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麗 尚云非 桂明珠 李青華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 MP)是兒童以及成人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常見病原體之一,MP可占CAP病例的10%~30%[1]。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癥狀多為發熱、咳嗽、頭痛以及呼吸系統癥狀,在使用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正規治療7 d以上持續發熱,肺部影像加重并出現肺外并發癥[2]。隨著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的不當使用,越來越多的支原體肺炎發展成為了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導致患兒久治不愈,呼吸系統受損,免疫功能紊亂,進一步加重病情[3]。但是由于早期癥狀不具有特異性,無法準確判斷出病情,導致病情延誤,所以及時檢測出病情,進行精準的治療尤為重要[4]。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發病機制極為復雜,其中趨化因子(C-C基元)配體5(CCL5)作為一種趨化因子,通過調節T細胞表達和分泌的細胞因子,在細胞免疫和炎癥中有著重要的作用[5,6]??扇苄訠7-H3(sB7-H3)是作用于免疫系統抵抗MP感染過程中,對免疫細胞(T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巨噬細胞等)起協同刺激和協同抑制的作用[7,8]?;诖?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CCL5、sB7-H3水平,分析其相關性及聯合對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一些依據。
選取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9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分為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n=55)和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n=43)。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正規醫院治療1周內,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并且無肺部及肺外并發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正規治療結果不佳,治療1周內癥狀未改善,或發生肺部及肺外并發癥。
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年齡2~14歲,平均年齡為(6.36±1.59)歲,其中男38例,女17例;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年齡3~14歲,平均年齡為(6.79±1.93)歲,其中男27例,女16例。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包括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表現。臨床表現主要是患兒是否存在高熱、發熱時間、是否存在氣促等。影像學檢查臨床表現分別有是否存在肺不張、肺實變等。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確診為支原體肺炎,并且存在典型臨床癥狀,MP病原學檢查為陽性。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年齡<14歲,入院前病程<10天。④患兒監護人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患有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肺部疾病。②感染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病原菌。③先天呼吸道不良。④近3個月使用免疫抑制劑。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SH9H-2023-T440-1)。
1.主要試劑及儀器
試劑盒購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操作跟隨試劑盒說明。離心機購自杭州諾丁科學器材有限公司。
2.檢測方法
分別抽取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和普通型支原體肺炎患兒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提取出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CCL5、sB7-H3水平。

資料顯示,經比較分析可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和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患兒的年齡、性別以及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發熱時間、合并高熱、氣促、肺不張、肺實變之間具有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血清CCL5、sB7-H3水平與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相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CCL5、sB7-H3水平比較
經Pearson法分析,難治性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血清CCL5、sB7-H3水平呈正相關(r=0.650,P<0.001)(見圖1)。

圖1 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血清CCL5、sB7-H3水平相關性
以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程度為因變量(難治性=1,普通型=0),以發熱時間(實測值)、是否合并高熱(是=1,否=0)、氣促(是=1,否=0)、肺不張(是=1,否=0)、肺實變(是=1,否=0)以及CCL5(實測值)、sB7-H3(實測值)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發熱時間、合并高熱、氣促、肺不張、肺實變、CCL5、sB7-H3是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Logistics回歸分析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影響因素
血清CCL5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53,截斷值為3.79 ng/L,靈敏度為84.69%,特異度為95.56%。血清sB7-H3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03,截斷值為20.10 ng/mL,靈敏度為90.82%,特異度為86.67%。二者聯合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73,靈敏度為89.80%,特異度為95.56%。二者聯合優于血清CCL5、sB7-H3單獨診斷(Z二者聯合-CCL5=1.992、Z二者聯合-sB7-H3=2.514,P=0.046、P=0.012)(見表4和圖2)。

圖2 血清CCL5、sB7-H3水平聯合對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ROC曲線

表4 血清CCL5、sB7-H3水平聯合對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價值
肺炎是兒科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9]。引發肺炎的原因可以分為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病原是肺炎支原體,既不屬于細菌也不屬于病毒,無細胞壁[10]。支原體肺炎患兒發病潛伏期較長,大多數肺炎支原體肺炎起病可急可緩,通常表現為發熱、咳嗽,但是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病情發展迅速,嚴重時會合并壞死性肺炎、胸腔積液、肺不張及呼吸窘迫,可能導致死亡[11,12]。因此,通過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對該疾病有重要的意義[13]。研究表明,常用診斷技術包括X線、CT等,如X線的優點是實惠,簡單,方便,輻射較低,被廣泛運用于兒童肺部疾病診斷中。但是,其缺點是不能準確顯示細微結構變化,存在一些診斷誤差[14,15]。另一方面,已有研究發現血清中CCL5和sB7-H3與炎癥性疾病的炎癥因子和預后不良密切相關[16],本研究通過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和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相比較,進一步深入探究兩者的關系及對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價值。
據研究可知,趨化因子是一類可以誘導反應細胞定向趨化能力的小細胞因子,在人體免疫中發揮巨大作用。隨著趨化因子及其受體分布和表達異常,導致免疫系統紊亂[17]。趨化因子家族按照結構可分為4類:C、CC、CXC、CX3C,至今已有50多種不同的趨化因子被鑒定出來,CCL5是CC趨化因子家族的一員[18]。CC類趨化因子通過吸引多種免疫細胞到達炎癥部位,如T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等,參與到免疫反應中來。其中,CCL5是CC家族中的一個,作用于自然殺傷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等。CCL5在脂多糖誘導的急性肺損傷中表達上調,能通過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κB通路參與細胞炎癥損傷[19]。本研究中,通過將支原體肺炎患兒分為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和普通型支原體肺炎組進行比較,結果可知血清CCL5水平在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中水平顯著升高,推測高水平CCL5可能通過吸引免疫細胞到炎癥部位,導致免疫系統紊亂,進而導致患兒患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另外,通過分析可知,血清CCL5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AUC為0.953,提示檢測血清CCL5水平可以輔助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疾病,如果血清CCL5水平>3.79 ng/L,應及時制定診斷方案,以免病情惡化。
sB7-H3是B7超家族中新發現的成員,除了在調控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中發揮作用外,它最近還被確定為先天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中的成本刺激因子[20]。有研究報道了sB7-H3參與了小鼠模型中肺炎球菌腦膜炎的發生。在肺炎鏈球菌感染的C3H/HeN野生型小鼠中,外源性給予sB7-H3會強烈地擴大炎癥反應,加劇血腦屏障破壞,并加重臨床疾病狀況[21]。據研究證實,sB7-H3顯著增加了促炎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產生,上調了NF-κB p65和MAPK p38的磷酸化,并增強了NF-κB p65在肺炎鏈球菌刺激的小膠質細胞TNF-α和IL-6啟動子上的核轉錄活化。這些與sB7-H3相關的體外和體內效應可能依賴于TLR2信號轉導,因為在TLR2缺失的小膠質細胞中,sB7-H3幾乎完全喪失了放大作用[22]。研究發現,sB7-H3可以通過抑制Th1、Th2增殖,從而減少干擾素γ、以及白細胞介素4等的保護機體[23]。本研究中,血清sB7-H3水平在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組中水平顯著升高,推測高水平sB7-H3可能誘導激活趨化因子和增強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導致免疫系統損傷,進而導致患兒患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另外,通過分析可知,血清sB7-H3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AUC為0.903,提示檢測血清sB7-H3水平可以輔助診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疾病,如果血清sB7-H3水平>20.10 ng/mL,應及時制定診斷方案,以免病情惡化。通過Logistics回歸分析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發熱時間長、合并高熱、氣促、肺不張、肺實變、CCL5、sB7-H3是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臨床上密切關注這些因素可能對診治有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血清CCL5、sB7-H3水平上調,相關性分析可知二者呈正相關,并且二者聯合可較好地判斷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的病情。但CCL5、sB7-H3在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中的作用機制未深入研究,后期應增加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