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括閩教版教材在內的多個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都具有鮮明的單元整體編排思路,這要求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時,要以單元整體教學的視野統整全單元,構建單元內部各個部分、板塊的內在聯系,建立教學主線與脈絡,進行螺旋式的單元知識結構化教學。文章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探討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與實施策略,以期為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提供可供借鑒的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結構化;深度學習;核心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連江縣2022年度課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繪本與教材融合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LJJKXB22-026)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梅娟(1982—),女,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東水學校。
新課標背景下,義務教育課程結構化特點日益鮮明,這體現在各個學科教材的單元整體編排思路上。單元整體教學成為各學科、各學段的重要教材觀、教法觀。就小學英語課程而言,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有意義、生活化的單元學習主題,將英語知識要素以結構化的思路蘊含于單元各個板塊之中。教師要厘清英語教材的單元編排思路,把握單元教學線索,建立單元各個部分的內在關聯,制訂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科育人目標。堅持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思路,建立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對于每個小學英語教師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與現實必要。本文以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探討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與實施策略。
一、依據單元育人藍圖,建立三級目標體系
單元教學目標是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導向,是教學行動的指導綱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學建議”第二點中強調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依據單元育人藍圖實施教學,構建由單元教學目標、語篇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組成的目標體系,使學生逐步建構起對單元主題的完整認知,促進正確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1]。因此,在制訂單元整體教學計劃時,教師要將這三個目標統一起來,建立單元教學的三級目標體系。
(一)以單元教學目標統籌整體
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應該有一個總體的單元教學目標。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單元教學目標來統籌與指引單元教學。在開展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之前,教師要明確本單元的教學核心目標。一是文化教學目標。讓學生對中國春節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春節的重要民俗活動、食物等。二是語言學習目標。讓學生學習并掌握與春節相關的詞匯,如the Spring Festival、dumpling、fair、rice cakes、New Year's money等,掌握“How do you spend it(the Spring Festival) ?”以及“Do you...”等句式的問答方式,完成語言會話交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本單元的學習包含人文主題與語言要素兩部分,它們共同串聯起單元的主要內容。
(二)以語篇教學目標指引教學
英語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通常以語篇的形式呈現。而單元教學的基本特征是知識的結構化教學。因此,教師應以語篇教學來構建單元教學體系,開展單元整體教學[2]。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的主要語言知識點集中于“Part A”與“Part B”的“Listen and follow”和“Ask and answer”的4則語篇之中。
這四個部分組成了一個春節主題的漸進式會話教學結構。其中,“Part A”的“Listen and follow”板塊介紹了春節期間的過年活動;“Ask and answer”板塊以“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的問答引出更多春節活動。“Part B”的“Listen and follow”板塊以“Do you...?”的句式進一步對春節活動進行設問,除了表明肯定的態度“Yes”,還進行了一定的補充,拓展交際的深度;“Ask and answer”板塊同樣是以“Do you...?”的句式進行春節主題活動的設問,但是回答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會話與交際。
開展單元教學時,教師可基于語篇構建螺旋上升的單元語言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在單元學習中加深對主題的認知,發展語用能力。
(三)以課時教學目標細化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教學是對整個教學單元進行綜合統籌的教學,是站在單元視角來規劃、整合單元知識的過程[3]。單元教學由一個個課時構成,要想達成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將目標細化并逐一落實到每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中。
比如,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這一單元的教學可分為5個課時。課時1:教學“Part A”“Listen and follow”板塊,引出話題,開啟對話;課時2:教學“Part A”“Ask and answer”板塊和發音知識,進行“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的會話問答。與此類似,“Part B”部分也安排2個課時,開展句式練習與主題會話練習;“Part C”設計一個課時,安排英文歌曲跟唱與寫話練習等內容。
總之,將單元教學目標細化并逐一落實到每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中,單元整體教學才具有明確的方向,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才能達成。
二、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挖掘板塊育人價值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并指出課程理念與課程目標都應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因此,教師要注重挖掘與發揮單元的核心素養育人價值,結合各板塊的內容完成核心素養培育。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學生參與特定情境下相關主題的語言活動時表現出來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借助語篇的情境會話來實現的。教師可將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中“Part A”與“Part B”的“Listen and follow”和“Ask and answer”板塊的語篇作為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載體,讓學生分角色來演繹情境對話,以此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如“Part B”的“Ask and answer”板塊中設計了“Do you...?”和“Yes, ...”的句式問答練習。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從看春節聯歡晚會、收壓歲錢、包餃子、貼春聯、拜年、逛廟會等角度進行問答,使語言材料不斷拓展、豐富,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二)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培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跨文化認知,促進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承。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中都蘊含著一定的人文思想,是進行文化意識培育的有效載體。
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以中國春節為主題。春節具有鮮明的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開展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將文化教育滲透其中,增進學生對春節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比如,可在各板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拓展春節習俗、民俗知識,如介紹春節的來歷、年獸的故事、不同民族與地區的春節習俗等,以加深學生對春節的了解,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以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以“Part A”與“Part B”兩部分的“Ask and answer”板塊的問答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首先,開展語境對話練習,圍繞“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進行對話練習。其次,突破語境,遷移運用。以周末、暑假以及其他國家法定節假日代替春節,進行相應的提問與回答。如提問“How do you spend the Mid-autumn Festival?”“How do you spend the National Day?”如此發散思維,學生就能熟練使用這一句式進行多種情境的會話與交流,提升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指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以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Part A”與“Part B”的“Listen and learn the English sounds”板塊主要教授字母組合“th”的發音規則。其中“Part A”中的單詞mouth、three、thirty與birthday中的“th”發[θ]音,而“Part B”中的單詞father、mother、brother中的“th”發[?]音。通過這兩個板塊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這一字母組合的常見發音及其規則,從而能自主地閱讀,正確地發音,提升學習能力。
三、開展單元整體測評,實現以評促教目標
單元教學評價是單元整體教學的收官環節。通過單元教學評價,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充分掌握學情,反思教學方法,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確保單元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4]。單元教學評價不僅要評,還要測評結合、評補結合。
(一)借助單元教學評價量表,多維科學評價
評價量表是一種定量分析的科學評價方式,通過以具體分數、等級對多個維度的內容進行評價,達到科學、綜合的定量評價目標[5]。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各個單元的末尾都設置了一個“Evaluate yourself”欄目,讓學生以自評的方式從多個維度對自己本單元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這是量化評價的應用體現。在完成某一個單元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單元自評表讓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并將學生的自評表收集起來進行統計,了解個體與群體的單元學習效果,進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或者就群體存在的典型性、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教學指導。
(二)開展單元學業質量檢測,掌握單元學情
學業質量檢測是把握學情的重要方式[6]。單元測評是開展單元教學評價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完成單元課程內容的學習之后,教師要結合單元重點知識進行單元學業質量檢測。
以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教師可開展對學生單詞、語言交際、寫話情況的考查,如開展看圖寫單詞的考查活動,分別出示餃子、紅包、春節晚會、發糕等圖片,要求學生正確寫出相應單詞;或是讓學生圍繞“What people usually do in the Spring Festival?”寫出四個答案;也可以讓學生以春節為主題進行開放式習作練習,綜合考查學生的語言技能情況與對節日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
通過單元測試,教師能夠客觀把握學生的單元學習情況,進而對后續的教學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優化。
(三)實施單元復習,查漏補缺,鞏固知識
單元復習是對單元知識的查漏補缺與鞏固強化。單元復習要具有針對性,教師要堅持問題導向,就學生主要存在的典型問題開展復習和鞏固,從而讓單元復習更具實效[7]。
以Unit 8“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在本單元的學業質量檢測中,教師發現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兩方面,一是單詞拼寫方面,學生對Festival、dumpling等單詞的拼寫出錯較多;二是短語方面,學生對相關短語的掌握不扎實,如對拜年、看春節晚會、逛廟會、吃團圓飯等的表達還不太熟練。基于此,教師可在單元復習過程中從單詞和短語的朗讀、聽寫入手,鞏固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
結語
總之,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材觀與科學的教學法。秉持單元整體教學思路進行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計劃的制訂以及教學活動的實施是用好教材的根本。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把握知識結構化本質,具備整體視野,加強板塊聯系,以促進單元知識要素的系統化、結構化,實現深度教學目標。本文聚焦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與實施策略,是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一次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芳.關聯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策略[J].英語學習,2023(10):23-28.
[3]林紅,劉明.項目式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以北京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Different Countries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
(綜合),2023(10):27-32.
[4]呂小芳.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逆向設計:以PEP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28):54-57.
[5]凌順詩,何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J].英語學習,2023(9):16-22.
[6]張曉蓉.基于結構化視角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以譯林版高段為例[J].新課程導學,
2023(26):68-71.
[7]鄭醉榴.“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設計,2023(3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