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胃病已成為常見的疾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本文將介紹胃病的原因,中醫治療胃病的常用方法。
胃病是許多與胃相關疾病的統稱,常見的胃病有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這些疾病的癥狀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括胃痛、胃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如果不及時治療,胃病可能會逐漸加重,甚至引發嚴重的并發癥。
1.胃炎
胃炎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通常由細菌、病毒感染或食物中毒等引起,癥狀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胃痛、惡心、嘔吐等。慢性胃炎則多由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導致,癥狀相對較輕,但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
2.胃潰瘍
胃潰瘍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潰瘍。主要癥狀為規律性的胃痛,通常在進食后一段時間內出現,疼痛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此外,還可能伴有胃脹、反酸、噯氣等癥狀。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適癥狀。典型癥狀為燒心和反流,還可能出現胸痛、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癥狀。
1.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不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就會直接刺激胃黏膜,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使胃的負擔突然加重,容易引起胃黏膜損傷和消化不良。此外,暴飲暴食還可能導致胃擴張、胃下垂等疾病。
過度飲酒:酒精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會破壞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酸更容易侵蝕胃黏膜,從而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痛、胃脹等不適癥狀。長期食用還可能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2.精神壓力過大
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郁等,會影響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調節功能,導致胃蠕動減慢、胃酸分泌失調等,從而引發胃病。
3.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
4.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引起胃病。
1.艾灸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艾灸此穴能夠調理脾胃、和胃止痛,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痛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可以使用艾條懸灸,將艾條點燃后,對準中脘穴,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艾灸15~20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也可以用艾灸盒進行溫灸,時間15~20分鐘。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艾灸此穴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的功能,對胃痛、胃脹等胃部不適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點燃艾條后,距離足三里穴2~3厘米進行回旋灸或者雀啄灸。回旋灸是指艾條圍繞穴位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旋轉移動;雀啄灸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艾條。每次艾灸10~15分鐘,以穴位處皮膚微微發紅為好。

神闕穴:位于臍中部。艾灸神闕穴可以溫陽救逆、利水固脫,對于脾胃虛寒型的胃痛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不適。可采用隔鹽灸。將食鹽填平肚臍,再放上姜片(姜片用針扎一些小孔),然后放上艾絨點燃進行艾灸。注意艾絨的量要適中,避免燙傷。每次艾灸時間為10~15分鐘。也可以用臍灸儀進行艾灸。
在進行艾灸治療時,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良好,避免燙傷。如果胃痛癥狀嚴重或者持續不緩解,要及時就醫。
2.穴位按摩
中脘穴: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按摩該穴位能夠促進胃腸蠕動,調節胃腸功能,緩解胃痛、胃脹等不適。將手指指腹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輕輕按揉,力度以感覺微微酸脹為宜,順時針方向按摩,每次按摩3~5分鐘。
足三里穴: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刺激它有助于增強脾胃功能,調節胃腸蠕動,減輕胃痛。用拇指端點按足三里穴,力度稍重,以產生酸麻脹感為度,一按一松,持續點按1~2分鐘,然后換另一側足三里穴進行同樣操作。
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可以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緩解胃部痙攣,減輕疼痛和惡心、嘔吐等癥狀。用拇指指腹按揉內關穴,兩側同時進行,按揉力度適中,使穴位產生酸脹感,每次按揉2~3分鐘。
3.中醫針灸
中醫認為,胃病的發生與脾胃虛弱、氣機失調等因素有關。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調節人體的氣血流通,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胃病癥狀。例如:針刺足三里穴,能夠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針刺中脘穴,可以和胃降逆、理氣止痛。
4.藥膳調理
砂仁豬肚湯:食材:砂仁10克,豬肚1個,生姜、蔥、料酒、鹽適量。做法:先將豬肚洗凈,把砂仁裝入豬肚內,用線縫合。然后將豬肚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生姜、蔥、料酒,用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約2小時,至豬肚熟爛,加鹽調味即可。功效:砂仁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豬肚可以健脾胃,這道藥膳對脾胃虛寒型胃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佛手粥:食材:佛手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做法:將佛手洗凈,煎湯去渣。粳米淘洗干凈后加入佛手湯中,再加適量水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稍煮即可。功效:佛手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粳米健脾和胃,這道藥膳適用于肝郁氣滯引起的胃脘脹痛。
山藥羊肉粥:食材:羊肉250克,山藥100克,粳米150克,蔥、姜、鹽適量。做法:羊肉洗凈切塊,山藥去皮切塊。將粳米淘洗干凈后與羊肉、山藥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放入蔥、姜,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至粥熟,加鹽調味。功效:羊肉溫熱,能溫中健脾,山藥補脾養胃,這道藥膳對脾胃虛寒型胃痛、虛寒泄瀉等有改善作用。
胃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積極治療,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改善胃病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