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麗 鐘倩菲 丁艷 陳影
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創新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有優勢也有不足,廣東冷鏈物流業存在著基礎設施設備“數智+綠色”化賦能不足,冷鏈物流服務質量不高、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的問題,提出全面夯實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智+綠色化”科技賦能、強化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的發展策略,積極推進冷鏈物流企業品牌建設,助力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政府在多個文件中都提出大力支持建設高質量冷鏈物流,而廣東省作為全國冷鏈物流發展示范省,冷鏈物流總體取得較快發展,冷庫和冷藏車平均增長速度在15%以上,冷庫容量突破700萬噸,東莞和江門入選國家骨干冷鏈基地建設,冷鏈物流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國家標準及利好政策逐漸落實以及冷鏈物流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深度融合等利好因素,促使廣東省冷鏈物流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現代農業、食品工業、醫藥產業、服務業全面升級,對高品質、精細化、個性化的冷鏈物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目前,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數量超3.6萬家,廣東省冷鏈物流相關企業數量排名全國第一,全國冷鏈物流企業超5000家,廣東占1438家,其中38家企業有軟件著作權,擁有實用新型專利的企業有26家,并且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數量逐年上升,擁有順豐冷運、中集集團等龍頭企業,其中順豐冷運連續四年榮登“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榜首,推動廣東鑄造本土冷鏈物流品牌建設的進程,為大宗商品和醫藥用品出口提供更高質量的冷鏈物流服務,進而拓寬產品的國際化銷路。
2.1冷鏈物流產業基礎設施設備“數智+綠色”化賦能不足,冷鏈物流服務質量不高。雖然廣東省冷鏈物流通過不斷夯實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加速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數智+綠色化”的科技賦能,推進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網絡化和組織化運作的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面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使得冷藏、冷凍、冷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冷鏈基礎設施設備的保有量和“數智+綠色”化賦能發展遠沒有達到預期,不能滿足實際發展需求。據統計,廣東省產品在流通中的損耗率,是遠高于其他地區的,因此每年有無數的糧食或產品在運輸中損失。究其原因,是冷鏈物流企業資源分布不均,存在結構性失衡矛盾,企業傳統的冷鏈設施設備尚未得到實質性的全流程數智化改革,缺少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對倉儲、運輸等環節的工作無法做到冷鏈產品自動化采集數據和信息,導致冷鏈產品追溯未能實現透明化、可視化,使產品供應鏈“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難以實現,也導致了冷鏈企業的運作效率低下,使得冷鏈運輸成本居高不下。
2.2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雖然廣東省擁有1438家冷鏈物流企業,但企業上市率僅為0.4%,科技型企業只有三家,其中297家企業有裁判文書,159家企業存在經營異常,235家企業有行政處罰,企業大多數存在用地難、融資難。總體來說,廣東省龍頭企業少且國際綜合競爭力不足,行業基礎標準和制度支撐不足,企全鏈條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社會上既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冷鏈人才缺口很大。據統計,冷鏈物流行業未來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每年約5~12.5萬人的缺口,特別是北上廣深,所以培養現代冷鏈物流的高級人才、提高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而廣東省開設冷鏈物流相關專業的高校少之又少,并且高校的教學設施和開設的課程設置不能完全滿足冷鏈物流人才培養需求,學生缺少專業知識結構和足夠的實踐技能水平。
3.1全面夯實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廣東省冷鏈需求的迅速提高,廣東省應加快推進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持在產地圍繞大宗商品和醫藥產品,建設具備保鮮、預冷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倉儲設施,在廣佛深等市場規模較大的銷地新建一批適應現代流通和消費需求的冷庫與冷庫配套設施,并加速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數智+綠色化”的科技賦能,推進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網絡化和組織化運作的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面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同時。圍繞大宗商品和醫藥產品,分類優化規范冷鏈服務流程,完善倉儲、運輸、流通加工等冷鏈服務功能,強化一體化服務能力,并依托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集配中心,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多式聯運,打造運行流通的供應鏈,支撐冷鏈產品生產銷售精準高效對接,解決產地“最先一公里”和銷地“最后一公里”問題,提升冷鏈市場規模,推動冷鏈物流運輸與區域配送業務高效協同,構建一體化的區域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并提升現有多式聯運的各個班列冷鏈物流服務水平,推動各市樞紐冷鏈物流建設,增強國際冷鏈聯運組織能力,助力廣州、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冷鏈物流門戶樞紐。
3.2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智+綠色化”科技賦能。廣東省雖是冷鏈大省,但冷鏈科技賦能仍不足,要推動冷鏈物流設施數字化改造,冷鏈物流企業應加大電子設備的安裝與應用力度,推動冷鏈貨物、場站設施、載運裝備等作業節點實現數據自動化采集與傳輸,再利用大數據、物聯網、5G等技術上傳到專業冷鏈物流信息平臺,使產品實現透明化、可視化。同時,推動平臺間數據互聯共享,更大范圍提高冷鏈物流信息效率,助力傳統冷庫等設施智慧化改造升級,保障自動立體貨架、智能分揀、物流機器人、溫度監控等設備應用的正常運行,打造自動化無人冷鏈倉。在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全面數智化升級后,將收集的信息通過分析、處理等方法,研發更多綠色低碳高效材料,使企業能使用到更加綠色、安全、節能、環保冷鏈設施設備。
3.3強化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的核心是企業,人才培育、行業標準以及監管制度都是政府為引導和支撐企業發展所完善的政策要素。一是培養企業型專業化人才離不開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鼓勵廣東高校與企業聯合共建冷鏈物流領域現代產業學院,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冷鏈物流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支持院校將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人才要求融入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及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引進國際高層次冷鏈物流人才。二是企業的正常經營常態化離不開專業化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以及全鏈條智慧監管,支持成立省冷鏈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揮標準化智囊團力量,圍繞冷鏈基礎設施裝備、信息追溯等重點環節以及數字化賦能等重點領域,加強冷鏈物流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鼓勵廣東省企事業單位因地制宜參與制定冷鏈物流地方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同時,引導企業按照規范化標準化要求配備冷藏車定位跟蹤以及全程溫度自動監測、記錄設備,在冷庫、冷藏集裝箱等設施中安裝溫濕度傳感器、記錄儀等監測設備,實現各環節數據實時監控和動態更新。三是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支持,鼓勵廣東省各地級市政府立足企業實際發展需求出臺更多惠及冷鏈物流企業的土地使用優惠政策、落實大宗商品和醫藥用品“綠色通道”以及用電優惠等政策,鼓勵銀行金融機構等對企業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四是企業品牌化的構建是企業走向國際的必要因素。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冷鏈產品生產和貿易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質量高的冷鏈服務,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為知識產權型企業,建造品牌多樣化,助力廣東冷鏈物流企業國際化進程。
廣東冷鏈物流產業的創新發展有著獨特的地緣優勢,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擁有廣州、深圳等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而且經濟轉型升級速度快、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龐大的消費市場,未來對冷鏈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廣東省冷鏈物流業面對基礎設施設備“數智+綠色”化賦能不足,冷鏈物流服務質量不高、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只要全面夯實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數智+綠色化”科技賦能、強化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定能積極推進冷鏈物流企業品牌建設,助力廣東省冷鏈物流產業快速發展。
引用出處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21〕46號)[EB/OL].[2021.11.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2/12/content_5660244.htm
[2]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EB/OL].[2022.09.30].https://www.gd.gov.cn/zwgk/jhgh/content/post_4024510.htm l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7〕29號)_政府信息公開專欄[EB/OL].[2022.4.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4/21/content_5187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