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山東 濟南 271100)
近年來,借助腹腔鏡完成的婦科手術逐漸增多,推動著腹腔鏡微創技術日漸成熟和微創理念在婦科領域的不斷深入[1]。目前,腹腔鏡手術在婦科領域的開展已較為普遍,其術后恢復快、術中出血少、疼痛輕、創傷小、視野好等獨特的治療優勢而得到患者與臨床醫師的廣泛認可。多數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易產生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對手術的身心適應能力深受影響。因此,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有必要接受針對性的情緒護理,而常規護理在該方面往往效果不佳。激勵式護理干預近年來在各科臨床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其著眼于患者心理障礙的疏導,通過正向、積極的心理干預措施,引導患者在后續治療中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更佳的身體狀態,并使其生活質量獲得同步提升。本文對激勵式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選擇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接受腹腔鏡手術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2組一般資料見表1。納入標準:① 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2]中相關診斷標準;② 無腹腔鏡手術禁忌證;③ 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研究。

表1 2組一般資料對比
排除標準:①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 腹腔鏡中轉開腹;③ 術后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④ 存在嚴重感染性疾??;⑤ 伴有循環系統障礙、血液系統疾??;⑥ 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⑦ 存在精神性疾病、認知障礙、意識障礙;⑧ 治療依從性差;⑨ 有腹腔鏡及腹部手術史。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病情及手術知識介紹、圍術期護理、出入院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激勵式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組織培訓:護理干預前,圍繞各項調查表使用及激勵式護理方法等內容,由護士長對責任護士進行專項培訓;護理人員需在培訓后接受情景模擬考評,由護士長現場打分和點評,確保護理人員對理論知識完全理解掌握并能熟練運用。通過目標、物質、情感、榜樣等多種激勵方法,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培養患者樂觀心態,疏導患者抑郁情緒;使其能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樹立自我照護意識。
(2)術前護理:術前1 d及術前1 h,通過語言鼓勵和心理安撫,幫助患者建立手術信心,消除對手術的緊張、恐懼、焦慮等負面心理,傾聽并盡量滿足患者心理需求。
(3)術后護理:術后回室1 h內,責任護士通過語言交流,為患者制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術后4~6 h,通過看電視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方式緩解傷口疼痛感,鼓勵患者提早下床活動。待尿管拔出后可下床活動,術后6 h鼓勵嘗試床上活動;正常飲食在排便后方可,半流質飲食在肛門排氣后可給予安排,流質飲食在麻醉清醒6 h后即可進食。
(4)康復護理:在術后恢復階段設立階段性目標,對積極配合、表現良好的患者給予階段性獎勵,并將其樹立為學習榜樣,在患者群體中起到激勵、帶動作用。在科室成立病友交流點,使患者可以與預后較好的患者直接溝通交流,并能看到以往成功案例展示,從這些真實經歷中收獲康復信心,得到精神鼓舞。
(1)負面情緒[3]:分別于2組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分值越高,代表負性情緒越嚴重。
(2)自我效能感:分別于2組護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4]評估,共10項內容,分值10~4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感越強。
(3)術后康復效果:記錄2組首次排氣、首次下床、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
(4)術后并發癥:統計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惡心、腹脹、胸腔積液、切口感染、肩背酸痛。
(5)生活質量:分別于2組護理前后采用QOL-100生活質量測定量表[5]評估,包含生理、環境、心理、社會關系等6項,每項1~5分,分值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2組SDS、SAS、GSES評分相比,P>0.05;護理后,2組SDS、SAS評分均出現明顯下降,GSES評分出現顯著提升,且觀察組SDS、SAS明顯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SDS、SAS、GSES評分對比(,分)

表2 2組護理前后SDS、SAS、GSES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首次下床、首次進食、首次排氣時間均明顯更早,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康復效果對比()

表3 2組術后康復效果對比()
?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0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8.00%,觀察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護理前,2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精神信仰、獨立性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2組上述六項指標評分均獲得提升,并且觀察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5 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
近年來,婦科臨床對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越發普遍,得益于該手術方式恢復快、創傷小、出血少等眾多優點。然而,手術過程中一般會建立CO2氣腹,以獲得更為良好的術野與腔內操作空間;而且受全身麻醉的影響,術后容易發生肩背部疼痛等并發癥,胃腸功能也會受到一定損傷,致使切口愈合較為緩慢,術后康復深受影響。激勵式護理干預以情感支持、心理指導和宣傳教育為主要形式,旨在解決患者特定情況下的心理及生理問題。患者的積極心態及治療信心在護理人員持續的體力、心理、生理支持下被充分激發出來,從而對手術過程及術后康復起到正向引導的輔助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2組SDS、SAS、GSES評分相比,P>0.05;護理后,2組SDS、SAS評分均出現明顯下降,GSES評分出現顯著提升,且觀察組SDS、SAS明顯低于對照組,G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激勵式護理對患者起到良好的情緒改善作用。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住院時間更短,首次下床、首次進食、首次排氣時間均明顯更早,P<0.05。說明,腹腔鏡術后康復進程在激勵式護理干預下明顯加快。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0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8.00%,觀察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激勵式護理對術后并發癥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抑制并發癥的出現。護理前,2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精神信仰、獨立性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關系評分對比,P>0.05;護理后,2組上述六項指標評分均獲得提升,并且觀察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激勵式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更快地適應和恢復正常生活。另外,激勵式護理的效果顯著,不僅能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增進醫患之間的情感聯系和信賴關系;積極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為患者制定專項心理護理方案等,都是優質的護理措施必不可少的護理內容與目標[6]。
綜上所述,激勵式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具有良好應用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及自我效能感,促進術后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提升總體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