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彤
天高地迥,置于天地之間,我們渺小如一粒塵埃;蕓蕓眾生,置于你他之間,我們如滄海一粟,微不足道。然而,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很重要。在這天地你他之間,我們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
置于天地之間,我需成為一個積極探索的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史,從遠古時代的探險家、航海家,到現代的科學家、工程師,人類一直在不斷地探索、發現和創新。哥倫布開辟新航路,李四光踏遍山川河流,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向太空……旅行,其實也是對天地自然的一種探索。旅行,讓我們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收獲更多的知識、體驗和感悟,諸如《赤壁賦》《游褒禪山記》《徐霞客游記》《登泰山記》《馬可·波羅游記》,等等。成為一個積極探索的人,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親密關系。
置于你他之間,我需要成為一個勇于擔當的人。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不愿尸位素餐、“躺平”“擺爛”,而是不畏險阻,竭力“有為”,這就是王安石的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是范仲淹的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擔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的擔當;“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是袁隆平的擔當……擔當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一種行動。把包干區打掃干凈,認真完成作業,幫生病的同學打飯,把班級的活動組織好,到社區開展禁毒宣傳,都是擔當精神的具體行動。一個有擔當的人,不僅關注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更關心他人的需求和社會的進步。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意味著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支持,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置于天地你他之間,并不意味著要淹沒自我,恰恰相反,我們要堅守自我,成為獨特自己。眾人皆醉,屈原堅守自我,保持本心;眾人嘲笑,蘇格拉底面不改色,喝下了行刑的毒藥;質疑此起彼伏,畢加索堅持立體派畫風,走藝術創新之路……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說:“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內心都很完整并且不容褻瀆。”堅守自我,成為自己,這是對我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成就。同時,天地之間,眾人之中,因為有了無數個獨一無二的“我”,世界也更加豐富了,更加絢麗多姿了。
成為一個積極探索的人,成為一個勇于擔當的人,成為一個堅守自我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與天地你他的關系中彰顯出真正的價值和風采。
【教師點評】圍繞“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作者精心選取了“探索”“擔當”“堅守”三個角度,把“個人”置于“關系”中進行論述。文章綜合運用了舉例、引用、對比、比喻等論證方法,論證效果突出。(指導老師:劉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