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昭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00)
在2018 年春季頒布的關于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國家標準中,明確指出大學本科專業教育質量評價應以學生為核心,以結果為導向,并強調了持續改進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提出“增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情感自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需在充分了解家長、學生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目標導向,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以加強課程建設,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因此,以目標導向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微觀經濟學”作為現代經濟學基本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經濟類和管理類等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分析方法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
1.2.1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性質是純理論課,該課程對基本知識點的講解占據了較大比例,因此學生往往只關注理論學習以應對考試。這種偏重理論吸收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生缺乏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欠缺,難以支撐起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1.2.2 教學方法重講授輕引導
教學方法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然而“微觀經濟學”課程過于重視講授,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傳統的講授方式雖然可以迅速傳遞知識,但卻可能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反之,引導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幫助他們主動探索和構建知識。它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知道”了多少,更是他們“理解”了多少,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學方法應從重講授向重引導轉變,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這不僅符合教育的本質,也是培養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所在。
1.2.3 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
教學評價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現今的“微觀經濟學”教學評價往往過于重視結果,忽視了過程,這種傾向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首先,重結果的教學評價容易導致教師和學生過分關注考試成績,考試成績只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而不能全面評估他們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重過程的教學評價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思維等能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因此,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評價的觀念,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樣不僅可以更全面、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
1.2.4 教學反饋重校內輕校外
“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反饋機制主要通過院校兩級督導、同行專家聽課以及期中教學檢查學生評價等方式來展開,主要關注教師上課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總體情況,重點關注的是校內教學完成情況,但對于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的關注是缺失的,且很少關注來自校外主體對課程的反饋。
OBE教育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為核心,注重學習成果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在OBE 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以此為出發點,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和評估方法,以幫助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OBE 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差異,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以實現個人和社會的發展目標。
該教育理念也被納入工程教育認證《華盛頓協議》,并被大多數成員國采納使用。2016 年6 月2 日,中國在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全票通過轉正申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第18 個正式成員。自此,我國開始全面接受OBE 教育理念,這對我國應用型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針對“微觀經濟學”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遵循OBE 以產出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中按照“四重構+雙循環”的模式對“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定義學習產出是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成果,明確學習的目標,以及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在具體實施中,學習目標的重構遵循反向設計原則:教育目標確定―核心能力確定―課程教學定位―課程學習目標。首先,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學校定位及學生發展情況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畢業要求,以及支撐畢業要求所需達到的專業核心能力;再次,根據所需培養的核心能力與課程對接,明確課程教學的定位;最后,根據課程定位及對核心能力的支撐度確定課程學習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就社會人才需求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的定位和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符合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
核心能力確定:核心能力確定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確定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能力和關鍵技能,進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要求。
課程的教學定位: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核心能力要求,厘清課程的開設性質及對核心能力培養所發揮的作用,進而明確其在人才培養中的教學定位。
學習目標確定:在課程教學定位的基礎上,考慮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的調研結果,結合“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學生具體情況,將畢業要求細化為具體的可衡量的指標點,根據課程對畢業要求的支撐情況確定課程目標。
實現學習產出需要結合學習目標重構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方法。
3.2.1 結合學習目標,重構教學內容
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據課程學習目標重構教學內容,以解決學生學什么的問題。OBE 理念強調以學生學習成果和能力的達成為本位,而在以往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中缺乏實踐教學內容,因此需要重構實踐教學內容以培養實踐應用能力。以OBE 理念為指導,以實踐教學體系為載體,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更深入地了解經濟社會的運作流程,從而具備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3.2.2 結合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相對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重構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該注重實踐環節的設計。“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踐環節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例如,設計一些實驗、案例分析等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參與經濟現象的分析和研究,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除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外,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還可采用多種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例如,問題導向教學(PBL)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最后,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平臺等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重構評價體系,首先應該注重評價體系的多元化。除了考試成績之外,還可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作業、論文、小組討論、課堂表現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綜合素質。其次,應注重評價體系的形成性評價。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采用課堂表現、小組討論、作業等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最后,應該注重評價體系的創新性。創新性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在評價體系中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可以設定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和討論題目,讓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使用學習產出是整個OBE 教育理念的閉環。通過構建校內、校外課程教學反饋機制,形成校內校外“雙循環”模式,促進教改方案不斷改進和提高。
校內循環反饋機制由督導組、同行專家、學生及后續課程教師四個主體,根據督導、同行及學生評教以及問卷調查等方法獲取課程反饋信息,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質量、教學管理及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從而形成校內循環反饋機制,形成綜合性的課程改進提升意見,優化課程,提升質量。
校外循環反饋機制根據學生參加專業競賽、企業實踐及畢業生反饋等一系列措施,就經濟學理論知識、技能、素質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評價,分析課程教學目標達成情況,進一步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結合社會發展情況及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教學目標及方案,形成校外循環閉環。
OBE 理念的優勢在于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強調成果導向,這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OBE 理念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為導向,遵循“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原則,重新構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實現“微觀經濟學”課程目標、內容、模式及評價的“四重構”和校內+校外的“雙循環”反饋機制,形成閉環,從而實現課程教學持續改進,教學質量螺旋式上升,達到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