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雯洋
(昭通衛生職業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是1981 年由Spady等人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目標導向,采用逆向思維方式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理念。它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讓學生全面發展,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對培養具備現代護理服務理念、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和醫康養教等護理服務技術能力、取得相應護理專業職業技能證書、畢業后能適應護理服務行業需求的高素質護理技術技能人才[1]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傳統的護理學基礎教學與臨床實踐存在差異,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臨床護理崗位。因此,通過OBE 理念進行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有利于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就業市場新需求。
目前護理學基礎教學仍采取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通常先在課堂通過講授課件、觀看視頻、分析案例等方法進行理論知識講授,然后實驗演示技能,學生分組進行模仿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最后總結。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被動接受者,這種單向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參與度。其次,學生在實踐課上對教師的操作進行機械模仿,缺乏自主學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最后,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雖掌握臨床護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缺乏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和職業所需的工匠精神、批判性思維、團隊意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等素養,對患者缺乏人文關懷和愛護。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和護理實踐的不斷更新,之前難以治愈的疾病如今也可以得到有效治療。然而由此產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規范卻沒有及時納入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課程教學內容存在滯后性,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臨床實際需求不匹配。
護理學基礎具有知識覆蓋面廣、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因此依賴于紙質教材、板書、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僅靠教師在課堂對知識進行講授、演示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無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傳統的評價方式由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實踐技能考試構成,平時成績主要依據課堂考勤和平時作業、實驗報告打分,期末考試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這種評價體系更多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技能的反復練習,缺少對學生團隊合作、人文關懷、溝通交流、愛傷掛念等職業素養的評價,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將OBE 理念融入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需要以成果導向為出發點確定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目標,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具體的措施包括:①進行社會調研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當地醫療機構和護理行業對現代護理人才的需求以及臨床護理崗位的需求。②根據2003 年衛生健康委提出的護士核心能力,結合調研結果和文獻資料,將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概括為:一是熱愛護理事業,有人道主義精神、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二是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心;三是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四是團隊合作能力;五是溝通協調能力;六是健康教育能力[2]。③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重新制訂人才培養目標,以使其與社會和護理行業的要求相匹配。④基于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性質逆向設計課程教學,制訂“知識―能力―素質”三維目標,為高素質護理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統教學通常按照課程章節順序進行知識傳授,而基于OBE 理念開展的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則需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從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三個方面入手,對課程相關知識點進行優化整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3]。首先,依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專業與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的要求,將“1+X”技能等級證書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課程,以病人“入院、住院、出院”期間的基礎護理為主線,將教學內容重構整合為入院護理、生活護理、安全護理、治療護理及生命支持、出院護理5 個模塊,15 個項目。其次,根據具體崗位的實際工作流程,以典型的工作案例為基礎來組織教學內容,對接最新的職業崗位標準,刪除臨床不常用的一些護理操作,如開放式靜脈輸液、被單式鋪床、直接靜脈輸血等;增加常用護理操作,如靜脈注射泵、輸液泵[4]、靜脈港的使用及維護等;同時吸收臨床護理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規范,如智能機器人配藥、快速皮試儀、靜脈顯影儀等,確保課程內容與臨床護理工作緊密對接。最后,發掘和整理隱藏及依附于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意識、職業榮譽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融入教學,使學生成為有情懷、有溫度、有知識、有素養的護理專業人才。
結合OBE 教學理念,依托長江雨課堂、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 等構建“三階段七環節”混合式教學模式,即“課前探學—課中踐學—課后拓學”三個階段;“測—導—探—講—訓—思—拓”七個環節,實現虛實結合,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推動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參與,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為一體,全面推進“三全育人”。
2.3.1 課前探學(“測”),預習新知
課前教師通過長江雨課堂發布學習任務,分享學習資源,如預習課件、技能考核評分標準、臨床案例等,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完成課前測試,并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完成相應的操作練習。教師及時查看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學生課前測試結果,調整授課內容,完善教學設計。
2.3.2 課中踐學,吸收內化
課中通過案例“導”入新課,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通過引入“身邊人身邊事”,滲透護士職業素養;并依托長江雨課堂進行隨機點名抽答、在線測試、曬作品、發送彈幕等與學生進行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①“導”——導入新課。溫故知新,通過觀看視頻、臨床案例分析、臨床情景演繹等方式導入新課。
②“探”——探究新知。結合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任務進行分析、評估。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查閱相關資料,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合作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可請學生進行操作展示或鼓勵學生當“小老師”,登上講臺進行成果分享。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觀察者和傾聽者,不要過多干預學生的操作或講解。在學生完成操作或講解后,進行生生互評,教師對整個操作或講解過程進行客觀評價,多給予學生鼓勵,并對學生的不足之處給予客觀的指導,最后對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糾正,歸納總結。
③“講”——教師精講。針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精講、規范示教,同時直播投屏,讓所有學生能夠清晰觀看細節,強化操作要點,使其對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有透徹的理解。
④“訓”——實訓練習。分發案例,小組成員進行角色扮演,完成操作任務。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巡視,指導糾錯。
⑤“思”——反思總結。針對各組操作,學生自評、互評,教師整合平臺數據與實踐考核評價,總結知識與技能要點。
2.3.3 課后拓學(“拓”),強化提升
課后,教師通過長江雨課堂推送課后習題及拓展資料,督促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此外,布置各種開放式作業,如書寫反思日記、制作小視頻、去附屬醫院見習調研臨床新技術并書寫調研報告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以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吸收、能力提升及素質養成。
基于OBE 理念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時俱進,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如虛擬仿真教學平臺、VR等,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通過模擬真實的臨床工作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以加深對護理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在靈活運用這些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還要改進教學方法,可采用PBL 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CBL 教學法、角色扮演法、SP 教學法等優化課堂教學。PBL 教學法通過案例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法可以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專業知識。小組討論法通過鼓勵學生相互合作、自由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的能力。CBL 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問題解決和自主探究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角色扮演法和SP 教學法則是通過模擬情景和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護理實踐,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溝通技巧。教師在授課時可根據學生學情及教學中的重難點科學選擇和靈活運用這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動態管理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基于OBE 理念,將課程評價內容分為理論應用、實踐技能、職業素養三個維度,將評價主體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指標包括長江雨課堂測試、小組綜合作業、期末測試、技能考核、溝通技巧、課堂參與度等,全過程多元化進行考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評價方式如下:
①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40%):主要包括課前預習情況;課中學生課堂表現、小組綜合作業、學生考勤、Sp 評價、學生互評結果;課后完成任務情況及課后測試。②結果評價(占總成績的60%):包括期末考試成績(30%)和實驗操作考核成績(30%)。
OBE理念又被稱為成果導向教育,強調教學主體始終是學生。因此,基于OBE 理念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時,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反向設計課程教學過程,通過明確學習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為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護理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然而,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教師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