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勞動教育在培智學校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先分析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教學的融合現狀,再簡要分析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教學的融合價值,最后提出多種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的融合教學策略,以期促進特殊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生活數學;勞動教育;融合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龍巖市基礎教育規劃課題“新時代培智學校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實施路徑的研究”(課題批準號:JKYGH23-04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麗芬(1977—),女,福建省漳平市特殊教育學校。
針對當前培智學校的特殊學生缺乏正確勞動觀念的現狀,數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將勞動教育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完成數學知識的傳遞和勞動技能的培養,使特殊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強,為其今后步入社會、融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1]。
一、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教學的融合現狀
(一)融合觀念淡薄
由于面向的是特殊學生群體,部分教師認為特殊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會放棄采取融合教育的形式,只是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勞動教育也落實不到位,導致特殊學生的勞動觀念無法得到較好的培養。這反映出教師存在融合觀念淡薄的
問題。
(二)融合形式單一
目前,雖然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漸開始實施融合教學,但并未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所采用的融合形式較為單一。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在口頭上將數學教學和勞動教育融合起來。面對單一、枯燥的教育形式,特殊學生難以產生較高的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學習疲倦感。可見,單一的融合形式并不能凸顯勞動教育的魅力,無法引領特殊學生正確認知勞動,并不利于特殊學生的全面發展[2]。
(三)融合評價匱乏
如今,雖然勞動教育已經逐漸走進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課堂中,但卻沒能形成完善的融合評價體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師更為偏重數學教學評價,主要針對特殊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進行評價,導致勞動教育評價被忽視;另一方面,教師的融合評價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以“做得很好”“你很棒”等評語評價學生,而忽視過程性評價。這種籠統的評價,不能切實涵蓋學生的詳細勞動過程,更無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勞動。
二、簡析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教學的融合價值
(一)有利于鍛煉特殊學生的動手能力
勞動教育與數學教學的融合教育能夠促使特殊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勞動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需要付出腦力和體力勞動。當特殊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勞動并收獲成果時,他們將會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久而久之,特殊學生的勞動積極性會越來越高,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有效鍛煉。
(二)有利于培養特殊學生的堅毅品質
眾所周知,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不同,他們的心智或身體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對這些缺陷,特殊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缺乏堅定的意志和較強的毅力。而通過開展融合教育,帶領特殊學生克服勞動困難、解決數學難題,有助于特殊學生形成堅定意志和堅毅品質,這對特殊學生下一步的數學學習乃至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三、勞動教育與生活數學教學的融合路徑分析
(一)挖掘數學教材內容
翻開生活數學教材,不難看出其中包含了很多勞動教育素材,這為融合教育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和深入解讀生活數學教材,結合特殊學生的具體情況,提煉其中的勞動教育素材,為開展融合教學做好準備。教師還要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凸顯勞動教育元素,使特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勞動教育。與直接開展勞動教育相比,這種方式更容易被特殊學生所接受,既不會影響數學教學的正常開展,又能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100以內數字的認識”這一節課要求特殊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字。教師便可從簡單的勞動引出教學內容。
第一步,讓學生從數黃豆開始識數。第二步,以數黃豆為基礎,順勢引出100以內數字的學習。等到特殊學生都能夠認識100以內的數字之后,教師可再回歸到數黃豆本身:“同學們,你們知道黃豆是怎么來的嗎?”由此,引導學生了解種植黃豆的過程,讓學生學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通過提煉數學教材中的勞動元素,合理開展融合教學,特殊學生不僅能快速認識100以內的數字,還能初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二)聯系學生現實生活
現實生活,是生活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這兩者之間的重要關聯點。雖然特殊學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們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也會產生想要了解的興趣。因此,教師可適當聯系特殊學生的現實生活,將其作為融合點,拉近特殊學生與勞動教育之間的距離,同時達成數學教學目標[3]。
比如,在教學“基礎圖形”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聯系特殊學生的現實生活,融入勞動教育。首先,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教師可親自示范,指出黑板是一個長方形物品。其次,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尋找并發言。有了教師的示范,學生紛紛指出生活中常見的一系列物品,如地磚、書本、鉛筆盒、籃球等。每當學生說出一個物品,教師應當引導他們說出物品的形狀,以加深學生對基礎圖形的認知。最后,再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物品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經過勞動者的辛勤勞動獲得的,讓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三)創設融合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開展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創設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情境,特殊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數學學習的良好狀態中,同時又能加深對勞動的感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因此,教師要合理創設融合教學情境,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比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在教室中創設超市情境,將加減法運算與勞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勞動的同時獲得運算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要將教室創設成超市情境,將講臺當成收銀臺,在課桌上陳列豐富的商品,貼上商標和價格。其次,指定一名特殊學生扮演超市的收銀員,兩名特殊學生扮演理貨員,其他特殊學生則扮演顧客。活動正式開始后,學生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任務,如“理貨員”要做好導購、商品排列等工作,“收銀員”則負責計算和收銀,“顧客”則要采購指定的商品,計算花了多少元,需要找回多少元。最后,教師可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剛剛分別經歷了什么類型的勞動呢?”來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感想。通過開展這一活動,特殊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職業,掌握豐富的勞動技能,還能熟悉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計算。
(四)聯合家長實現共育
在特殊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長的一言一行對特殊學生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可以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要想更好地開展融合教育,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4]。因此,教師要主動聯系家長,實施家校聯動,開展有效共育。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特殊學生的家長對勞動教育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甚至害怕勞動活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對此,教師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并聯合家長共同開展融合教育,讓家長在家庭中有針對性地引導特殊學生開展勞動,以有效發揮共育作用。
比如,在教學“統計”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聯合家長開展共育。第一步,教師完成課堂教學后,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家長帶領特殊學生在家中進行換垃圾袋的勞動體驗,并一起統計家庭每個月使用的垃圾袋的數量。這樣,既能讓特殊學生通過換垃圾袋的勞動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又能讓特殊學生掌握相關的統計知識,同時還能增進家長與特殊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融合教學成果進一步提升。
(五)組織勞動實踐活動
生活數學離不開實踐活動。只有親身實踐,特殊學生才能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勞動技能。因此,教師需以數學知識為依托,組織學生開展融合實踐活動。
比如,在教學“除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組織特殊學生開展一場植樹活動。首先,教師要發布本次植樹活動的任務要求,每一名學生要領取若干樹苗,每隔5米種植一棵樹苗,總種植長度為20米。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計算總共需要種植多少棵樹苗,由此引導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其次,種植活動正式開始后,教師要向學生講解種植樹苗的要領,保證樹苗的成活率。若教師發現有學生不會種植,應當及時進行指導。最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種植心得。教師開展這樣的植樹活動,不僅能完成數學知識的教學,還能為特殊學生提供勞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勞動中鞏固知識。
(六)完善融合評價體系
上文提到,不完善的融合評價是阻礙融合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完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融合評價的價值。教師的評價既要兼顧學生的學習過程,又要考慮學生的勞動教育效果。此外,教師還可引入多種評價方式,如成長記錄袋、勞動評價表等,進一步促進特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和品質的形成。
比如,在教學“分類與整理”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在開展融合評價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評價特殊學生是否掌握分類與整理的方法;第二,評價特殊學生能否自主完成整理勞動;第三,評價特殊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這三個層面的融合評價既涵蓋了分類與整理的數學知識,又兼顧勞動教育的效果,有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情況,為改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奠基。
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培智學校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挖掘教材內容,融入生活元素,創設融合教學情境,聯合家長實現共育,組織勞動實踐活動,完善融合評價體系,積極探索和運用多種融合教學策略,使特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最終實現勞動素養和數學素養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袁一華.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J].教育界,2023(15):53-55.
[2]王曉婷.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理念的探索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3,25(5):27-31.
[3]沈孝鳳.培智學校勞動技能課項目化教學的行動研:以在X學校九年級實踐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3.
[4]李燕玉.培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實踐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