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符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 湛江 524073)
現階段,呼吸系統疾病已經發展為對居民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一種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其中相對常見的一種,老年人為高發人群。臨床上,慢阻肺分為兩種,分別是肺氣腫與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氣促、咳嗽及咳痰等,隨著疾病發展,病情越來越嚴重,呼吸暢通性受到影響,進一步加重了呼吸困難,甚至對肺部功能造成危害,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1]。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年我國慢阻肺患病率越來越高,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現象的加重,導致該病發生率異常提高。相關研究表明[2],慢阻肺的發生與吸煙、空氣污染等有關,盡管該病臨床診療技術提高,但是并不具備治愈方法,疾病確診后,通常需要遠離致病原,并根據醫囑用藥,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但是臨床治療期間,系統性治療欠缺,使得疾病多次發生,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影響[3]。因此臨床上越來越關注護理工作,規范、合理的護理干預對于病情的控制有利,同時可加快肺功能康復速度[4]。基于此,本文針對優質護理干預在慢阻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吸氧依從性的影響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8月湛江中心人民醫院60例慢阻肺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0 ~ 85歲, 均值(70.26±4.13) 歲; 觀察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61 ~ 84歲, 均值(70.32±4.26)歲;2組一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 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② 經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慢阻肺;③ 溝通、理解表達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① 伴有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 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③ 具有傳染疾病史、精神疾病史;④ 合并惡性腫瘤。
1.2.1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
講解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的重要作用,確保藥物用法、用量正確;同時告知患者適量休息、運動,提升自身免疫力、抵抗力等,結合氧療,保證氧氣供應充足等。
1.2.2 觀察組優質護理干預
(1)健康宣教。根據患者認知情況、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進一步普及關于疾病知識,包括發病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認識度,以便其意識吸煙、飲酒的危害等。日常護理期間,注重防寒及保暖等,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合理設置病房環境,定期消毒、清潔等,避免粉塵及刺激性氣體等進一步刺激呼吸道等。如果患者在呼吸道傳染流行期間,則盡量避免患者處在人流量較多的場所;為避免急性發作,則需要減少感冒,或者盡量避免,以機體實際情況為依據,予以疫苗注射,保證呼吸道暢通。最后講解氧療的重要性,改變其吸氧心態等。
(2)心理干預。多接觸患者,利用語言交流方式掌握生活中影響因素,指導自我防護,促進其預防能力提升。鼓勵、引導、支持患者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分散注意力,以便其心理壓力得到緩解。告知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其情感支持、精神支持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3)體位及休息干預。如果患者肺功能功能為失代償,則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睡眠習慣,及早恢復心肺功能。如果患者伴有嚴重呼吸困難,需注重體位的調整,選擇半臥位或者坐位。針對失代償期患者,應對運動量嚴格控制,避免加重病情。
(4)排痰干預。加強對患者排痰情況的觀察,定期翻身、叩擊背部,加快痰液排出。若痰液相對黏稠,則需要患者多喝水,使痰液稀釋,同時每次排痰后,及早清理,將口腔清潔等工作做好,避免感染發生。若患者自主排痰難度較大,可結合霧化吸入方法,臨床操作期間,保證動作輕柔,盡量避免對呼吸道造成損傷。
(5)康復干預。以患者康復情況及機體耐受情況為依據,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合理調整運動強度、運動次數等,防止劇烈運動導致肺部及心臟壓力增加。日常運動期間,指導患者積極參與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太極等。同時可患者進行吹氣球、腹式呼吸等,增強肺功能及肺活量等,邀請患者參與耐寒鍛煉,比如采用冷水清潔面部等。日常生活期間,將保暖、防寒等工作做好,避免感冒等發生。此外,對呼吸困難嚴重程度的判定進行指導,一旦發現異常情況,馬上匯報并處理。
(1)觀察吸氧依從性,指標有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依從性。
(2)觀察肺功能指標,包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
(3)觀察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簡表(QOL),指標有生理、心理、軀體和角色功能,每項指標最高分是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4)觀察睡眠質量評分,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分值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
觀察組吸氧依從性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2組吸氧依從性對比[n(%)]
2組干預前FVC、FEV1及FEV1/FVC未見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2 2組肺功能指標對比()
?
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方面,2組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干預后更高(P<0.05)。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
睡眠質量評分方面,2組干預前差異較小(P>0.05);干預后,觀察組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4 2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
?
在國內,慢阻肺是一種高發的呼吸道疾病,病程較長,且難以治愈。因此,為了有效地控制住疾病的急性發作、保證患者的生命質量,需要對患者進行持續的治療和護理[5]。然而,許多老人對慢阻肺的認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不強,預后不佳。尤其是隨著人口老齡化,慢阻肺的發生率明顯增加,給老年人的身體和生命質量帶來了更大的威脅[6]。因此,臨床上高度重視慢阻肺的長期療效,同時提出通過對癥治療和科學護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大量研究顯示,長期慢阻肺的影響下,患者的呼吸肌乏力,容易出現CO2潴留或低氧血癥,對肺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肺功能的下降則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僅影響睡眠品質,還會影響心情,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因此,在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基礎上,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其劶,減少并發癥。優質護理干預是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健康教育,并對其精神狀態進行嚴密的監測,以完全消除患者的焦慮感。同時,通過呼吸鍛煉方法,提高患者的呼吸肌運動和耐力,幫助其主動進行康復訓練,從而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質量,促進睡眠品質的提高[7]。
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觀察組吸氧依從性更高,由此可見,優質護理的應用能夠明顯提高患者吸氧依從性。原因如下:優質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了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每個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是獨特的,因此,護理干預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制定[8]。通過與患者和家屬的交流和溝通,護理人員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以及心理需求等,從而制定出更加貼合患者需求的吸氧計劃,這樣一來,患者可以更加愿意接受吸氧治療,并且能夠更好地適應和遵循治療方案。優質護理干預注重患者教育和指導,護理人員可以向患者和家屬提供詳細的關于慢阻肺和吸氧治療的知識,幫助其了解疾病的發展過程和治療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和指導,患者和家屬可以更好地認識到吸氧對于改善慢阻肺癥狀和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患者的治療意識和依從性[9]。結果顯示,經過對應護理后,患者肺功能及睡眠質量均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相比之下,優質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更加突出,該護理模式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患者肺功能,而且能夠幫助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提升睡眠質量。原因如下:錯誤的護理理念及生活習慣,不良睡眠態度是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重點,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患者睡眠質量,其包括心理疏導、健康宣教、排痰干預及體位護理等,通過全方位護理方法給予患者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加快其康復速度[10]。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在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且有助于其肺功能改善,提高吸氧依從性,值得臨床采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