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作家之特殊是有一間自己專用的房子,叫作書房。當然,有的作家沒有,有的很小。我過去很長時間就沒有,書房亦臥房,書桌也餐桌,菜香混墨香,然而很溫馨。現在已然有了,并不大,房中堆滿書籍文稿,但靜靜坐在里邊,如坐在自己的心里;任由一己自由地思考或天馬行空地想象,天下大概只有書房里可以這樣隨心所欲。
這是作家的一種特權。
書房不在外邊,在家中。所以,大部分作家一生的時間注定與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然而,作家的寫作很少與自己個人的生活相關,因為他的心靈面對著家庭外邊的大千世界,扎在充滿各種煩惱的蕓蕓眾生與擠滿問號的社會里。這溫暖的書房便是他踏實的靠背,是他向外射擊的戰壕。因此,對于作家,惟有在書房里才能真實地面對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對自己。這是安放自己心靈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點,有自己的定力。
由于作家的書房在自己家里,作家的家就有特殊的意味: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書房的一半是精神的。當然,情感升華了也是一種精神,精神至深處又有一種情感。
如果一個作家在這個書房里度過了長長的大半生,這書房就一定和他融為一體。我進入過不少作家的書房,從冰心、孫犁到賈平凹,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作家絕不會在自己書房里拘束的,他的性情便自然而然地渲染著書房處處,無不顯現著作家的個性、氣質、習慣、喜好、興趣、審美。在那些滿屋堆積的圖籍、稿紙、文牘、信件、照片和雜物中,當然一定還有許多看不明白的東西,那里卻一準隱藏著作家自己心知的故事,或者私密。
就像我自己的書房。許多在別人眼里稀奇古怪的東西,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只要它們被我放在書房里,一定有特別的緣由。它們可能是一個不能忘卻的紀念,或許是人生中一些必須永遠留住的收獲。
作家是看重細節的人。書房里的細節也許正是自己人生的細節。當我認真去面對這些細節時,一定會重新地認識生活和認識自己;當我一個一個細節寫下去,我才知道人生這么深邃與遼闊!
所以我說書房里是一個世界,一個一己的世界,又是一個放得下整個世界的世界。
世界有無數令人神往的地方,對于作家,最最神之所往之處,還是自己的書房。異常獨特的物質空間與純粹自我的心靈天地。我喜歡每天走進書房那一瞬的感覺。我總會想起哈姆雷特的那句話:“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無限空間的主宰者。”
選自《書房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