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王淑琴, 劉佳佳, 田甜
(1.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四干部離職休養所,江蘇 南京 210008;2.東部戰區總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6)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產生慢性損傷性炎癥,由肩關節周圍肌腱、肌肉、滑囊等軟組織出現損傷所引起,多發于50歲左右,女性患者居多,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1]。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很多,非手術治療起效慢、易復發,而手術治療對患者損傷較大,總體治療效果欠佳。肩周炎疾病可通過動態干擾電、超短波、體外沖擊波及肩關節康復操治療肩,改善臨床癥狀,加快肩周炎恢復[2],本文基于療效分析超短波+肩關節康復操治療肩周炎的效果和應用價值。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四干部離職休養所接受肩周炎治療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模式不同,利用隨機抽簽法將病例患者分為聯合組(n=49)和對照組(n=49)。聯合組男21例,女28例,年齡48~90歲,平均(54.23±2.74)歲,病程4~16個月,平均(11.69±2.46)月;對照組男18例,女31例,年齡48~90歲,平均(53.83±3.17)歲;病程4~17個月,平均(13.24±3.68)月。2組肩周炎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 經X射線檢查均符合肩周炎診斷標準[3];② 首次接受肩周炎治療;③ 入院后經家屬同意治療細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者;② 器質性病變,合并其他慢性疼痛疾病;③ 臨床資料不全或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肩關節康復操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使用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四干部離職休養所的體外沖擊波治療儀,分階段根據肩關節肌肉走向移動治療槍,確保患者的整個肩關節均可受到沖擊,注意避免患者產生強烈的疼痛感。每3 d治療1次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7個療程。指導患者接受肩關節康復操訓練:① 前屈。引導患者面對墻壁將手掌置于墻面,緩慢向上伸展,鍛煉肩關節前屈;② 外展。手扶墻面整個身體側對墻,做側面爬墻動作鍛煉肩關節外展功能;③ 旋轉。囑咐患者將手握住門把手或其他固定物體,晃動身體分別做順逆時針旋轉動作,鍛煉肩關節內外旋轉功能;④ 環轉、上舉。通過肩關節環轉、上舉等運動使肩關節在各個方向做牽拉,防止環轉、上舉運動被肩胛骨本身運動所掩蓋。每組動作持續5 min即可,每日3次,連續鍛煉8周以上。
聯合組接受超短波+肩關節康復操治療,具體為:采用江蘇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四干部離職休養所的超短波治療儀,設置好波長及工作頻率,放置2個中號板狀電極于患者肩部,電極與病灶位置需要保持4 cm左右間隙,以其傳導出的微熱量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次20 min,連續治療6周。肩關節康復操治療與對照組保持一致。
(1)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個月、3個月后肩關節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分,分數越高患者疼痛越劇烈。
(2) 測量并統計肩關節內收、外展、前屈、后伸、外旋等角度肩關節活動度,測量時采用關節測量尺,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活動,測量值以最大范圍為準。
(3)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量表(,ADL)評分量表[5],于干預3個月后對患者洗漱、如廁、穿衣、進食、轉移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分,每項總分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干預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4) 通過SF-36健康狀況調查表[6],從軀體功能、生理機能、情感職能、情緒狀態、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等方面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身體恢復狀況,每項滿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呈正比例關系。
采用2×2析因設計,連續性變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比較組間差異;定性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采用非參數檢驗比較,經SPSS 24.0軟件對比分析后結果為P<0.05或P<0.01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組患者疼痛程度無較大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疼痛度均逐漸得到緩解,且聯合組患者各治療階段疼痛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可比,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疼痛度對比(±s)

表1 2組患者疼痛度對比(±s)
組別聯合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治療前7.86±2.14 7.64±2.23 0.489 0.619治療1個月5.26±1.32 6.85±1.57 5.426 0.000治療3個月2.28±0.54 4.56±1.16 12.473 0.000
治療前,2組患者肩關節功能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肩關節功能逐漸提高,且各階段聯合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功能較對照組均更優,差異可比,P<0.05。見表2。
表2 2組肩關節活動度對比(±s)

表2 2組肩關節活動度對比(±s)
組別聯合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治療前41.16±5.65 41.74±6.38 0.476 0.635治療1個月49.68±8.25 46.52±7.34 2.003 0.048治療3個月62.82±10.45 56.45±9.82 3.109 0.003
治療后,聯合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可比,P<0.05。見表3。
表3 2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評分對比(±s)

表3 2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評分對比(±s)
組別聯合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洗漱/分19.34±3.04 16.25±2.12 5.836 0.000如廁/分22.23±1.31 17.62±1.46 16.541 0.000穿衣/分20.25±1.45 17.43±1.32 10.067 0.000進食/分20.42±1.53 18.54±1.37 6.408 0.000移動/分18.96±2.47 15.63±3.68 5.259 0.000
治療前,患者生活質量較差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生活質量都有所提高,且聯合組患者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更佳,差異可比,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組別聯合組(n=49)對照組(n=49)t值P值軀體功能/分治療前57.82±4.28 57.43±4.86 0.422 0.674治療后75.82±4.65 69.38±3.42 7.810 0.000生理機能/分治療前63.71±5.46 63.58±5.25 0.120 0.905治療后78.35±5.84 70.94±4.23 7.193 0.000情感職能/分治療前65.94±3.47 66.02±3.84 0.108 0.914治療后83.52±4.38 76.83±3.94 7.949 0.000情緒狀態/分治療前64.32±4.58 64.75±4.64 0.462 0.645治療后82.73±3.74 76.24±4.56 7.703 0.000生命活力/分治療前59.36±4.53 59.48±4.27 0.135 0.893治療后86.46±3.23 82.38±3.86 5.674 0.000社會功能/分治療前58.73±4.68 57.36±4.74 1.440 0.153治療后76.21±4.53 67.94±5.82 7.849 0.000
肩周炎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且逐漸加重為主要臨床表現,肩關節出現廣泛壓痛,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如不及時治療,其癥狀會隨時間推移而加重,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功能[7]。肩周炎多采用口服消炎鎮痛藥,輔以針灸、推拿及康復操等保守物理治療,雖可緩解癥狀,但見效慢、所需時間長,大部分患者很難長期接受保守治療以達治愈目的[8]??祻椭委煄熗ㄟ^指導患者練習肩周炎康復操,包括前屈、后伸、內旋及外旋肩關節等動作,逐漸增加患者肩關節活動范圍。若患者因肩周軟組織黏連產生的疼痛難以配合完成康復操,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口服抗炎藥緩解疼痛[9],再開始康復鍛煉,時間通常需要半年及以上。
沖擊波因其具有無創性、強爆發力和穿透力,常用于肩周炎治療,該治療方式能精確發出彈道式沖擊波,通過儀器定位和移動操作將沖擊波準確沖擊到患處,促進組織生成的同時抑制疼痛物質產生,緩解肌肉緊張和肌肉痙攣的情況,還能破壞疼痛受體細胞膜,減輕疼痛癥狀,促進膠原蛋白及糖胺聚糖的生成,加快肌腱損傷愈合,促進血管新生和肩關節代謝功能恢復,最終達到恢復患者肩關節功能的目的[10]。但該方式治療期間會引起較強的疼痛感,大部分患者難以忍受,且沖擊波可能使患者血管神經受到損傷,不可長期使用[11]。而超短波也具有無創性,該方式可使患者表層深層組織均勻受熱,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不僅可抑菌消炎,止痛解痙,還可加快機體血液循環,促進機體免疫力修復[12],與沖擊波治療相比超短波副作用小,可長期使用治療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超短波+肩關節康復操治療患者中可在短時間內減輕肩周炎患者肩周疼痛,提升肩周炎患者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整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