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玉巖
快遞行業是以服務民生為主的基礎性服務行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通過簡析相關理論概述,分析快遞行業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針對政府推進快遞行業發展的職能優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推進快遞行業發展的職能優化策略,以立足新時代背景,發揮政府職能優勢,推動快遞行業穩健發展。
1.1快遞行業。快遞行業是通過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元的交通方式,運用專用工具、設備與軟件系統,將指定的貨物通過攬收、分揀、封發、轉運、投送等流程送到特定消費者手上的一種物流活動,具有服務性、便捷性和網絡化等特點[2]。快遞行業是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快”是快遞行業的顯著特征,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時間效益的要求,尤其是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以及信息科學技術的提升,快遞行業已逐漸形成更加科學的交通網絡與全新的運營模式,但相比其他物流運輸而言,快遞行業同時具有運量相對較小、運費相對較高等缺點。
1.2政府職能及職能優化。政府職能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政治、經濟、社會公共事務等方面進行管理,具有公共性、法定性、執行性、強制性、動態性、擴張性等特點。政府職能優化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歷史階段,建設服務型政府,對政府職能的范圍、內容與方式進行優化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促進市場經濟穩健發展。
1.3快遞行業中的政府職能及職能優化。快遞行業中的政府職能是針對快遞行業的商業活動屬性,以發揮政府職能中的市場監管職能以及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規范快遞行業市場秩序,推動快遞企業之間公平、良性競爭,讓快遞行業有更好的營商環境。快遞行業中的政府職能優化是在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背景下,為高效解決快遞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通過優化創新政府職能的方式,加大制度建設力度,掌握好簡政放權與市場監管之間的尺度,在發揮政府監督職能、提升政府職能服務水平的同時,發揮市場自治能力,保障自由的市場經濟,推動快遞行業穩健發展。
2.1法規制度尚未健全,政策較為滯后。首先,當前《郵政法》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快遞企業的規范運營指明了方向,但在具體業務、市場監管、延誤賠付等方面的細化政策短缺,無法通過政策而落實快遞企業應承擔的責任。其次,在數字經濟時代,快遞行業發展迅速,而快遞制度的制定與修改完善具有滯后性,不能及時跟上快遞行業的發展步伐,也會阻礙快遞行業發展。最后,現行法律制度雖然能夠起到維持快遞市場秩序的作用,但對快遞企業的約束力較弱,尤其是延誤、損毀、丟失的責任認定標準與賠付標準不統一,風險保證金落實不到位,便會使丟件、延誤配送、野蠻分揀等亂象普遍,影響消費者體驗,降低快遞行業口碑。
2.2監管體系尚未健全,責任界定混亂。快遞行業有序運營涉及郵政管理、發改委、交通委、規劃資源局等多個職能部門,使快遞行業存在“多頭管理”現象,而快遞行業又具有保密性的特點,任一環節檢查不到位,都會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可能。在“多頭管理”背景下,政府既沒有明確不同職能部門的職責界定范圍,一旦遇到問題便會出現相互推諉現象,又忽視新聞媒體與社會公眾等問責主體監督權利的行使,使群眾對快遞行業的問責流程不清晰、問責內容不明確,不僅損害群眾知情權與合法權益,弱化快遞行業監督效能,還會降低問責的公平公正性,使快遞行業亂象叢生[7]。
2.3服務意識有待提升,服務標準較低。在快遞行業快速發展以及政府職能優化背景下,各地雖然出臺了多項有關快遞行業發展的政策與條例,但部分政府職能部門沒有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依舊采用傳統理念進行行政管理,整體服務意識有待提升,未合理制定優惠扶持政策,使快遞企業成本劇增,利潤空間縮小,在市場競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致使部分經營不善的快遞企業出現微利甚至虧損狀態,影響快遞企業發展。
2.4準入退出機制欠缺,市場秩序混亂。現行法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快遞企業的經營內容,但尚未區分快遞企業總公司與各大網點,而眾多快遞企業通過邀請更多企業加盟快遞網點的方式,使加盟數量較多,準入機制欠缺便會增加對快遞網點的管理難度,導致市場秩序混亂。
3.1傾斜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在優化政府職能的背景下,為推進快遞行業發展,政府要辯證把握快遞行業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發展現狀,明確當前快遞行業面臨的困境,既要從制定、傾斜各項優惠政策入手,降低快遞企業經營成本,拓寬快遞企業盈利空間,又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層面入手,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實現空間資源合理配置,以優化快遞產業空間布局,并通過多式聯運而降低快遞行業成本。一方面,政府既要發揮自身職能優勢,通過制定各項財政優惠政策的方式,如稅收減免、資金扶持、專項補貼等,為快遞企業減負,又要發揮自身統籌協調職能,加強快遞企業與金融行業的聯系密度,支持金融行業為快遞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為快遞行業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扎實推進“快遞進村”工程,既要加大基礎設施完善力度,科學構建更加立體化的交通設施建設,在做好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式聯運準備工作的基礎上,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的優勢,構建產業集群,提高快遞流動效率,減輕倉儲壓力,盤活快遞行業資金,增強快遞行業抗風險能力。
3.2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服務供給。第一,政府既要簡化快遞企業在用地審批、工程建設、創新項目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手續,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加快項目審批進度,又要加強與其他職能部門的協同力度,高效解決快遞企業交通運輸工具受限等問題,打破行政審批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第二,政府要優化自身職能,主動深入快遞行業,明確快遞行業所需,以強化對快遞企業發展的積極指引,既要鼓勵快遞網點深入農村,又要解決快遞企業服務質量與不當競爭問題,有效保障消費者與快遞員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第三,政府要結合快遞行業具有勞動密集型的屬性特點,從政府職能角度,幫助快遞行業優化引才育才環境,既要由政府提供免費的培訓項目,提高快遞行業現有基層快遞員職業素養,又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鼓勵高素質人才加入快遞行業,以構建符合快遞行業發展趨勢的人才隊伍。
3.3健全信用考評,加大監管力度。第一,政府部門要結合快遞行業實際而合理設置信用考評指標,如服務態度、經營行為規范、客戶投訴率等,并將信用考核結果納入誠信平臺,通過“拉黑”“曝光”存在多次違法違規操作快遞企業的方式,規范快遞企業行為,推動快遞企業之間良性競爭。第二,政府要結合快遞法規制度而完善快遞服務質量標準,通過制定相應規范標準的形式,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職能,構建全方位的監督體系,促進快遞行業自律。第三,政府要健全行政部門之間的監管體制,既要細化完善各部門職能,加強不同部門聯動,消除“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現象,又要規范行政問責標準,定期公示政府考核結果,以優化政府職能。第四,政府要完善快遞市場準入規劃與退出機制,既要在簡化許可流程的基礎上,由多部門協同監管,加大準入審查力度,避免資質較差企業進入快遞市場,又要完善退出機制,確保快遞企業在妥善處理不良事件之后,才能退出市場。
結語
面對發展迅猛又亂象叢生的快遞行業,政府要重視優化自身職能,以通過政策支持、政府扶持、服務供給與監督管理等多種方式,規范快遞企業行為與市場秩序,提高快遞行業口碑。第一,政府要從宏觀角度,結合現行快遞行業相關政策,出臺配套制度,細化各項管理規定與標準,為快遞企業的規范化經營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政府要重點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打造立體交通網,推動多式聯運體系,并通過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的方式,降低快遞企業成本,拓寬快遞企業盈利空間。第三,政府要重視優化快遞營商環境,加大對快遞行業的服務力度,簡政放權,給予快遞企業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第四,政府既要健全信用考評機制,通過信用評級制度規范快遞企業行為,又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懲處違法違規行為,以提高快遞行業自律,增強消費者滿意度,推動快遞行業發展。
引用出處
[1]王曙光,趙凱欣.黑龍江省民營快遞企業政府監管問題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04):110-112.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21.04.0 36.
[2]吳冬榮.連云港民營快遞行業發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揚州大學,2018.
[3]朱雅蘭.我國快遞行業政府監管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0):21-23.
[4]楊英姿.政府統籌+企業實施:綠色產品+電商平臺+快遞物流[J].今日海南,2020(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