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英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一直以來備受語文教師的關注。小學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寫作活動。
一、小學寫作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模式落后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作文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滯后,依然要求學生背誦名篇和經典段落、句型。這種刻板的指導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寫作內容,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其寫作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師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寫作,統一布置作文題目,組織學生統一寫作,這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種寫作指導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思維,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不高,寫出來的文章毫無新意。除此之外,一些教師的作文評價方式也比較落后,評價的標準僅限于是否脫離主題、作文字數是否符合要求等。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有些學生東拼西湊,作文質量不高,制約了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學生寫作素材積累不足
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可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課業負擔較重,沒有時間體驗生活,也就很難從生活的土壤里挖掘豐富的寫作素材,加上教師不能為學生推薦和更新寫作素材,忽略了積累素材對寫作的重要性。因此小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寫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學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實感
要想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不僅要有效觀察,還要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是在實際寫作活動中,學生缺少自由探索生活和表達自我的機會,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寫作做出指導,導致他們的情感不能在作文中得到釋放,不利于寫作思維的發展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有效開展寫作教學
(一)明確寫作目標
目前,小學寫作教學雖然強調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重視力度不夠,不能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進行反思,并充分重視寫作教學。
第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寫作訓練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及未來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并制定專門的寫作計劃。將寫作教學視為教學重點,為小學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教師需要將寫作教學納入到教學整體的工作部署和規劃中,制定切實可行的寫作計劃,為寫作教學的有效開展鋪平道路。
第三,教師應遵循現代語文新課程標準,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在寫作教學中積極落實新課標,探索有效的寫作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開啟寫作歷程,釋放寫作教學的生命力。
第四,教師要從不同渠道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和寫作的重要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師生共同努力,打造出豐富多彩的寫作教學平臺。
(二)注重日常知識的積累
大量閱讀文本,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寫作經歷,幫助學生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日常知識的積累,可以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只要長期堅持,一定可以提升寫作能力。
1. 通過教材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經典,所以學習文章中的遣詞造句,摘抄并背誦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一,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充分認識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功能。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講解和詮釋課文中的字詞語句、主題思想和情感意蘊,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引導他們在寫作中借鑒運用所學的詞匯、語言、句型等。
第二,教師應當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如信息技術,以拓展寫作知識來源,提煉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創造的生動活潑的寫作情境中開始有效的寫作過程。
第三,教師應組織學生參加活動,例如參與校內外組織的朗讀、背誦和征文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將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豐富的寫作素材,并在實際寫作中有效應用。
2.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他們會逐漸愛上寫作,讓寫作成為學習的“伙伴”。
第一,教師需要做好日常的作文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并激發其對寫作的熱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前后,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經典字詞和語句摘錄在筆記本上,并抽時間朗讀、背誦和仿寫,以便將這些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第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將自己每天的見聞和感受寫在日記本上,并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詳細的寫作計劃。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思考與文字表達的空間,使寫出的文字更加富有真情實感。
第三,教師應該強調寫作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應該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人物、風景和事件,然后將這些素材付諸筆端。這樣做可以使寫作內容更加生動形象,讓文章更真實。
(三)強化閱讀理解
要想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只有熟練掌握閱讀技能,增加閱讀量,才能提升寫作能力,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
1.在閱讀中合理指導
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做好指導工作,開展專項的語文閱讀訓練。閱讀內容可以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是課外的閱讀材料,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在閱讀訓練開始之前,學生通過閱讀書籍、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方式,先積累一些和閱讀文本相關的信息,充分做好預習工作。在閱讀教學進行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閱讀體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源共享。在交流互動中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效率,促使學生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寫作效率。
2.在閱讀中有效評價
在常規的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評價、反饋和指導,以促進學生的語文閱讀動機生成。同時,教師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多樣化的作文題目,引導學生學會構思,明確主題,從而開始有效的寫作過程。
3.在閱讀中設置疑問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這些問題能幫助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最終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猜謎語、詞語接龍、故事編排和繞口令等游戲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活動也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提高他們的文字水平。通過參與語言實踐交流,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已經形成了對事物的初步認知。因此,教師需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創新寫作模式,尊重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為他們創造自由的寫作空間。同時,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寫作指導,幫助他們厘清寫作思路,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投入自由寫作的活動中,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以“二十年后的自己”寫作題目為例,在寫作活動開始前,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還應提供多元化的寫作思路,營造豐富多彩的寫作情境。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互動交流,討論自己未來的理想和人生規劃,例如興趣愛好、未來發展方向等。然后,學生將討論成果寫在調查表中,用軟件分析自己未來的人生狀況。接下來,學生可以根據調查表中的信息暢想二十年之后的發展方向,關注教育、環保、綠化、交通、醫療、政治、法治等話題。教師在寫作指導工作開啟的過程中,要提供更加廣闊、豐富的寫作思路,推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立足于生活實踐
寫作方法的實踐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學生在生活中開啟寫作,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實踐,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這也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后續教學,提升寫作教學效率。
以“秋天的樹葉”為主題的寫作訓練為例,教授學生如何寫作這種與自然相關的題材時,可以引導學生親臨大自然,從中尋找寫作素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秋日之旅,觀察樹葉的形態和色彩。學生可以搜集他們喜愛的樹葉,并將其做成樹葉標本。在秋日之旅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將他們的觀察和收集成果呈現出來,并寫出一篇觀察日記。在觀察樹葉樣本時,學生需要從全方位進行觀察,如樹葉的顏色、結構、形狀等,可以選擇一片感興趣的樹葉進行深入觀察,也可以對比不同形狀的樹葉,運用對比手法來描述它們的特征。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敘述、議論、抒情的寫作手法,寫出他們喜愛的文章。
(六)引入信息化寫作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普及,為小學寫作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并豐富了寫作內容。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海量的寫作資源和信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這些素材可以借助于圖片、文字、影像、音頻等多種方式呈現,使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生動、多彩,充滿趣味。這樣的教學方式徹底顛覆了學生對寫作教學的傳統認知,注入了新鮮的時代元素,不再是言之無物、空洞無味的書面表述。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指導。
以“我的心愛之物”這一課堂寫作為例,任務是要求學生描述自己生活中接觸到的喜愛事物。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鐘愛的事物,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組織和表述方式,往往難以表述清楚。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學生喜歡的圖文、音樂和科普視頻,這樣,學生能在色彩鮮明、動感十足的動態畫面中觀察和感受自己要寫作的事物。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能通過影像資源獲取更加多元的事物特征,進一步豐富寫作素材。經過實踐證明,信息化的寫作指導模式,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描述事物的基本特質,學會了通過觀察、分析提煉素材的方法,從而顯著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七)開展以評促寫工作
寫作評價是教師評估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這種評價模式,教師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寫作偏好、寫作個性及水平。同時,它還有助于學生在搜集素材、觀察探索和修改潤色過程中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應全面、客觀,以鼓勵贊美為主,以指出問題為輔,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