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云顥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于貨物運輸需求愈來愈大,水運成為發展過程中重要運輸方式。水運運輸具有運輸量大、成本低、環保性高等特點,本文分析我國水運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探究當前水運存在問題,從公共管理角度提出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對策,從而提升我國水運能力更好支持經濟發展。我國河川資源豐富,大江大河橫跨東西,水網密布,具有良好的水運條件。航道設施屬于我國最重要的公益性基礎性設施。水運相對于陸運或者其他運輸方式而言,具有更方便、靈活、運輸能力強等特點。良好的航運設施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公路交通運輸壓力,成為提高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優勢。同時水運具有運輸成本低于路上起亞運輸方式,人力資源耗能少,對于環境產生污染小,所以水運發展具有經濟環保的優勢。
1.水運具有運輸量大。水運的最大優勢就是運輸貨物量大,且適合長距離運輸,所以對于一次性大量且長途運輸選擇水運方式具有一定優勢,一條四級以下航道年通航能力可以與一條高速公路相媲美,一條500T的運輸傳播日均運輸量超過20節貨車批,可見水路運輸量的巨大是驚人的。有效利用水路運輸可以有效緩解公路和運輸壓力,快速促進地區間貨物的交流。2.水運具有運輸成本低。公路與鐵路運輸與投入大量的工程建設,這些成本最終均攤到實際使用成本當中。相對于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水運感謝運輸使用的是一條天熱河道,相對開發成運營成本低,而且水運一次性運輸量大,相對節省了其他運輸的往返等費用。因此,在河道密集區域水路運輸具有冥想的成本優勢。3.水運環境破壞性小。水運交通建設相對于陸運交通建設對于環境破壞性小,直接污染影響更小。從道路交通建設來說,在公路與鐵路建設過程中都要進行大量復雜的地上線路鋪設,這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和水體生態完整性造成破壞。而水路運輸利用的河道多數天然或者班天然人工河道,工程量小,對自然環境破壞小,安全環保型更高。
1.內河水運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國整個航運面臨資金投入不足和投資來源不穩定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以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為主,對于內河水運運輸基礎設施投資滯后,沒有良好的水運基礎社會,導致傳內河水運缺乏良好的基礎設施,從而造成船舶運輸效率降低,服務質量差。2.內河水運通航占比不高。首先,我國內河水系眾多,當前內河航運主要以主河道為主,支線航道通航能力弱,不能部分航線仍然存在叢航瓶頸。其次,我國當前內河航線主要以東西航線為主,南北航道缺乏,不同水系之間缺乏連同,從而不能實現水網連同,限制貨物的直達性。3.內河航運缺乏專業化現代化港口。港口作為水運重要的樞紐設施,是實現水運與陸運的有限結合。現代化港口能夠實現貨物的高效轉運。而當前內河水運專業化、現代化水平不高,樞紐作用不強,運輸服務效率不高,不能實現綠色、平安、智慧水運的發展要求。
1.政府加強港口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在現代航運建設當中,港口硬件設施阻礙水運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投資方面,我國要加強對于港口硬件建設的投資。國家要制定航運發展制度,完善資金支持與融資渠道,通過不斷完善港口硬件設施,提升港口樞紐作用,提升航運水平。2.政府調控加強水系聯網,建設高等級航道。受河流走向影響,我國高級河道主要以東西為主,南北航道只有京杭運河,連通范圍有限。首先,要從國家全方位角度深入規劃航道發展,通過河道清淤、航線維護等,優化加強京杭運河運輸能力。同時,加快推動京杭運河北段復航,實現江海連同,淮河入海、小清河等航道開發,打造江海聯運,實現南北之間水運聯結。再者,加強中西部地區支線航道開發,促進支干成網、協調聯動,加快支行航道建設,實現支線航道向縱深腹地的聯結,發揮高級航道網絡化。3.政府引導下港口整合實現專業化、現代化。我國經過內河水運經過多年發展,有較大提升,但是港口統一規劃、建設、運營仍然存在不足,內河碼頭之間經營主體多,相互統籌少。對區域內港口進行集團化整合,培育龍頭企業,提升服務水平與規模效益。發揮干線港口樞紐作用,實現中轉需求,支線港口發展區域經濟,實現助力區域經濟發展。4.政府加強港口區域物流功能發展。完善港口周圍倉儲實施,加強港口物流發展,延伸物流產業鏈,融入供應鏈,提高港口運輸相鄰,實現港口在供應鏈中的樞紐作用。加強實現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設,拓展港口物流于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銜接,發揮港口運輸能力。同時,加強港口周圍工業園建設,實現產地就近原則,實現港口運輸的高效性。
引用出處
[1]董璐.航道整治及建設對水運經濟的影響研究[J].中國航務周刊,2023,No.1506(02):47-49.
[1]疏創.淺談航道整治及建設對水運經濟的影響[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南洋科學院.財經與管理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二).[出版者不詳],2022:3.
[2]潘海濤,吳曉磊,劉曉玲等.新時代我國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思路[J].水運工程,2021,No.587(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