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劉飛
(山東省鄒城市中醫院,山東 鄒城 273500)
在我國,腦卒中已超越其他疾病,成為我國居民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腦卒中疾病呈現高死亡率、高殘疾率與高復發率的臨床特征,據統計,70%~80%的腦卒中患者患病早期發生肢體功能障礙,至發病后6個月時,仍有30%~60%的患者存在持續性的肢體功能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負面影響,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2]。腦卒中疾病是中醫學中“中風”病,中醫學認為,五臟之中肝性為暴,肝木橫逆自可生風,腎水虛不能涵養肝木之火,則肝風動于內,攜氣血沖于腦筋,可致人昏厥。這是肝陽化風病證,為腦卒中發病病因病機。肝疏泄異常導致氣機郁結是各種變化的起點,氣機不暢則氣血、痰濕均可內結,導致腦絡阻礙形成現代醫學中的腦卒中,又可導致氣血升達太過,血溢脈外造成腦出血[3]。因此肝陽上亢在腦卒中患者中較為常見,在腦卒中急性期需平肝抑風,至恢復期則養肝養血,以防病態反復。因此,本研究在肝陽上亢型腦卒中患者恢復期,應用養血鎮肝熄風湯對其實施治療。
以山東省鄒城市中醫院腦病科與針灸康復科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住院治療的肝陽上亢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納入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使用數字表法被隨機分為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4例)。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文獻[4]進行腦卒中診斷。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文獻[4]符合中風病,肝陽上亢證,主癥:半身麻木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謇。肝陽上亢證癥狀:除上述主癥外,存在頭痛暈眩,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咽干口苦,尿黃便干。舌質紅或紅絳,舌苔黃或干燥,脈象弦且有力。
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45~70歲,平均(58.94±6.39)歲;患病時間2~4周,平均患病時間(3.19±0.54)周;合并癥:高血壓14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47~72歲,平均(59.17±6.43)歲;患病時間2~4周,平均患病時間(3.17±0.52)周;合并癥:高血壓15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8例。經統計學計算發現,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2組患者間未見明顯統計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 患者經主治醫師綜合癥狀及輔助檢查明確腦卒中診斷,符合肝陽上亢辨證;② 患者處于恢復期;③ 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方案知情,自愿配合,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患者為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瘤、顱腦外傷等其他的腦部疾病;② 患者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心功能等異常;③ 患者既往存在精神病史,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研究;④ 患者合并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等異常情況。脫落標準:患者治療期間嚴重過敏;患者未能按照療程完成本次治療。
對照組:奧拉西坦膠囊(湖南健朗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37,0.4 g*24 s)0.8 g/次,2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山西同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593,50 mg*60 s)100 ng/次,1次/d,口服。
觀察組:奧拉西坦膠囊+阿司匹林腸溶片口服基礎上增加養血鎮肝熄風湯口服:白芍20 g、牛膝15 g、當歸20 g、地龍20 g、天麻15 g、鉤藤15 g、黃芪20~60 g、甘草10 g,隨證加減:言語障礙者,加菖蒲、郁金,以開竅益智;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防風,以祛風止痙;大便干結者,加火麻仁、大黃,以潤腸通便。山東省鄒城市中醫院煎藥室煎制,每劑煎煮2次濃縮后,取汁400 mL,分裝2袋,200 mL/袋,患者于每日下午3:00前及臨睡前1 h溫服。另外配合針灸按摩等中醫適宜方法治療。
2組患者以連續用藥2周為1療程,2療程后觀察臨床效果。
1.3.1 肢體功能
① 采用Fl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5]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量表包括2部分(上肢、下肢運動功能),共50個條目,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越好。② 采用Barthel指數[6]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3.2 神經功能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7]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滿分42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
1.3.3 中醫癥候積分
觀察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的中醫主要癥候(3項)、次要癥候(5項)及舌脈象共9項變化情況,按照嚴重程度無、輕微、中度、重度分別賦分0、2、4和8分,得分范圍0~72分,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
痊愈:患者NIHSS得分下降幅度91%~100%,臨床癥狀恢復正常;顯效:NIHSS得分下降幅度46%~90%,臨床癥狀基本恢復;有效:NIHSS下降幅18%~45%,日常生活、語言及運動功能尚存在一定障礙;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使用SPSS 26.0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的數據處理工作。所有計數資料(如性別、有效率等)采取百分率表示,χ2檢驗;所有計量資料(如年齡、病程、FMA評分等)經檢驗后發現均符合正態分布,采取(±s)表示,t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2組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的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能力及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經統計計算,治療前2組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能力及中醫證候得分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神經功能評分與中醫證候得分均較對照組有明顯下降(P<0.05)。見表1。
表1 2組腦卒中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的肢體、神經和生活能力及中醫證候積分差異(±s,分)
【注】 *:P<0.05。
組別治療4周后80.59±4.04*72.37±4.07*8.358 0.000 FMA治療前54.44±4.26 54.51±4.28 0.068 0.946 NIHSS治療前21.29±3.47 21.23±3.31 0.073 0.942治療4周后12.55±2.63*15.57±2.53*4.825 0.000 Barthel指數治療前42.72±3.68 42.61±3.63 0.124 0.902治療4周后61.67±4.45*53.76±4.52*7.272 0.000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值P值中醫證候治療前36.44±3.56 36.51±3.38 0.083 0.934治療4周后20.29±2.14*25.37±2.07*9.949 0.000
觀察組腦卒中患者治療4周后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腦卒中患者治療4周后臨床療效差異對比[n(%)]
傳統醫學中,將腦卒中稱為“中風”病,由于脈絡空虛、風邪入中所導致。“風”有內風、外風2類,內風多為發病的主要原因,外風則為發病之誘因。中風病其病位在腦,卻與肝關系密切,《蘭室秘藏》中有云“高巔之上,唯風可到”,足厥陰肝經循經巔頂,可直接導致腦卒中。調節臟腑功能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肝臟的功能之一,肝功能失調時,人體內部的氣血津液代謝也發生異常,進而形成痰液、水濕、瘀血等產物,為中風病的發生奠定了充足的病理基礎。傳統醫學依據血水理論分析中風病的病機演變規律,發現在中風病的急性期,患者易出現痰濁、水濕等病理因素;轉入恢復期后,氣血虛、陰虛的影響則逐漸增強;瘀血則貫穿中風病的始末,前期時,瘀血停留在腦絡中,后期則停留在經絡中,影響人體氣機的順達。因此,對中風恢復期患者,應以養血養陰,鎮肝熄風為原則實施治療。石靜資等[8]經研究,提出“從肝分期辨證論治腦卒中”,在中風病的恢復期與后遺癥期,需滋養肝臟預防疾病反復,在恢復期,潛陽息風十分重要。本研究自擬養血鎮肝熄風湯治療中風恢復期患者,獲得一定效果。
自擬養血鎮肝熄風湯中,白芍可養血養陰,平抑肝陽;牛膝可補益肝腎,活血通經,引火引血下行;當歸補血活血;地龍可清熱通絡熄風;天麻可鎮肝熄風,抑陽通絡;鉤藤可平肝清熱熄風;黃芪可補脾益中;甘草調和藥性。全方以白芍、牛膝、當歸養血養陰,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為君藥,以地龍、天麻、鉤藤清熱鎮肝而熄風,為臣藥,加一味黃芪重用,以大補元氣,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所以首先須行氣,然后才活血化瘀。全方旨在鎮、降、肅、斂。養血益陰,滋肝養腎,健脾益氣,清熱熄風,與中風恢復期肝陽上亢之病因病機相符合,因此觀察組中醫癥狀改善明顯。從藥理學層面分析,白芍、牛膝、當歸、地龍、鉤藤、天麻、黃芪的有效成分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9-14],可改善腦缺血發生后的肢體功能與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觀察組的肢體功能與神經功能恢復效果更佳,生活能力更好,臨床療效顯著。本方于2018年4月20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 2015 1 0125550.0。
綜上所述,自擬養血鎮肝熄風湯在腦卒中恢復期治療中具有可靠的臨床療效,能夠改善患者的肢體、生活能力及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