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宏 施雪晴
職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才能激發職工工作熱情,為企業、社會、國家創造更多價值。職工權益保障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體現,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良好的職工權益保障機制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如今,職工權益保障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不斷壯大,如何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讓職工在工作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福利,已成為企業和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有重視職工權益保障問題,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起一個公平、合理、穩定的勞動關系,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必須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職工權益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享有的各項權利,這些權利由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旨在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職工權益保障是指保護職工在工作中的各項權利和利益,包括工作條件、合法權益、安全健康等方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從切實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切實保障職工休息休假的權利、切實保障職工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切實保障職工享受社會保險和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四方面規定相關內容。在切實保障職工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方面,完善并落實工資支付規定,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工資保證金和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實清償欠薪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負責制,依法懲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按時足額領到工資報酬。努力實現農民工與城鎮就業人員同工同酬。在切實保障職工休息休假的權利方面,完善并落實國家關于職工工作時間、全國年節及紀念日假期、帶薪年休假等規定,規范企業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審批管理,督促企業依法安排職工休息休假。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安排職工延長工作時間的,應與工會和職工協商,并依法足額支付加班加點工資。加強勞動定額定員標準化工作,推動勞動定額定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指導企業制定實施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定員標準,保障職工的休息權利。在切實保障職工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方面,加強勞動安全衛生執法監督,督促企業健全并落實勞動安全衛生責任制,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標準,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強化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教育培訓,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勞動保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加強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危害。在切實保障職工享受社會保險和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方面,認真貫徹實施社會保險法,繼續完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努力實現社會保險全面覆蓋,落實廣大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權益。督促企業依法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引導職工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積極參加社會保險。加強對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工參加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提高職工文化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一套完善的職工權益保障法律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內包含《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勞動法》是基礎的法律之一,在法律層面明確規定了職工的基本權利、用人單位的義務,為職工權益保障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在細節層面完善了相關內容,詳細規定了勞動合同的訂立、變更、解除等具體事項,在勞動層面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以應對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勞動問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則明確了發生勞動爭議后的法律程序,規定了一系列解決程序和仲裁方式,為保障職工權益提供法律程序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龐大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覆蓋面廣,涵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制度等,從單一險種逐漸發展成多樣化險種,旨在滿足不同人群的社會保障需求,全面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以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這些法律體系為職工權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還會伴隨著社會發展形勢進行動態調整,為建立友好和諧的新型勞動社會奠定基礎。
雖然職工權益保障體系框架已經形成,并在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但職工權益保障狀況呈現差異性,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首先,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方面,部分企業存在超時工作、拖欠工資、隨意解雇等現象,損害職工的合法權益。其次,在保障職業女性合法權益方面,對職業女性的社會保障支持力度不足,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較少。最后,在有效制度的保障方面,有效的維權機制和法律援助渠道待完善,使得職工在權益受到侵害時,難以得到及時有效救助等。
企業應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企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企業與職工的溝通。企業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加強與職工的互動和交流,了解職工的需求和意見,及時調整政策和措施,以滿足職工的期望。二是建立職工權益保障機構。企業應設立專門的職工權益保障機構,負責監督和落實職工權益保障政策,及時發現和解決職工權益受侵害的問題。同時,機構還應提供咨詢和投訴渠道,為職工維權提供便利。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福利制度。企業應建立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住房補貼等多元化的福利制度,以滿足不同職工的需求,提高職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四是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企業應及時收集和整理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其反饋給管理層。
建立健全職工權益保障機制。包括合理的薪酬制度、公平的晉升機制、完善的勞動法律法規等。一是職工薪酬制度方面,企業應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確保職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同時,應設立績效考核機制,根據職工的工作表現和能力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晉升機會。以某科技公司為例,該公司通過設立績效工資和獎金制度,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二是職工培訓與發展方面,企業應提供充足的培訓機會,幫助職工提升技能和素質,實現個人發展。鼓勵職工參加各類業余技能學習,引導和教育職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鞏固、提高職工對企業的認同度。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職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也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以某制造企業為例,該企業定期組織內部培訓活動,邀請行業專家授課,提高了職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三是注重完善女職工權益保障制度。2023 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制度(參考文本)》和《工作場所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制度(參考文本)》,加強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規范指引,推動婦女權益保障法在工作場所落實落地落細。其中,《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制度(參考文本)》分別對性騷擾定義及主要表現行為、公開承諾、宣傳培訓、職工舉報投訴、調查處置、工會參與監督等主要內容予以明確。同時,文本還指導用人單位對舉報投訴人和調查處置工作予以保密,要求注意保護個人隱私權,通過采取調整工作崗位等措施,避免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工作場所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制度(參考文本)》以簡潔明了的條文形式,對工作場所女職工勞動就業保護、工資福利保護、生育保護、職業安全健康保護等內容進行了一一列舉。此外,為保障工作場所的正常生產秩序,文本還對履行程序給出規范指引。有了參考,企業應積極落實落細,完善女職工權益保障。企業應積極參與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為職業女性生育后返崗提供必要條件,例如深圳市總工會通過引入第三方托育機構,為職工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此外,深圳市政府還率先制定專項補助資金,引導企業參與,完善托育服務機構的登記備案、信息公示和評估;完善企業針對職業男性的陪產假制度,陪產假規定男方享有照料生育前后女性的權利,企業應建立陪產假方面的制度性規定,提供保障措施,在硬性的陪產假制度規定外,建立專屬于企業自身的靈活休假機制。以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為例,該公司積極落實職工權益保障政策,建立了完善的職工權益保障機制,設立了專門的職工權益保障部門,負責監督和落實相關政策。同時,該公司建立了多元化的福利制度,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住房補貼等,滿足了不同職工的需求;還加強了與職工的溝通,定期組織員工座談和問卷調查,了解職工的需求和意見,并及時調整政策和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該公司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大幅提高,同時也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企業應注重職工人文關懷,做好職工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做好自我管理、自我調適,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耐挫能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關心職工的生產生活,組織開展職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勞動關系協調中的作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圖據網絡。
加大政府監管力度。通過加大政府監管力度的方式,嚴厲打擊企業侵犯職工權益的行為,確保職工權益受到保護。一是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力度,確保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二是建立完善的勞動爭議解決機制,為職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渠道。三是加大對用人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勞動法律法規得以有效執行。四是建立舉報投訴渠道。可以建立職工舉報投訴渠道,鼓勵職工舉報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及時采取行動解決問題。五是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包括勞動法規、勞動監察結果等,讓職工和用人單位都能清楚了解相關規定和政策。以某大型企業為例,該企業在發生勞動糾紛時,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調查,及時糾正錯誤,妥善處理了職工的訴求。
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職工權益的保障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共同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多方參與有利于推動職工權益保障制度快速發展、完善。一是政府部門做好引導的角色。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職工權益保障機制的建設。二是多角度多方位推動企業參與。企業是職工權益保障的第一責任人,應積極參與職工權益保障機制的建設。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可以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支持職工權益保障事業。三是讓各類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參與職工權益保障機制的建設。例如,工會可以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集體協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行業協會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社區可以定期組織轄區內企業相關負責人開展座談會,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或者派專人實地調研了解情況,積極主動地關心轄區內企業的用工情況。四是通過媒體宣傳的方式。提高社會各界對職工權益保障問題的關注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通過完善薪酬制度、勞動法律法規、培訓與發展、建立職工權益保障機制等措施,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可以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共筑和諧勞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