中的多模態語篇,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師的備課思路和學生的學習范圍,豐富課堂內容,突破單一教材的內容束縛;另一方面可以讓師生的教與學突破單一教材的難度制約,包括向上的難度突破和向下的難度調整[2],實現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一綱多本”的教材政策,為教師提供了教材的多樣選擇。如2019年國內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語新教材,這些教材均采用單元整體設計理念和主題引領的思路,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有機融入核心語言知識和各種語言技能的學習,旨在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3]。
筆者所在的南寧市第三中學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2019年版)(以下簡稱新人教版)。因此,筆者以國內另一套主流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2019年版)(以下簡稱新外研版)為教學材料補充資源,圍繞同一主題“野生動植物保護”教學為例,討論如何使用其中的多模態語篇促進同主題單元的整體教學。
一、多模態語篇的相關概念和價值
(一)多模態語篇的相關概念
交際的核心在于獲取話語意義,當話語意義無法由純文字語言單獨呈現時,非文字因素就在交際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交際過程中,為了達到最佳交際效果,人們往往會使用兩種或多種表達形式同時進行交流,即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片、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這種交際現象就是多模態話語[4]。而交際的雙方并非局限于人類范疇,因為模態是指人類通過感官(如視覺、聽覺等)跟外部環境(如人、機器、物件、動物等)之間的互動方式[5],多模態則指同時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互動方式。
因此,除了人際交往逐漸多模態化,現代語篇也將多模態性作為其基本特征[6]。尤其是近年來,《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和教材編寫者在選擇語篇時,應盡量涵蓋實際生活中各種類型的語篇,包括多模態語篇[1]18,這就促使教材融合了多種模態資源,作為學習者與單元主題互動的載體,教材語篇也反映了多模態趨勢,融合了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模態傳遞單元主題信息。因此,教材語篇具有多模態性質,包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統稱為多模態語篇。
(二)多模態語篇的價值
與純文字模態的語篇相比,多模態語篇在創設主題語境、傳遞文化內涵、激發學生興趣等方面更加生動有效[7]。基于多模態語篇的單元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圍繞主題的豐富的語言學習體驗、真實的語言使用情境,促進核心素養發展[8]。
部分學者研究了多模態資源在外語教材中的作用。例如,Chen分析了18套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發現教材中圖像、對話框等多模態資源有助于語篇意義的建構。程曉堂、叢琳則以視覺語法理論為基礎,將圖像在英語教材中的功能概括為裝飾版面、促進理解和提供學習內容三項,并認為后兩者能補充語篇意義[9]。上述研究均表明,外語教材中的多模態語篇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遞語篇主題,促進意義建構。
二、多模態語篇在同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通過統計新人教版和新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三的單元主題(如表1所示),對比兩個版本教材主題同為野生動植物保護的B2U2 Wildlife protection和B2U6 Earth first,并作為本文研究的內容。
明確單元主題、確定教學內容后,筆者將分析如何借助新外研版教材中的多模態語篇服務于新人教版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單元主題導入、深化和拓展。
(一)借助多模態語篇導入單元主題,形成學習期待
新人教版B2U2 Wildlife protection單元主題語境為人與自然,圍繞野生動植物保護的主題展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激活學生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知識與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學習期待。本單元主題圖(如圖1所示)呈現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大象和羚羊的畫面,體現了生物共存的和諧與物種的多樣性。同時,畫面的中心焦點是大象的象牙——盜獵者獵取的對象。盜獵者在獵取象牙的過程中致使很多大象慘遭傷害,這與畫面同時呈現的生物共存的和諧及物種的多樣性形成強烈對比,同時也呼應了該頁的名言警句“When the buying stops, the killing can, too. WildAid(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野生動物救援)”。除了“就地取材”,采用這一主題圖導入本單元主題,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激活學生關于這一主題的相關背景知識。為此,筆者在此環節補充了新外研版教材B2U6 Earth first第62頁Starting out板塊的卡通圖片(如圖2所示),同時設計并提出以下問題:
Q1:Besides elephants, are there any other wildlife faced with illegal hunting?
Q2:Are there other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eath of wildlife?
Q3:What other illegal human activities can you think of ?
此外,新外研版教材在該板塊還配了一個相關的視頻語篇,筆者對視頻語篇中的畫面進行截圖、排版(如圖3所示),使其更具真實性和視覺沖擊力,更能達到發人深省并迫切想要采取行動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效果。同時,筆者設計并提出以下問題:
Q1:What do the pictures want to tell us?
Q2:Which of the facts do you find most alarming?
在單元主題導入的尾聲,筆者將新外研版視頻語篇中的兩個畫面拼接成一張圖(如圖4所示),左邊的畫面為孕育生命的地球,顏色為彩圖,右邊的畫面為物種瀕臨滅絕的地球,顏色為黑白,并適時拋出能過渡到下一個單元子主題的問題:Its up to us to decide together what happens next, so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wildlife on the earth?,讓學生利用已知嘗試回答這一問題,并形成學習期待,即接下來的單元子主題會如何教授或呈現保護野生動植物這一內容。
在單元主題導入板塊,筆者通過補充新外研版教材中的圖片、語篇,二次開發利用其視頻語篇,拓寬了學生思考單元主題的廣度和深度,充分激活了學生關于這一主題的知識,并幫助學生對下一子主題“如何保護野生動植物”形成學習期待。
(二)借助多模態語篇深化單元主題,提升思維品質
在新人教版教材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中,活動主題是學習保護瀕危動物(Learn about protecting endangered animals),該板塊的語篇是一篇日志體文章,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我國保護珍稀野生動物藏羚羊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該板塊是單元結構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主陣地,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推動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螺旋式發展。《課程標準》指出,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1]5。思維品質的發展目標: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構建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多元思維的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能力[1]5。因此,在Reading and Thinking這一板塊的讀后思考環節,筆者分別補充了兩個圖片和視頻:圖片分別為新外研版Understanding ideas板塊第62頁電影Jaws(《大白鯊》)的截圖(如圖5所示)和第63頁含文章標題Sharks:Dangerous or endangered?的截圖(如圖6所示);視頻語篇一是電影Jaws(《大白鯊》)開頭部分的短視頻,講述大白鯊襲擊人類,二是人類捕殺鯊魚的視頻,呈現日本某海灣鯊魚被捕殺的血腥場面(由于視頻語篇播放介質的特性,在此不做展示)。這兩個視頻語篇雖然不是新外研版教材配套的直接資源,但其選取靈感均來自第63頁文章的標題和內容。
基于以上多模態語篇的補充,該板塊Thinking環節的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Step 1 出示圖5并提問學生:Have you ever watched this film?
Step 2 播放電影Jaws(《大白鯊》)開頭部分的短視頻,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sharks based on the clip?
Step 3 播放人類捕殺鯊魚的視頻,并提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sharks after watching this video?
Step 4 出示圖6,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兩個視頻語篇探討圖6中的問題,進一步思考人類和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關系,并在此過程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的語言知識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通過補充新外研版教材中的多模態語篇,能將新人教版教材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中的語篇主題意義從我國陸生物種藏羚羊面臨的問題、現狀和保護措施延伸至世界海洋生物物種鯊魚面臨的生存困境和保護措施,這一過程是學生利用已學語言知識解決新問題、表達新觀點的過程,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創新,深化了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認識,同時實現了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借助多模態語篇拓展單元主題,升華主題意義
新教材的教學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新要求,拓展補充新教材單元主題下的主題語篇、增加主題關聯性強的語言輸入、培植主題學習的深度廣度和厚度已勢在必行[10]。單一教材單元文本語篇有限,通過補充其他版本教材的文本語篇,能夠實現對原教材文本語篇的延伸,讓學生在同主題閱讀中更深刻地理解單元主題內容所傳遞的主題意義。因此,在拓展單元主題的任務布置上,筆者選擇了新外研版教材中第62—63頁的文本語篇和第64頁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語篇的基礎上補全思維導圖的內容。
通過完成新外研版教材中同主題文本語篇的閱讀任務和補全思維導圖的任務,學生不僅能通過閱讀復習教材中所獲得的語言知識,對同主題文章在詞匯、體裁等方面舉一反三,實現舊知識的正向遷移,從而不自覺地運用閱讀策略與閱讀技巧梳理文本邏輯、建構文本結構,還能在同主題文本語篇的補充閱讀中升華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
教師是教育變革中能動的力量,英語教材只有通過教師在教學實際情境中進行創造性演繹,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它所承載的育人使命。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放眼廣袤的資源世界,以彌補已有教材的缺憾,并整合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料,發揮教材的最大功效[11]。但對教材內容的增刪不能毫無原則地進行,只有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才能實現有效教學,從而達成既定的課程教學目標[12]。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和考試要求,科學借鑒各種版本教材,才能讓英語的教學指向更加明確,從而全面發展高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張廷凱.基于課程資源的有效教學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5):5-7.
[3]劉道義,鄭旺全,張獻臣.立足國情,繼往開來,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材:談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及內容創新[J].英語學習,2019(5):10-15.
[4]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24-30.
[5]左雁.多模態環境下的英語語法動態教學研究[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3(3):89-92.
[6]王惠萍.英語閱讀教學中多模態識讀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2010(5):20-25.
[7]方涵,劉鈺.基于多模態語篇的高中英語看的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7):20-25.
[8]郭穎,張金秀,徐國輝.基于多模態語篇的高中英語單元在線教學探索:以“抗疫”主題為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9):18-24.
[9]程曉堂,叢琳.英語教材編寫中圖像資源的設計與使用[J].課程·教材·教法,2020(8):78-85.
[10]徐潔.基于新教材的主題閱讀教學實踐探索:江蘇省蘇州中學的實踐[J].中學外語教與學,2021(7):43-45.
[11]俞紅珍.論教材的“二次開發”[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12]程曉堂.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問題與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6-101.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