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李靜
(張家口學院 河北張家口 075000)
綠色金融涉及兩方面含義,一是指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二是指如何促進經濟社會和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京津冀協調共贏是近些年這一區域的核心發展目標,從風險把控角度考慮:首先,要解決三地因銀企信息不對稱、跨區域風險監管難等引發的問題,因此想要實現綠色金融與京津冀區域經濟的深度融合,就必須先構建一套風險協同機制,用以降低重大生態事件發生的概率,預防違約風險的爆發,提高京津冀三地項目和資金的安全性;其次,需將區域內的綠色項目信息、綠色企業和金融機構統一整編到由政府部門建立并管理的綠色企業(項目)庫中,確保區域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的發展能夠順利進行。
2016年,我國七部委于8月末正式公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將綠色金融定義為:“支持并落實環境保護與改善、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及提升資源利用效能的經濟行業及活動,面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不同領域及相關項目,提供與其需求匹配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換言之,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理念就是綠色金融的精髓所在,堅持這一理念,既能有效提高環境保護效率,又可強化環境治理的結果,真正實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經濟長久發展。綠色金融既注重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又注重對環保、低碳、節能行業的長遠助力。低碳環保已成為未來經濟的主打方向,也是產業與企業發展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的環節。綠色金融具有雙層含義:一是對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堅持;二是強調自身推動經濟發展、強調環境保護的核心作用。綠色金融可以為低碳經濟提供資金保障,為其打開更寬的生產與運營思路,并引導消費者慢慢形成“綠色”消費理念;而其自身健康且高質量的發展也是對不良投機倒把活動最大的抑制,降低了金融事故發生的概率。
京津冀區域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引導區域內企業從綠色環保視角開辟新的產業運營渠道,并為相關產業或企業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制定金融投資監管機制,為京津冀區域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發展的和諧共生打下堅實基礎。
在發展經濟學理論中正式提及“區域經濟”這一概念,且伴隨全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佐證了此理論的社會價值。特定區域在內部或外部不同條件與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生產綜合體,即區域經濟。區域經濟屬于實體范圍,具有明顯的范圍性和地域性,同時遵從區域內的結構部署和經濟發展要求,是不同地區發展客觀規律的主要體現。基于我國國情,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為必須堅持均衡性,一開始是相對均衡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動態均衡。以京津冀區域為例,宏觀上必須堅持政府戰略性經濟政策,且遵守區域內經濟發展的模式機制;微觀上要結合區域的位置條件、先發優勢、空間結構和地理分布,利用自身優勢資源調整市場經濟結構,避免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的情況發生,努力杜絕區域內資源無端流入其他區域,降低其內部金融經營風險。
(1)區域經濟均衡、協調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推動作用。綠色金融能夠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以區域經濟政策和運行環境為開展金融融資和投資活動的大前提,正向引導企業或產業對資源的使用和產業發展進行新的規劃,引導消費者形成低碳環保的綠色消費理念,將穩健區域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進行到底。
(2)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區域經濟的加持。經濟發展與金融行業存在內生邏輯,金融既是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又是其不斷進步的依托。綠色金融同樣兼備金融的全部屬性,區域經濟則是經濟的一個縮影,因此兩者理應互為前提和支撐。充足的資金是支撐經濟發展最強大的后盾,再兼顧環境保護與治理,必然可成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正向引導。此外,各種經營活動的運營、發展和日常生產也離不開區域經濟的合理約束。對京津冀區域而言,需要更加關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所以當綠色金融與京津冀區域經濟深度融合后,便可順利借助資金層面的經濟手段對各企業和產業進行規范,使社會經濟組織真正朝著低碳經濟模式轉型。
處于區域經濟內的企業離不開能夠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綠色金融,因此越來越重視對綠色技術實踐創新的投入,有了企業的回應,綠色金融的行業環境變得更穩定,所發揮出的能效也就越大,從而反作用于區內經濟,實現了正向引導,積極推動社會價值的提高。區域經濟與綠色金融互利互惠的內在理論邏輯為產業實踐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
(1)政府對綠色金融聚集社會閑散資金的行為持支持態度,所推出的降低貸款門檻、下調貸款利率等政策成功擴大了綠色投資規模,保障了區域宏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例如,京津冀地區目前所提出的降低存量房首套房貸辦法成功刺激了區域經濟,使社會經濟活動變得活躍起來。
(2)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要求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借助綠色金融工具對經濟發展的調解作用優化升級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驅動區域經濟朝著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3)市場金融環境變化和政府政策調整都會對綠色金融所用資金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當下熱度較高的綠色產業更受綠色金融的青睞,更多的資金流向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領域。有了充足的資金,環保型企業的發展就更有保障,低碳經濟則更容易吸引投資方的關注,行業前景也更值得期待。
在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結構中,綠色產業以低融資需求為主要優勢,即較少的資金投入就能激發極大的產業能量,其在區域經濟結構中的占比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綠色金融引發的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既是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又是經濟自我優化的結果,當產業節能化、綠色化進程不斷深入時,就會自動帶動其他行業共同進步,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綠色金融驅動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轉型的表現大致如下:
(1)對資金流向進行調整與完善。遵循綠色金融的概念理念,發揮自身財務杠桿能力,將資金流從高污染企業導出,轉而投向綠色低碳的環保型企業。有了資金支持的綠色產業能進行產業結構優化,通過合理、高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快速發展,自我強大。
(2)促進產業間的深度融合。在我國推出“雙碳”目標后,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弊端越來越明顯,綠色發展才是人們的心之所向,因此越來越多的綠色金融將資金流注入環保產業中,且收獲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此外,與普通投資相比,環保投資不僅具備同樣的乘數效應,還附帶了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所以更有利于區域經濟攀升力的提高,因此更值得被青睞。
從本質上來講,綠色金融是新時代金融創新實踐的新型手段,主要通過資金定價信號來左右資本的流向。當綠色金融作用于區域經濟,會強化對綠色低碳、環保減排產業的投資力度,幫助其擴大發展規模,從而吸引更多經濟主體注意到低碳產業的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到綠色環保產業中,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與其他金融業務相比,綠色金融的可控力更強,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十分符合客戶當下的投資需求與個人偏好。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綠色產業的發展勢頭更迅猛,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打下了堅實基礎。
綠色金融對綠色產業的推動作用是持續發生的,且能夠通過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來優化金融市場格局,幫助環境保護措施的順利開展。通過財政扶持、財政補貼和資金籌集等融資方式,金融機構持續不斷地為綠色產業引入資金流,將低碳產業項目真正落實到實體經濟中。綠色金融投資業務核心能力的提高會反作用于金融行業的發展,從而吸引更多經濟主體的關注,形成正向閉環,保證區域經濟的健康增長。換言之,區域經濟、綠色金融和生態環境治理三者完美銜接,實現了和諧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是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經濟內增長的重要手段。黨的二十大再次明確要堅持不懈地支持綠色經濟,均衡財稅、投資和金融政策,為經濟提供一個健全的社會環境。如今,金融服務已逐漸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環節,綠色金融的創新速度將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增長與轉型節奏。
(1)深化“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承認創新綠色金融實踐活動、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質量是區域經濟建設的重要手段。證券、保險、信貸等金融產品的服務變革與創新都屬于綠色金融發展的一部分,其對產業轉型的督促作用顯而易見,加快金融創新,能夠進一步深化區域經濟的深度與廣度,提高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的推動力,實現經濟和金融的協調發展。
(2)堅持綠色金融優化創新理念的層層深入,促進區域經濟制度環境的不斷改善。從初見雛形到現在綠色理念的不斷加深,綠色金融一直在努力加大創新力度,但仍然有巨大的進步空間。目前,綠色金融服務在我國一些區域所發揮的推動作用有限,因為缺乏相應的協調對接機制,導致政府對綠色金融的扶持政策無法順利執行。京津冀區域經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就具有典型性,例如政策模糊、平臺缺位等。為綠色金融與低碳經濟匹配一個適合的制度環境,設置科學的獎懲機制,將產業、金融和財政的優勢資源合理利用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綠色金融為經濟進步服務的目的。
(3)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堅持將兼顧經濟、社會與生態,靶向突破與重點攻堅作為發展綠色金融和低碳經濟的核心三重效益原則。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加速,經濟產業結構需要轉型,生態治理效果需要加強,區域經濟離不開綠色金融的助力,綠色金融的創新實踐也需要穩定的經濟環境作為支撐,兩者互利共贏,越是深度融合才越能保證區域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以健全的綠色金融政策為促進區域經濟系統合作的動力。堅持協調、綠色、創新、開放和共享五大新理念,精準定位金融發展方向,明確金融事業對經濟發展的強大助力作用的同時,關注兩者間的系統合作關系,力求實現區域經濟與綠色金融的均衡發展。
(2)重視綠色金融的驅動作用,吸引資本市場聚焦區域經濟的創新產業。只有在結構穩定的區域經濟布局中,融資占比才能迅速提高,從而加速金融創新資本的誕生,引導實體經濟向低碳化的方向轉型。區域經濟與綠色金融的協同共享可以提升產業綠色轉型、生態環境防治的整體效果,并有效加大金融投資產業的信心與投放力度,使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高效。
(3)對金融、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治理政策與制度進行重點協調,保證三者的步伐同步協同。區域協同發展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繁榮和經濟同步進步,做到真正的勢均力敵方可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資金上的強大優勢,積極推動區域經濟的高速發展。此外,處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經濟與金融間的信息協調共享機制需要不斷優化與完善,保證產業、金融和區域財稅等政策機制高度統一,為生態治理、環保項目和綠色交通等領域吸引更多金融機構進行市場投資。
(1)除去推動作用,綠色金融也會給區域經濟造成不同層面的限制,因此需要通過融資手段來弱化這方面的影響。例如,京津冀區域會努力將原本流向重度污染產業的現金引入低碳綠色產業中,用于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效果,再借助此類節能環保產業所取得的良好經濟效益帶動周邊產業進行合理轉型或升級。
(2)關注資產產業經營管理的綠色低碳經營理念,利用內驅力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目前,我國正在全方位開展綠色金融扶持經濟發展的活動,當因各區域經濟現狀不同,所收獲的效果也表現得參差不齊。鑒于此,需要對綠色金融發展平臺制定統一規范,保證其對區域經濟的引導一定是正向且積極有效的。同時,構建共享與管控機制,嚴格管控經濟發達地區綠色金融投資的原則與方向,并為經濟不發達地區提供成功的經驗與案例,實現優質信息共享,如此才能保證低碳經濟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加快資本在經濟活動中流轉的速度,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
(3)用健全的內外監管體制,防范金融創新風險的發生。從區域金融監管實際情況入手,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綠色金融配套,并合理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完善金融風險監管、評估和預警機制。嚴格監督管理整個金融行業,尤其是綠色金融,用豐富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優化區域風險管控體系,使其能夠解決國家金融監管系統中的問題。
(4)重視區域綠色金融防范和規避措施,做好提前分析和應急準備。要求區域內所有金融產品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不得夸大宣傳,更不能因重利導致金融風險的不合理攀升。把控金融產業,就是要不斷優化金融風險體系結構,提高風險管控意識。以市場機制作為控制手段,管理各類產業項目的經營風險;健全綠色信貸資源結構,利用獎懲激勵措施扼殺不良信貸行為,肅清金融服務的前進道路,為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優化資源使用結構,減少金融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有助于區域低碳經濟的蓬勃發展。例如,京津冀區域型經濟結構需要從優化轉型入手,為其制定相匹配的金融扶持政策,保證區域經濟與綠色金融的均衡發展、長遠發展。
(2)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合理分配信貸額度,爭取為環保技能項目、各類綠色產業留足資金,保證其發展不受資金方面的制約。而一些重度污染的項目或企業,則需要合理抬高信貸門檻,降低信貸配額,通過經濟手段加速區域經濟綠色發展進程。同時,重視科技創新在經濟活動中的超強能力,通過綠色金融激發科技賦能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繁榮發展。
(3)利用政府財政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資金籌集制度的構建,明確產業投資的能動性需要民間資本的積極支持。對財政、現有金融進行轉型資金的整合,從優勢產業、綠色產業和特色產業入手,加快經濟升級速度。同時,努力加大節能環保、新型能源和培育新興材料等戰略性產業的社會投力度,通過完善基礎配套實現推動醫療、旅游和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讓社會資本真正參與到綠色低碳經濟中。
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持,因此健全金融服務框架已成為當務之急。具體措施可參考以下幾點:
(1)全面發力,整體推進。加強金融創新改革的頂層設計,通過全面推動綠色金融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構建完善的統籌保障系統。組建專門用于協調、統籌工作機制的工作領導小組,用于綠色金融助力經濟部門內的信息共享和有效交流,使各部門之間的協作保障機制更加完善。
(3)優化政策保障體系。從產業激勵、財務補貼和全面規劃等角度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政策制度并加以推廣,通過構建保障措施的方法實現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全面推進工作,使區域經濟能夠在資金、產品和組織等方面都擁有足夠的創新保障,彰顯綠色金融對區域實體經濟的助力作用。
(4)建設強硬的稅收機制。以稅收為基礎,進行層次化綠色金融服務組織架構的建設,豐富金融產品的服務內容和種類。
(5)將市場化導向作為提升金融服務內容和產品種類的創新動力。綠色金融創新能力巨大,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持,幫助經濟向著高科技、低碳化方向轉型。
(6)強化金融與經濟間的系統發展效力。科技環保是經濟發展的主流方向,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能夠加快低碳經濟升級的速度,金融服務區域經濟的創新水平也會隨著綠色金融機構的升級而變得質量更高,可呈現出合理聚集和高效流動的良好發展勢頭。
本文從綠色金融概念入手,結合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配合環境治理行業的優勢,深入解析區域經濟發展與綠色金融間存在的內生邏輯,并肯定了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現狀。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驅動與助力,綠色金融的不斷創新和完善也離不開區域經濟穩定、均衡的環境支持。在了解到這一實質后,建議如京津冀這樣的區域要更加注重綠色金融事件的創新活動,并將其作為提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核心動力;借助政府力量完善綠色金融政策,與區域經濟保持深度融合;規范金融投資,激發區域經濟與金融間的強大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