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這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辨性閱讀;思辨性表達
在當今社會,思辨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通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判斷和表達,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助力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重要性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思辨性閱讀注重對文本進行分析和思考,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分析文本結構及多元化閱讀材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創作意圖等核心內容。其次,思辨性閱讀要求學生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質疑和批判,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分析和判斷,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再次,思辨性表達注重表達清晰、準確,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口語表達訓練、寫作訓練和合作交流,學生可以學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同時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最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有助于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能力將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優勢和發展機會。綜上所述,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為他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根據新課標要求,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標提出了不同學段的具體要求,教師應在不同學段創設相應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教學情境。例如,第一學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提出疑問和思考;在第二學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質疑文本中的信息;在第三學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小蝌蚪找媽媽”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內化與知識應用。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動畫或圖片,呈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境,引發學生對故事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時,教師可以設置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閱讀預測能力。其次,在故事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插圖、注釋等輔助信息,理解故事中出現的生字、生詞,并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深度思考,理解故事所傳遞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針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脈絡,將故事中的關鍵信息、人物、事件等元素聯系起來,形成清晰的故事結構。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啟示如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可以通過組織分享交流、口頭作文等形式實現,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興趣,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如閱讀討論、辯論、寫作等。具體而言,在文本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朗讀、小組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實踐、互評互改、分享交流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辨性表達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亡羊補牢”的文本閱讀環節,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有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主題開展寫作實踐,以促進學生思辨表達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亡羊補牢》的故事。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所傳達的主題和道理。同時,角色扮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其次,在學生對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問題可以包括故事中主人公的失誤是什么?他在失誤后采取了哪些補救措施?這個故事給你什么樣的啟示?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從而更全面地理解故事內容。再次,為助力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這包括分析故事中的關鍵詞匯和語句、思考故事情節的邏輯關系、探討故事背后所蘊含的道理和意義等。通過深度閱讀,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也可以培養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在學生對故事內容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結合主題開展寫作實踐活動。這可以包括學生根據故事情節寫一篇短文或者根據故事主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者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背景編寫一個類似的故事等。通過寫作實踐,學生可以將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應用到寫作中,從而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思辨表達能力。
(三)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方面的發展水平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與此同時,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質疑、評價、論證等方式來實現。
例如,在“曹沖稱象”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故事中每個角色的行為和表現,以及故事情節的合理性和真實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簡要介紹《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曹沖、曹操和其他官員在稱象過程中的言行和思維方式。最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這個故事中的情節是否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識和科學規律?”“如果我們是故事中的角色,會做出和曹沖一樣的決策嗎?”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個性化評價方式與積極反饋方式,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差異與總體需求。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表現預計問題,教師都應積極地給予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考試的成績等多種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四)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包括各種書籍、文章、網站等資源,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讀書分享會、朗誦比賽、寫作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例如,在小學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環節,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可以提供以下學習資源。首先,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關于雷鋒的書籍,如《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書籍了解雷鋒叔叔的生平事跡和精神品質。其次,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關于雷鋒叔叔的文章,如報紙、書籍上的相關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了解雷鋒叔叔的事跡和精神品質。再次,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關于雷鋒叔叔的網站,如雷鋒紀念館、雷鋒網等,讓學生通過瀏覽網站了解雷鋒叔叔的生平事跡和精神品質。除了提供學習資源,教師還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關于雷鋒叔叔的書籍或文章,交流閱讀心得和體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朗誦比賽,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表達對雷鋒叔叔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寫作比賽,讓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雷鋒叔叔的看法和理解,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些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五)提出啟發性問題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教學環節,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索非常重要。這是因為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需要思考問題的本質、分析問題的原因、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這些思考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其次,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索課文的主題和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
例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種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以下是具體的教學流程: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關于雷鋒的視頻或展示一些關于雷鋒的圖片,讓學生對雷鋒有初步的了解。教師再提出問題:“雷鋒叔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引導學生回答:“雷鋒叔叔是一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其次,教師帶領學生逐段閱讀課文,講解生字詞和重點語句。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課文中描述了雷鋒叔叔做了哪些好事?”教師引導學生回答:“雷鋒叔叔幫助老人、小孩、殘疾人過馬路,還幫助打掃衛生、撿起地上的垃圾。”再次,教師提出問題:“從雷鋒叔叔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精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從而引出“雷鋒精神”這一主題。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如何踐行雷鋒精神。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問題:“我們身邊有哪些人或事體現了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他們?”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可以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本節課內容,強調學習雷鋒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踐行雷鋒精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從而引出“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這一主題。學生可能會回答:“我們要將雷鋒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可謂是深入人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形式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擁有極為廣泛的應用空間。在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進一步探索更多的有效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翔,林峰.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的路徑[J].林區教學,2022(12):109-114.
[2]許志松.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探究[J].教師,2022(24):36-38.
[3]邵愛峰.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實踐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