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李正陽和我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內陸昆侖隊成員抵達南極昆侖站。之后近20天,他和天文科考隊員一起,完成積雪清理、設備能源供應艙及儀器艙維護、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維護、近紅外望遠鏡安裝調試及白晝觀測等工作。
這是他第三次參加南極天文科考。
2009年,李正陽考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時,就開始參與南極天文望遠鏡和臺址監測儀器的研制,負責光學系統設計、調試和現場安裝。研二時,他因表現優異被選拔攻讀博士學位。
2011年,正在讀博的李正陽被選派參加我國第28次南極科考。我國南極天文科考目的地是被稱為“人類不可接近之極”的南極內陸最高點冰穹A,昆侖站就建在這里。冰穹A年平均氣溫-56℃,每年有長達3個月的極夜,大氣視寧度(望遠鏡顯示圖像的清晰度)條件接近太空,是天文觀測“圣地”。
“那時候年輕,啥都不怕,有機會就要去。”李正陽說。趕赴昆侖站困難重重:乘坐雪地車在冰面上行駛1200多公里,無休止的顛簸,4000多米的海拔讓呼吸變得困難,嚴重的高原反應極易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亙古的荒原上危機四伏,暴風雪、白化天和冰裂隙時刻威脅生命安全,李正陽說:“隊員們在冰面上邁出的第一步,有可能就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步。”他和隊員們咬牙堅持,安裝了我國首臺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1和第二代自動高原國際天文觀測站PLATO-A,并完成其他各項科考任務。
3年后,李正陽博士畢業留所工作,再次被選派參加我國第31次南極天文科考。此次只有兩名天文科考隊員,他承擔了所有的戶外安裝工作。他的臉被曬得黝黑,局部脫皮,干裂疼痛;缺氧條件下,行動困難,體能消耗很大,體重減輕10公斤;酷寒導致咳嗽不止,肺部就像要炸開一樣。他和隊友分秒必爭,安裝、調試了第二臺巡天望遠鏡AST-2和第二代15米高南極內陸自動氣象站,對多臺設備進行維護。
2023年,李正陽又一次加入南極科考隊伍。作為前輩,他要調節新隊員的緊張情緒,把他們安全帶過去、安全帶回來。更大的壓力來自科研項目,他說:“我們身上承擔著項目組、研究所甚至國內天文學界的期待,如果工作沒做好,就白白浪費了國家的支持。”
文∕張建"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