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禾
現為北京大學藥學專業大三學生,曾獲“《七彩語文》杯”江蘇省第十九屆“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一等獎
不知不覺間,這已然是我在北大度過的第三年。當高中幻想中的未名湖、博雅塔化為眼前的現實,湖光塔影點亮了整段青春歲月,我不禁想:這是我心目中的大學生活嗎?我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了嗎?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交由北京大學來書寫。這所與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大學,除卻“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的名聲,她所承載的究竟是什么呢?
聽戴錦華教授的電影導賞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高中時,我在暑期學堂折服于戴錦華老師的字字珠璣;進入大學后,我在戴老師座無虛席的“影視鑒賞”課堂里徜徉,抑或是在“百年講堂”的熒幕前潸然淚下。那位昔日只能從屏幕中見到的北大中文系教授,竟成了常與我見面的人。在諸如這樣的一些時刻,老師們的靈魂之“大”刻印在我小小的生命中,為我打下了獨屬于北大人的烙印。
當我身邊匯聚著一批最優秀的同輩青年,他們的熱愛與熱情深深感染著我,我發現未來的路寬廣而多元。有人在“十佳歌手”舞臺上大放異彩;有人在短短的本科期間發表多篇學術文章;有人前往鄉村支教,寫下最壯麗的詩篇……北大對每一位學子的包容,滋養著這一項項多彩的事業,它們同樣塑造著我,讓我以蓬勃的自信去迎接未來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