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暢迎琴
通過提升職業技能有利于推動群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增收,有利于提升產業工人技能素質。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的發展應該關注職業技能提升,建設與時代發展相符合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提升技術型人才技能水平。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工業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社會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職業技能提升可以讓技術型人才提高自身能力、技能水平,為產業結構轉型與創新奠定良好基礎。
提高技術型人才社會地位。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讓生產一線的從業人員獲得了良好的技能提升機會,也讓其獲得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評價和晉級機會,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從而培養更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助力人才管理體系的發展。提升職業技能是人才管理體系發展的必要條件,能夠培養更多優質人才。如今,社會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在這一背景下,人才管理體系也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而進行改進,提升職業技能不僅能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也為人才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徑,推動高技術人才與專業技能人才的融合。
長期以來,高技能人才具有低學歷、高技能的特點,在職稱評聘時受到一定影響。現階段的人才體系中,高技能人才的工資水平、社會地位等都要低于專業技術人才,其自身發展空間較小,晉升渠道較少,參與職業技能提升的積極性也不高。專業技術人才參與職業技能評價的情況較差。在實踐工作中,高技能人才表現優異,但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背景有時不足以支持他們晉升或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工作。與之相反,專業技術人才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操作和技能方面可能表現不如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在職業發展方面受到影響。
一些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的實訓設施設備老舊、技術落后,不能滿足現代產業的需求。另外,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面臨著專業教師短缺問題。由于缺乏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和教師,導致教育質量不高。
技術工人新老銜接出現供需失衡。一方面,老一代技術工人雖然擁有豐富的經驗,但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不適應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和自動化生產的需求。另一方面,新一代技術工人更傾向于追求高薪、高級別的職位或者轉向其他行業。這種情況導致了技術工人隊伍的供需失衡,影響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切實履行政府服務職能。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節點,應該切實履行政府服務職能,積極推進職業技能提升,同時消除職業技術職稱和技能評價之間的界限,為人才提供更廣闊的技能提升途徑。要深入研究和改革人才管理體系,對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在職業發展上的相互關聯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為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提升提供系統指導,為有特殊貢獻的高技能人才開設綠色通道。根據高技能人才工作特點,開展以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評價為重點,注重這些人才在實際生產工作中的能力、業績和貢獻,比如參與技術改造革新的成果,解決技能技藝、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的提高,取得技能競賽的成績,以師帶徒傳授技藝的效果等方面作為評價條件,改變唯身份、唯論文等傾向,打破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的界限,讓高技能人才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推動人才管理體系的發展進步。
暢通職業發展通道。首先,建立更加靈活的職業通道。為了適應不同人才的需求,制定更加多樣化的培訓計劃,包括不同職業技能等級的培訓以及涵蓋職業道德、法律法規、就業指導等方面的綜合性培訓,幫助勞動者更好地提升職業技能,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其次,加強與行業用人需求的對接。積極傾聽市場的聲音,了解各個行業的緊缺職業和技能需求,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培訓項目。同時,建立職業技能培訓與企業用人的有效銜接機制。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相關部門應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勵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實訓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政府可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來激勵企業積極參與培訓工作并建立績效評估體系。最后,構建職業技能培訓的績效評估體系,對培訓質量、培訓效果進行定期監測和評估,確保培訓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滿足勞動者和市場的需求。

圖據網絡。
拓寬職業技能培訓渠道,提升培訓質量。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根本舉措,是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可以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創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技能提升工作需要多角度拓展培訓渠道,要加大政府、企業、社會等各類培訓資源優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訓供給能力。各部門應該根據現有的條件積極使用各類技能培訓方式,利用“互聯網+”、校企合作、師帶徒等模式,讓職業技能培訓更加貼合人才體系建設需要,滿足企業用人需求,進一步提高復合型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推行“互聯網+ 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鼓勵通過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利用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等渠道,為職業技能培訓提供更加豐富的平臺,讓勞動者可以通過線上學習提高工作水平。此外,也可通過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激發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崇尚技能、學習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達到以賽促訓、以賽促培的效果。
教育資源向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傾斜,發揮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的職業基礎教育作用。應該增加對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的財政支持,包括提供更多的經費用于教師培訓、設備更新和實驗室、實訓室的建設,確保這些院校能夠提供現代化、實用性強的課程。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可以提供稅費減免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資助這些院校,提供實習機會,并與其合作制定培訓和就業計劃,確保教育與實際工作需求相符。招聘和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吸引有經驗的行業專家和工匠到學校授課,提高教育質量。同時,為教師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使他們及時了解行業最新發展情況和趨勢。此外,建立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的評估體系,提升教育質量和培訓成果。
提升職業技能對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人才體系建設中,優化技能人才的職業技能提升與發展通道,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融合,不僅能夠讓他們獲得融合發展,也可以提升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于培養時代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