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文珊
隨著5G網絡技術的發展,直播帶貨成為一種新興業態,通過直播帶貨形式實現文化傳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也面臨一些問題,本文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出發,分析了直播帶貨中存在物問題,認為應當加強監管力度,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監管;重視行業自律,加強輿論引導;提高行業門檻,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等路徑優化直播帶貨過程中文化傳播路徑。
直播帶貨是隨著5G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業態,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從公共管理的視角來看,直播帶貨為文化產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即通過直播帶貨這種商業形式傳播文化,實現文化傳播的目的。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經濟行為,直播帶貨不僅是為了盈利,也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和自身發展。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必須遵守市場規則,包括文化傳播的規則。對于文化傳播而言,文化傳播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因此也需要遵循文化傳播的規律。對于直播帶貨而言,一方面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商品,另一方面要將商品的營銷推廣活動轉化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這兩個方面都是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實現的。
1.直播帶貨中“三俗”泛濫,文化傳播方向存在偏差。通過對直播帶貨的分析,可以發現很多直播內容與傳統的帶貨形式存在著較大差異,并且在文化傳播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具體表現為:“三俗”現象的出現。“三俗”現象是指低俗、庸俗、媚俗等,這些內容的出現導致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方向發生偏差。在直播帶貨中,一些主播為了博取關注,會經常使用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等詞語來描述自己所銷售的產品,這不僅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2.直播帶貨中假冒偽劣產品橫行,文化傳播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我國網絡市場上存在著很多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以服裝為例,某服裝品牌在直播帶貨中所銷售的服裝價格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這種現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直播帶貨中所銷售的假冒偽劣產品不僅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會影響到直播平臺的聲譽和形象。
1.加強監管力度,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
網絡直播帶貨中存在的問題與直播行業的發展進程有很大關系,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當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直播帶貨的法律法規,對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中出現的問題無法進行有效規制,這就導致了相關部門無法對直播帶貨進行有效監管。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的監管力度,推動法律法規的完善,明確相關主體在直播帶貨活動中的責任和義務,提高行業透明度。2.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監管。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直播帶貨當中文化傳播工作,要把直播帶貨的政治屬性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對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工作的監管。加強對直播帶貨中文化傳播的內容監管。嚴格審查直播帶貨中涉及的文化內容,加強對有不良價值導向或者格調低下的內容進行審核,杜絕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信息和思想的傳播。通過建立舉報平臺、設立舉報電話、發布舉報信箱等方式,引導公眾監督直播帶貨活動中的文化傳播行為。3.政府引導行業自律,加強輿論引導。隨著網絡直播帶貨的日益興起,其監管難度也在不斷加大,為確保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有序發展,應該重視行業自律,加強輿論引導。首先,需要明確自律原則。在直播帶貨過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準則等要求;其次需要制定行業內部的公約。直播帶貨中有許多規則和標準需要制定和遵循,如主播承諾不打色情、低俗擦邊球等;第三要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在直播帶貨過程中要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對那些不遵守規定、違背承諾、違法違規的主播要建立黑名單制度。4.政府加強行業門檻管理,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第一,加大對主播的專業培訓力度。對直播帶貨行業來說,主播是最核心的資源。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主播提供專業培訓。第二,提高直播帶貨人員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和《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等文件對主播進行專業培訓的要求,提高主播準入門檻。第三,推動直播帶貨人員職業化。加強對直播帶貨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以及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相關人員的職業素質與責任意識。
引用出處
[1]馬寧,阮一婷.網絡直播文化的自律他律與發展探析[J].傳媒,2021,No.351(10):55-56.
[2]仝林鴿.移動直播視域下詩詞文化傳播探析——以央視《清明云詩會》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2,No.112(09):55-57.
[3]蘇慧,王達.國內電商直播的文化傳播特征研究[J].文化學刊,2022,No.141(0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