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蕾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要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江蘇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的決策部署,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依法行政,深入推進依法治污,為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立法凸顯“加速度”和“精準度”
謀篇布局,立法跑出“加速度”。我省現行有效的省級生態環境資源類法規已達92部,涵蓋污染防治、資源集約、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2020年至今,我省先后頒布《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實現了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頒布《江蘇省水污染防治條例》,填補了我省水污染防治領域總綱性地方立法的空白;頒布《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對污染地塊開發利用、修復工程管理等問題作了針對性的制度設計;頒布《江蘇省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使用、檢驗、維護,以及排氣污染的預防和控制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彰顯了用法治力量保衛藍天的決心。
積極推動《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當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實踐行之有效、具有江蘇特色的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管理、“綠島”建設等一批創新性做法亟需固化為法律制度。為回應美麗江蘇建設部署要求,條例草案新增綠色低碳發展專章,從工作機制、結構調整、激勵機制、碳配額管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根據江蘇生態環保工作實際,突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管;針對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存在的法規空白,著重作出系統設計。
問題導向,提升立法精準度?!傲⒏膹U”并舉,在生態環境立法領域深化簡政放權,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制支撐。修訂《江蘇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多部省級地方性法規,取消部分委托授權、備案要求、前置性條件及省內流通限制,營造更優營商環境。
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百項生態環境標準制定計劃,對揮發性有機物管控、生態系統質量、生態環境承載力、風險管控、環境健康等熱點政策問題與管理需求進行充分響應。截至目前,已發布地方標準107項,基本覆蓋了江蘇生態環境亟需出臺標準的各個領域。
執法兼具“力度”和“溫度”
猛藥去疴,執法有力度。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8.3萬人次,完成標準執法17.6萬條(全年實際18.5萬),共下達行政處罰決定10457件,推動一批問題整改到位。非現場執法應用全面提速,通過平臺推送違法問題2936個,線索精準度和執法效能明顯提升。持續組織水、大氣、固體廢物、生態保護等專項執法行動。聚焦重點領域,有效推進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問題整治,開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與省公安廳聯合成立“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聯勤中心”,實現一體化辦案,對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實施“全環節、全要素、全鏈條”打擊。
無事不擾,執法添溫度。制定執法條線服務高質量發展11條舉措,將4925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綠色發展領軍企業、納入生態環境執法正面清單且已按規定安裝、聯網在線監測監控設備的企業,除特定情形需要現場核實外,不開展現場執法檢查,現場執法檢查頻次同比減少26%(全年實際24%)。聯合長三角三省一市出臺免罰清單,對及時改正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輕微違法行為,或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22類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優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聯合制定長三角統一的裁量規則。編制生態環境領域涉企行政合規指導清單(第一批),開展生態環境領域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工作。2023年初,我廳組織全省149名市縣執法局長走上講臺宣講環保政策法規,10萬家企業參加了普法培訓。
在執法過程中,不搞“一刀切”,避免“大水漫灌式”執法。嚴格落實執法行動計劃制度,每年全省規模性集中行動不超過6次。針對畜禽污染治理問題,出臺畜禽規范養殖“九條”,對禁養區內確需關停的養殖場,協調安排好合規的養殖空間,指導其搬遷到位,同時強調,在完成當期養殖前,不得強行關閉。在餐飲油煙治理上,以要求建設可容納室內燒烤的餐飲“綠島”代替簡單粗暴的取締關閉,變露天經營為室內經營。
普法拓展“深度”和“廣度”
緊盯重點,挖掘普法深度。通過江蘇省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開發數據研判模型,將發現的環境管理類問題線索及時通過“環保臉譜”告知企業,并在企業端進行反饋,督促企業自覺落實環境管理要求。目前,已累計向5849家排污單位發送提醒信息31.9萬條,有效減少企業違法違規風險?!度∩鷳B環境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十項舉措》進一步明確,“實施行政處罰的同時,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向被處罰企業作法律解讀,以及提供企業所需的整改指導”,全省已累計下達“說理式”處罰決定7500余件。堅持以案釋法,聯合省檢察院連續四年評選江蘇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和提名表揚案例,編印以“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積極賠償可以依法輕罰”為主題的宣傳手冊,面向社會大力宣傳生態環境領域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的做法,講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故事”。
打造亮點,拓展普法廣度。出臺全國首部以生態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促進辦法》,明確生態文明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積極創新“線上+線下”普法方式方法,在移動執法設備中增加普法模塊。構建“企業環保接待日”、“綠橋”溝通平臺,引導企業合規守法,減少企業違法風險。聯合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舉辦服務外資企業政策宣講與交流活動,宣貫廣大外資企業關注的生態環境惠企政策,分享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典型案例,現場解答企業生產與發展中面臨的環保難題。充分利用重要節點、重要紀念日和重要時刻開展普法,打造“蘇小環與法”系列普法品牌,開展“宣貫海環法?送法到海邊”、“補植復綠”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項普法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普法宣傳活動。
正是一年春好處。江蘇生態環境系統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強化“立法、執法、普法”緊密聯系,持續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且看,藍天白云,清水綠岸,美麗江蘇圖景正在逐步呈現;澄澈明達,暖意融融,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作者系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法規標準與科技處處長、一級調研員) 責任編輯: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