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聚、董超、剛申坤、李元龍、王月 /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

機構編制管理是指各級機關及有關部門根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依據法定的權限和程序,運用科學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對其所屬工作部門、下級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責權限劃分、職能確定、機構設置、人員編制配備及其運行程序制度化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機構編制工作在加強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建設、深化機構改革、優化黨的執政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機構編制工作,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加強機構編制管理、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作出重要部署。2019年,黨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對于完善黨和國家機構法規制度,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提升機構編制工作服務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的能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航天科研院所面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科研生產任務日益繁重,經營指標要求不斷提高,高質量發展轉型需求越來越迫切。在這種背景下,航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編制管理的提升,特別是“三定”(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內容的梳理,是為進一步規范職位及人員配置標準,提升組織和個人工作效率,有效降低運行成本,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適應新形勢下高質量發展的必要選擇。
本文以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的高質量發展和組織機構編制管理現狀為切入點,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分析研究所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管理模型研究提供思路。
面向研究所一線設計、生產人員,開展“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訪談調研活動,調研結果如圖1 所示。

圖1 某一線調研數據
在針對研究所綜合經營、科研生產計劃兩個主要機關部門的運行情況調查問卷中發現,機關職責不清晰、與其他部門分工不夠明確的占40%和27%,如圖2、圖3 所示。

圖2 是否遇到該部門與其他部門職責不清的情況答卷結果(主管綜合經營部門)

圖3 是否遇到該部門與其他部門職責不清的情況答卷結果(主管科研生產計劃部門)
另一方面,研究所現有的部門編制數是基于部門的實際人數而定,未針對調整后的部門職責和業務量開展編制的細致核算。這間接影響了企業經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結合實際情況,研究所在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差距。一是在日常的組織機構管理和專項的組織機構調整論證過程中,未形成相應的工作規范和工作準則,各部門還存在職責不準確、業務不清晰的問題。二是各部門人力資源緊張的現象較為普遍,人力資源未實現充分利用。人力資源需求與編制數量未實現匹配,編制確定未實現科學化。三是針對各部門的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等內容未形成有效的評估改進機制。
以研究所在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梳理組織機構編制管理的工作重點和管理方法,建立航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模型,如圖4所示。該模型主要包括改革調整、“三定”規定、穩定運行、評估改進等四個方面,通過在這四個方面完善機制、建立規范,進一步加強組織機構編制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促進組織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有效支撐航天科研院所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圖4 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模型
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模型研究重點包括改革調整機制、“三定”規定內容、組織機構運行評估體系等方面,研究路線如圖5 所示。

圖5 組織機構編制管理研究路線
(1)改革調整方面
針對上級改革精神及組織機構調整政策開展研究,結合實際組織機構情況形成航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調整動議、論證、審議工作規范,并將其納入改革論證流程,實現改革論證與機構調整的有效銜接。
(2)“三定”規定方面
在貫徹落實上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基礎上,以發展戰略為導向,聚焦主責主業,準確把握職能定位、科學界定職責分工;以業務集約為宗旨,對于核心業務和專業業務進行集約化管理,強化歸口管理職能;以工作分析為基礎,結合崗位職責、工作事項,探索勞動定額方案,力爭科學制定編制數量。
(3)評估改進方面
以“三定”規定為標準,構建組織機構運行評估程序和評估框架,形成組織機構編制的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促進組織機構編制管理體系正常運轉,支撐研究所組織機構編制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當前形勢下,從“摸著石頭過河”走向“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頂層設計改革方法的建設性作用,優化改革方法已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本文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戰略目標的制定過程,提出航天科研院所改革調整管理步驟,如圖6、圖7 所示。

圖6 改革調整管理框架

圖7 改革調整管理框架
(1)戰略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現有改革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加強“頂層設計”的改革方法,推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頂層設計”改革方法就是指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從全局謀劃、宏觀思考對整體性改革進行自上而下的系統謀劃。在更高的層面上,統籌設計我國各領域改革,增強改革之間的關聯性,做到整體與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與突破相促進,使改革更加順暢、效能最優。
對航天科研院所來說,組織機構管理應堅持戰略引領原則,以戰略目標作為“頂層設計”改革方法實施的輸入,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現代科研院所體制為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組織對事業發展的保障能力。因此,改革調整首先要進行戰略目標的分解,根據現狀分析找到差距與不足,堅持目標導向、任務導向、問題導向,從而得到進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2)方案設計
以改革調整思路和方向為基礎,搭建組織機構調整的業務框架,設計出組織機構調整具體方案,明確各機構的定位、職能,根據業務工作科學確定編制數量。
(3)評估分析
調整后的組織機構應堅持協同高效的原則,力求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力求職責清晰、流程順暢。因此,對于調整方案應進一步進行相關方識別、風險識別和評估分析,確保職責劃分明確、業務鏈清晰、改革進程順利實施、改革效果充分發揮。
“三定”規定是部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簡稱,是具有約束效力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履行職能的重要依據。其工作內容包括以戰略發展為導向明確業務職能,以業務集約為宗旨確定組織機構,以工作分析為基礎嚴格編制數量。其中,明確業務職能和確定組織機構是開展編制確定的基礎,科學確定編制則是工作難點。
(1)職責梳理
以企業戰略、機構設置為基礎,對各部門的業務進行梳理和確認,通過問題征集、專項研討、協商確定的方式,對各部門的定位職責、分工界面進行梳理,確保職責無重疊、無遺漏。
(2)內設機構
對各部門內設的班組劃分原則、劃分方式提供指導,按照專業或工作內容、性質相近的原則進行班組設置,班組人數不宜過多或過少。各部門內設班組應有明確的職責,并且與部門定位職責相匹配。
(3)人員編制
以工作分析法為基礎確定編制的計算模型,如圖8 所示。以現有業務工作比重、未來業務工作比重預測為手段,從員工自評和部門負責人評價兩個維度進行工作比重評判,再經過各部門的橫向比較和比重調整得到各項業務工作的比重,進而計算出所需人員數量。

圖8 以工作分析方法為基礎的定編計算模型
根據上級組織機構管理要求進行組織機構設立或調整后,組織機構歸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評估。評估應當對照組織機構設立或調整目標,對組織機構設計的適宜性、組織機構運行的有效性進行綜合評價,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職責履行、管理規范、工作績效、人員效能等。評估結論將作為改進組織機構與編制管理的重要依據。
組織機構運行評估工作思路主要包括自評、相關方評價、綜合分析三個步驟。自評工作包括組織設計、管理效能、工作成績和問題建議等內容。組織設計是對本部門的職責分工程度、編制符合性及履職充分性等方面進行自評,管理效能是對本部門的規章制度完備性、流程順暢性等方面進行自評,工作成績和問題建議是對部門運行期間的成績進行總結、提出改進建議。相關方評價采取問卷調查和人員訪談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不同的問題內容。其中,面向上級相關方主要涉及組織機構的基礎運行、參謀作用發揮(僅機關)、執行力水平、綜合能力評價等方面;面向同級別相關方主要涉及有關組織機構的基礎運行、業務工作水平、綜合能力評價等方面。綜合分析則是對自評和相關方評價意見進行整合、分析,梳理典型問題并制定改進措施,以備后續改進落實。
本文以科學化為起點,以本土化、可操作性為宗旨形成較為完備的航天科研院所組織機構編制管理模型,指出組織機構編制管理存在改革調整、“三定”規定內容、組織機構運行評估體系的三個重要階段。在改革調整方面,提出以戰略發展為導向的機構改革管理思路,研究調整過程和調整程序,形成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調整工作規范。在“三定”規定管理方面,研究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三定”規定)的操作方案,提出以工作分析為基礎的定量化編制計算模型,提升編制管理的科學性。在機構運行評估改進方面,構建了組織機構運行評估的運行程序、評估框架和評估改進管理框架,強化“三定”工作權威性,有效促進組織機構管理的良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