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納 孫楠 李小玲 滕軍燕 王至婉
肺結節是指直徑≤ 3 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可為孤立性或多發性,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1]。肺結節發病隱匿,多于體檢中偶然發現,隨著低劑量CT的廣泛應用,肺結節檢出率較前增高。肺結節存在早期肺癌或癌前病變的潛在可能,對于年輕患者,亞實性肺結節在壽命周期內可潛在地發展為侵襲性肺癌[2]。結節大小與惡性腫瘤風險呈正相關,直徑大于10 mm是女性惡性肺結節的獨立危險因素[3]。我國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重,肺結節與肺癌的發生關系密切,因此研究肺結節的流行病學特點及危險因素,早發現、早干預肺結節,使端口遷移,從而控制肺結節的發生發展,對于肺結節和肺癌的防治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收集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體檢行肺部低劑量CT的受檢者為研究對象,共1386例,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檢前問卷齊全者,包括有無呼吸道癥狀、吸煙、廚房油煙暴露、鍛煉頻率等。排除標準:有肺部惡性腫瘤史、肺結核史者。本研究由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KY2023-010-02)。
從健康管理系統平臺收集體檢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肺結節數量、特征及位置、有無呼吸道癥狀(最近1個月內有咳嗽、咳痰、胸悶、氣短任何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的為有呼吸道癥狀,無呼吸道癥狀的或1個月之前出現上述癥狀的為無呼吸道癥狀)[4]、吸煙史(從來不吸煙或吸煙總數少于50支為不吸煙,其余為有吸煙史)[5]、廚房油煙暴露史(從來不做飯或做飯頻率<6次/周為無廚房油煙暴露史,做飯頻率≥6次/周為有廚房油煙暴露史)[6]、經常鍛煉(鍛煉頻率≥4次/周為有經常鍛煉,從不鍛煉或鍛煉次數<4次/周為無經常鍛煉)[7]。肺部CT掃描采用多排(64排)螺旋CT進行掃描,掃描時不佩戴金屬飾品,平躺在檢查床上,雙上肢舉過頭頂,掃描時配合呼吸。1.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p,管電流<35mAs;掃描厚度0.6 mm,掃描長度512 mm,卷積核T20f中等,掃描方向“頭-足”方向,重建層厚分別為1 mm和10 mm兩種,重建層間距分別為1 mm和10 mm。2.掃描范圍從肺尖到肋膈角(包括全肺),受檢者吸氣末一次屏氣完成掃描(檢查時應有專人訓練受檢者屏氣),用電子測量尺(PACS系統)通過結節最大截面測量最大徑。由放射科醫師分析審核,并將圖像與結果上傳至健康管理系統平臺。根據肺部CT掃描結果將是否有肺結節分為肺結節組與無肺結節組。
1.肺結節大小分類:直徑<5 mm者定義為微小結節,5~10 mm者定義為小結節,>10 mm者定義為大結節。2.肺結節密度分類:分為實性肺結節和亞實性肺結節,亞實性肺結節又可分為部分實性結節和純磨玻璃結節。3.肺結節數量分類:有1個病灶定義為孤立性肺結節,2個及以上的病灶定義為多發性肺結節[1]。

本研究共納入1386例研究對象,男性879名,女性507名。有580例至少有一個肺結節,占全部人數的41.85%。根據肺結節大小分類,微小結節384例(27.71%),小結節186例(13.42%),大結節10例(0.72%)。根據結節密度分類,實性結節428例(30.88%),部分實性結節57例(4.11%),純磨玻璃結節95例(6.85%)。可疑惡性的為3例(0.22%)。根據肺結節數量分類,孤立性肺結節213例(15.37%),其中右上肺44例(3.17%),右中肺27例(1.95%),右下肺45例(3.25%),右斜裂結節4例(0.29%)。左上肺結節51例(3.68%),左下肺39例(2.81%),左斜裂結節3例(0.22%)。多發性肺結節367例(26.48%),其中兩肺多發結節314例(22.66%),右肺多發結節43例(3.10%)。左肺多發結節10例(0.72%)。


表1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肺結節檢出情況分析[n(%)]
本研究共納入1386例研究對象,兩組間年齡、性別、呼吸道癥狀、吸煙、廚房油煙暴露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有無肺結節人群一般資料比較
以有無檢出肺結節(無=0,有=1)作為因變量,以性別(男=0,女=1)、年齡、呼吸道癥狀(無=0,有=1)、吸煙(無=0,有=1)、廚房油煙暴露(無=0,有=1)、經常鍛煉(無=0,有=1)作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研究顯示,年齡大、有呼吸道癥狀、吸煙、廚房油煙暴露是肺結節的危險因素,經常鍛煉可降低肺結節發病的風險(見表3)。

表3 肺結節發病風險的二元Logistic回歸
由于肺癌或癌前病變早期多以肺結節的形式表現,在健康體檢中,肺結節篩查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本研究中肺結節的檢出率為41.85%,其中微小結節檢出率最高,多發性肺結節檢出率為26.48%,以兩肺多發為主,與另一健康人群肺結節檢出結果接近[8],低于肺癌高風險人群篩查的結節檢出率59.7%[9]。孤立性肺結節檢出率為15.37%,好發于右肺上葉,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一致[10],在以往的臨床預測模型中,結節位于右肺上葉是惡性風險的預測因子[11]。實性結節檢出率最高,與既往體檢人群研究結果一致[12]。
本研究中男性肺結節檢出率高于女性,與多項研究結果一致[12-13]。男性18歲至69歲肺結節的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可能與男性吸煙率高、工作環境或二手煙暴露有關。70歲以上男性肺結節檢出率稍降低,這可能與70歲以上男性更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加強鍛煉,有意降低煙草暴露等有關。女性肺結節檢出率與年齡呈正相關,與另一研究結果一致[14]。
本研究顯示,年齡、呼吸道癥狀、吸煙、廚房油煙暴露是肺結節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經常鍛煉可降低肺結節的發生風險。年齡與肺結節關系密切,本研究顯示60歲以上患肺結節的風險是40歲以下的3倍多。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免疫機能降低,抵御外邪能力下降,高齡人群暴露于外界環境時間更久,發生肺結節甚至肺癌的幾率更高。吸煙與肺癌關系明確,本研究發現吸煙與肺結節的發生亦相關,李斌等[15]研究發現吸煙者肺結節數量高于非吸煙者,吸煙可影響轉錄翻譯過程或直接損傷DNA,是肺結節的發生發展的重要誘發因素之一[16]。此外,我們的研究發現廚房油煙暴露、有呼吸道癥狀也與肺結節的發生有關,廚房油煙會增加室內有害物質的含量,類似于主動吸煙狀態,有研究顯示廚房煙霧與一秒用力呼氣下降相關[17]。大部分肺結節屬于炎性肺結節,而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咳痰等也是由炎癥引起的,因此,呼吸道癥狀與肺結節的發生發展可能有相互影響的關系。體育鍛煉可以防止多種疾病的發生和進展,本研究顯示經常鍛煉可降低肺結節發生風險,運動誘導的肌因子可動員T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力[18]。另一研究顯示運動小鼠血液中CD8細胞比例增加,這些細胞可以通過運動進行代謝重組以減少肺結節生長[19]。中醫治未病擅長通過運動如八段錦、五禽戲等調理機體氣血陰陽,在疾病發生發展及預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健康體檢人群肺結節檢出率為41.80%,年齡、有呼吸道癥狀、吸煙、廚房油煙暴露是發生肺結節的獨立危險因素,經常鍛煉可以降低肺結節的發生風險。因此,預防和控制肺結節的發生很重要,在臨床診療中可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健康教育,避免這些危險因素,加強體育鍛煉,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理論中尋找行之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及時把握時機,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對肺結節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