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薇,劉銳金,何長輝,楊 琳,占達儒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海口 570001)
天然橡膠是中國熱區的主導產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做出重要貢獻。橡膠種植區域大多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和海南省中西部市縣的山區丘陵地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其中勐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等原是國定貧困縣,天然橡膠是這些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新世紀前13年,在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上行的刺激下,橡膠在家庭資產和收入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小農戶的橡膠種植有效地改善了緬甸南部、老撾等國家農民的生計水平(Khamphone and Sato, 2011; Lazar et al., 2016)。在云南西雙版納州,橡膠種植大幅提高了當地農民的人均收入(Fu et al., 2009),曾經以橡膠種植為主的生計策略成為山區農戶最優的生計選擇(王娟 等,2014),橡膠成為西雙版納州農業的支柱產業(秦偉,2008)。然而自2014 年開始,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下跌并長期處于低迷態勢,以橡膠樹這一長期性生物資產為基礎的種植戶,生計脆弱性日益凸顯,家庭福利遭受顯著負面沖擊,家庭收入結構發生較大變化,不少種植戶開始傾向于非農就業、種養結合等多元化生計策略調整(何長輝等,2017),如70%的柬埔寨橡膠種植家庭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生計策略(Xi et al., 2017),海南主產區約20% 的農戶放棄割膠生產(劉銳金 等,2018a),全國橡膠種植面積減少、單產水平下降(劉銳金 等,2021a)。但由于對橡膠產業的長期依賴以及土地、技術、資產等要素的專用性,農戶的生計轉型面臨較大挑戰。不同產區的農戶對于生計風險的反應也存在差異,農戶對于預期價格波動而選擇調整生產的概率存在非對稱性,橡膠種植戶在預期價格上升而調整生產的概率為53.92%,高于預期價格下降的29.58%(閔師 等,2017)。相較于云南產區,海南產區橡膠種植戶對價格低迷所采取的適應性反應更強烈,橡膠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高的農戶對于價格低迷的生產調節行為更為謹慎(劉銳金 等,2018b)。不僅如此,兩大產區的橡膠種植戶在對于價格穩定基金參與意愿(劉銳金 等,2015)、產業支持政策偏好(劉銳金 等,2021b)等方面也存在地區性差異,而農戶家庭的資源稟賦是造成種植戶個體和地區差異的主要因素,種植戶會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做出最優的生計決策。
綜上,現有關于橡膠種植戶生計的研究,主要圍繞橡膠資產專用性與單一生計活動的脆弱性、價格等外部沖擊與農戶生計策略調整以及家庭資源稟賦對生計過程支持政策的參與意愿等方面進行探討,缺乏對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特征的系統評價以及生計資本與生計能力、生計策略、生計結果之間互動關系的研究。根據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農戶生計是一個包含多重因素和多個環節的復雜系統,各環節環環相扣,相互作用,在農戶家庭生計配置中形成閉環(DFID, 1999),若缺乏對農戶生計鏈各環節關系的探討,將無法很好地識別影響農戶可持續生計的關鍵因子,進而提出橡膠種植戶生計能力提升的建議。基于此,在2019年海南和云南兩大產區調研的基礎上,本文系統梳理橡膠種植戶的生計資本構成及其對可持續生計的影響機制,引入中介效應模型,理順生計資本如何在生計能力、生計策略的作用下,實現家庭生計活動多樣性和收入多元化目標的路徑,以期為橡膠種植戶精準提出可持續生計方案提供參考。
貧困治理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農戶所追求的可持續生計目標實質上是維持在一定時期、一定生計資本存量的情況下家庭生計結果的相對穩定。豐富生計策略選擇集、提升生計能力、多元化收入結構是農戶維持可持續生計的重要渠道,基于可持續生計理論,本文構建了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生計能力、生計策略與生計結果影響機制分析框架(圖1),以厘清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對生計多樣性和收入多元化的直接影響和中介效應。

圖1 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生計能力、生計策略與生計結果影響機制分析框架Fig.1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mechanisms of rubber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livelihood capacity,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livelihood outcomes
生計資本是農戶調整生計策略、維持生計系統的基礎資源,個體或家庭生計資本總量和結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農戶利用和運營資源稟賦的能力。理論上,農戶生計的可持續性取決于各類生計資本和生計策略相互作用的結果,生計資本存量越豐富,其可供配置的組合越多,對農戶靈活化生計活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生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農戶內在能力和外部資源的有機結合(魏愛春等,2020),生計能力是連接生計資本以及生計活動的重要紐帶,其推動生計資本優化配置,有研究表明,在易地扶貧搬遷背景下,生計能力顯著地作用于搬遷戶生計策略的選擇(李雪萍 等,2020)。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
H1:生計資本總量增加、結構均衡化有利于提高生計多樣化;
H2:生計資本組合的優化有利于生計資本統籌協調能力的提升,從而推動農戶生計多樣化發展。
收入可持續性是衡量農戶福利狀況的重要指標,提高農戶收入水平依賴于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的相互作用(黃志剛 等,2021)。生計資本與生計策略緊密相關,農戶不同生計策略的選擇依賴于差異化的生計資本組合,在自然、物質、人力和金融資本存量相對豐富時,農戶可能傾向于選擇農林種植,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依賴物質資本和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給非農就業提供基本保障,外出務工則需要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積累(王君涵等,2020)。收入源是衡量農戶綜合生計水平的重要指標,各類收入的比重可反映農戶的生計重心,從而映射農戶生計策略選擇以及生計資本組合狀況(安士偉 等,2018)。用農戶的就業策略作為生計策略的代理變量,就業策略在生計資本與收入渠道中或許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存在中介效應,因此,本文認為:
H3:農戶生計資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動收入多元化發展;
H4:生計資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農戶就業策略的優化,從而更利于實現收入多元化的目標。
橡膠樹是典型的熱帶高大喬木,受氣候因素限制,中國適宜種植橡膠樹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兩大產區,廣東也有少量分布。本文選取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東風農場、景洪農場)、嘎灑鎮、景哈鄉、勐罕鎮、勐臘縣(勐捧農場)、勐臘鎮、關累鎮、勐捧鎮和海南省儋州市、瓊海市、白沙縣、澄邁縣、臨高縣、瓊中縣、屯昌縣等15 個縣市開展問卷調查。2021 年云南省天然橡膠產量50.71萬t,其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33.38萬t,占比65.83%。海南省天然橡膠產量34.6 萬t,調研區域基本為中西部優勢產區,產量占比達71.26%。橡膠產業輻射帶動人口較廣,全國天然橡膠從業人員136.75 萬人,云南和海南占比分別為41.05%和57.96%。調研區域樣本農戶家庭收入基本以橡膠為主,橡膠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平均為46.21%,其中云南產區對橡膠依賴程度較高,橡膠收入占比為60.44%。調研區域橡膠種植面積占家庭土地面積的比例達74.98%,其中海南和云南占比分別為69.87%和79.93%。云南的植膠條件相對多樣化,調研區域平均海拔達617 m,而海南7 個市縣24 個村委會(含國有農場)平均海拔為154 m。在交通便利性方面,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2個市縣18個村委會(含國有農場分場)距離所在縣城的平均距離37 km,遠大于海南(25 km)。受社會經濟、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地理環境等因素的約束,以長期性生物資產為主體經營方式的種植戶在進行生計決策時可能存在個體和地區差異,因此,所選區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差異性。
數據來源于2019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組織的橡膠種植戶問卷調查。根據各縣市橡膠種植規模和人口分布,按照每個縣市選取1~4個鄉鎮(農場),每個鄉鎮選取1~3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隨機抽取14戶左右的抽樣原則,采取參與式農戶評估法(PRA)對橡膠種植戶進行問卷調查,每份問卷訪問約需1 h 左右。為確保調查的有效性,受訪者以戶主為主,戶主不在家的則由年齡在18歲以上且對家庭生產經營相對了解的家庭成員回答。調查內容包括橡膠種植戶家庭生計資本結構、生產經營狀況、橡膠保險購買意愿以及產業政策偏好等內容,共回收有效問卷615份。樣本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東風農場調研點位于勐龍鎮,景洪農場調研點位于嘎灑鎮,勐捧農場調研點位于勐捧鎮,故將國有農場相關樣本歸入對應鄉鎮統計。

圖2 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a)和海南島(b)兩大調查區域及橡膠調研點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two major survey areas and rubber research sites in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a) and Hainan Island(b)
3.1.1 生計資本測算 在推動貧困治理研究方面,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關懷國際(CARE)、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等國際組織提出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SL),將生計資本劃分為人力資本、物質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自然資本5 大類型(DFID,1999)。在可持續分析框架的基礎上,綜合考量橡膠種植戶的資本狀況和特點,設計生計資本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各類資本的相關指標和賦值(表1)。人力資本采用家庭勞動能力、成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非農勞動力技能水平3 個指標評價(Sharp,2003),其中家庭勞動能力是集合家庭規模、年齡結構以及健康狀況的綜合評價指標,按照年齡和健康狀況給每位家庭成員賦值,年齡賦值和健康狀況賦值的乘積得出家庭成員的勞動能力得分,將各成員得分加總得出家庭勞動能力得分(蘇芳,2005)。物質資本采用住房結構、房屋面積、房屋新舊程度、互聯網接入和使用、轎車或貨車擁有量等指標評價(Li et al., 2017);金融資本主要采用農戶的貸款獲取能力、借款渠道選擇、政府補貼、家庭內部金融支持以及家庭收入(張童 等,2018)等指標進行評價;社會資本采用與村民的交流頻率、人情禮金支出、參與合作社等指標評價;自然資本采用勞動力平均土地面積和橡膠園面積等2 個指標評價。采用極差標準化法對數據進行量綱化處理,運用熵值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和組合權重,并計算各類生計資本指數和生計資本綜合指數,計算公式根據相關文獻(劉俊 等,2019)的算法進行改良:

表1 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評價指標體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ivelihood capital of rubber growers
式中:Is表示生計資本綜合指數;Ei為一級指標中第i種生計資本的加權標準化值,其中Ei∈{R,P,F,So,N};υij為第i種生計資本的第j個評價指標的分項權重(即表1中二級指標的權重),ωi反映的是第i種生計資本評價指標的組合權重(即一級指標的權重),Uij為第i種生計資本第j個評價指標的標準化值,其中Uij∈{Rij,Pij,Fij,Soij,Nij}。
3.1.2 生計資本統籌能力 農戶生計是一個集合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各種因素為一體的復雜系統,具有內在耦合性,農戶生計的穩定不僅取決于各項生計資本數值的大小,還依賴于資本間的協調運作(孫特生 等,2018),對農戶生計資本系統的耦合效應與協調效應進行綜合評價,有利于識別橡膠種植戶可持續生計資本系統的內在作用關系和總體均衡發展水平。根據耦合協調度模型的基本范式,結合農戶生計資本的基本內涵,參考有關學者(王淑佳 等,2021)對耦合協調度模型的修正,構建生計資本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公式為:
式中:Is是生計資本綜合指數,Ei是第i種生計資本的加權標準化值,詳見公式(1)。Cs表示生計資本耦合度,反映生計資本間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程度(趙寧寧 等,2021),取值越大,說明子系統離散程度越小,耦合度越高;Ds是生計資本耦合協調度,反映生計資本間相互促進水平,取值范圍為[0,1],取值越大,說明各項資本間關聯性好,生計系統協調發展,反之,則說明生計資本系統可能失調。生計資本系統的協調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農戶對于生計資本的統籌能力,因此,本文選取生計資本耦合協調度作為農戶生計資本統籌能力的評價指標,分析其對生計多樣性的影響機制。
3.1.3 生計多樣性指數 家庭生計的多樣化是農戶降低生計風險,實現生計穩定的重要途徑(劉永茂等,2017),農戶生計多樣性指數是通過測算農戶生計活動種類進行賦值的(閻建忠 等,2009),指數的高低直接反映農戶生計的多樣化水平,指數越高,說明農戶生計越穩定,參考相關文獻(馬國璇等,2020)生計多樣性指數的算法,計算公式為:
式中:Ls表示生計多樣性指數;Ai表示第i個農戶的生計活動種類;A表示農戶全部生計活動集合。生計活動參照農戶勞動時長定義,農戶每月從事某項活動不少于30 h,每年不少于2 個月,則列入生計活動集(杜翼,2018)。依據性質將生計活動劃分為農業生計和非農生計(蔣維 等,2014),農業生計由種植業和養殖業2大類組成,根據橡膠種植戶的農業結構特點,種植業又細分為糧食作物、短期經濟作物和長期經濟作物3小類,養殖業劃分為家禽養殖、家畜養殖和特色養殖。非農生計主要包含本地務工和外出務工、土地、房屋等財產性租賃、政策性補助、子女贍養、個體經營服務業等活動以及家庭借貸款(馬國璇 等,2020)。
3.1.4 收入多元化指數 收入多元化被認為是反映農戶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標,農戶獲得更多收入的機會增加,有利于提高其對生計風險的適應性,緩解和分散風險的沖擊(Barrett et al., 2001)。收入多元化指數用于衡量農戶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水平以及各類收入的均衡發展水平,是包含收入結構與分布的綜合性指標。已有關于收入多元化的測算方法較為豐富,主要有Shannon-wiener 指數(張家碩等,2022)、逆Herfindahl-Hirschman 指數(徐戈等,2019)、辛普森多樣性指數(王群勇 等,2022)等。綜合橡膠種植戶收入分布,本文選取辛普森多樣性指數反映農戶收入多元化,公式為:
式中:Inci,s代表第i個農戶的所有收入來源k中第s種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比重;Si的取值為(0,1-1/k),數值越大,表明農戶的收入來源越多,且各項收入處于相對均衡的水平。本文將橡膠種植戶的收入來源劃分為農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5大類。其中,財產性收入主要是土地租賃收入;轉移性收入包含離退休金、價格補貼、贍養收入、社會救濟、政府補貼等;由于本文調研樣本非農經營性行為相對較少,故將非農經營性收入列入其他收入中。
3.1.5 就業策略變量 根據農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構建農戶就業策略變量,將農業收入占比≥90%劃定為純農,占比在[50%,90%)歸為一兼戶,占比在[10%,50%)列入二兼戶,占比在10%以下的為非農戶,探討不同就業策略對收入多樣性的中介影響機制。

表2 生計可持續發展的變量設計Table 2 Variables for identif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livelihood sustainability
構建生計資本影響生計多樣性、收入多元化的基準方程(式6),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對影響可持續生計的變量進行估計。同時,為進一步識別變量的中介影響效應,在式(6)的基礎上,建立生計資本對生計多樣性、收入多元化的中介效應模型:
式中:Yi代表被解釋變量,反映可持續生計的指標,即生計多樣性和收入多元化;Xi是核心解釋變量,主要是生計資本總量和結構的評價指標;Zi為控制變量;Gi為中介變量;αi、βi、γi、δ為待估計系數,ε1、ε2、ε3為隨機誤差項,其中β1為Xi對Yi的總效應;β2為Xi對Gi的效應;β3是在控制中介變量Gi影響后,Xi對Yi的直接效應;β2與δ的乘積為Xi通過Gi影響Yi的間接效應,間接效益與總效應的比值為中介變量的影響貢獻。
逐一對各項生計資本-生計多樣性進行懷特檢驗和多重共線性檢驗,得出ρ值≥0.05,VIF值<10,統計上均可認為不存在異方差和多重共線性的問題。采用穩健標準誤最小二乘法逐一對模型進行估計(表3)。方程M1得出生計資本總量對橡膠種植戶生計多樣性的影響顯著且方向為正,生計資本總量增加1 單位,將推動農戶生計多樣性指數提高0.843 3 個單位。比較方程M2和M3可發現,云南產區的生計資本提升對生計多樣性的推動作用大于海南產區。按照地區分組比較海南和云南的生計資本結構特征(表4)發現,除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沒有通過均值t檢驗外,其他各類生計資本均存在地區性差異。云南西雙版納橡膠種植戶的生計資本平均值為0.317 2,略大于海南產區的0.272 6,尤其是在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上,云南人地關系相對寬松,人均橡膠面積0.54 hm2,比海南產區多0.30 hm2,單產水平1.40 t/hm2高于海南的0.80 t/hm2,人均住房面積比海南大12.24 m2,因而生計資本稟賦相對較好,可能的生計策略選擇也相對多樣化。

表3 生計資本對生計多樣性的回歸結果Table 3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capital on livelihood diversity

表4 海南和云南橡膠種植戶的生計資本比較分析Table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velihood capitals of rubber growers in Hainan and Yunnan
M1模型的控制變量中,土地細碎化、種植意愿和農戶類型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兩大產區樣本農戶平均膠園地塊數為3.9 塊,其中云南的膠園地塊數多于海南,戶均膠園地塊數4.6 塊。小農生產經營相對靈活,家庭擁有的地塊數越多,農戶可經營的農業生計活動越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單一種植的風險。橡膠種植意愿越強烈,農戶越傾向于多元化經營,種植意愿較強意味著對橡膠樹資產的愛惜程度越高,但天然橡膠價格自2014年開始持續低迷,為了能維持相對穩定的膠園管理,確保橡膠樹資產安全,同時促進家庭增收,倒逼農戶采取多元化的經營策略,以應對橡膠收入減少,間接推動多渠道的生計活動。但地區分組回歸M5和M6模型中,橡膠種植意愿只在海南產區顯著,主要是由于海南產區的種植意愿更為強烈,樣本中有25.58%的農戶是愿意種植橡膠的,高于云南產區(16.67%)。在云南產區有62.50%的樣本農戶表現出對種植橡膠的無奈,是迫于生計壓力而維持橡膠生產的,故可能導致變量不顯著。調研開展時間為2019年,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擁有貧困戶身份的農戶更有機會獲得培訓、就業、幫扶等支持,因此,擁有貧困戶身份對推動生計多樣化有正向推動作用。
從細分指標看,M4模型中,除了物質資本對農戶生計多樣性的提升作用不顯著外,其他各項生計資本對生計多樣性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金融資本對生計多樣性水平的正向影響作用最大,海南金融資本變量的估計系數為0.589 8,大于云南產區(0.490 5)。從調研區域看,海南產區的民間借貸活動相對活躍,有借錢行為的農戶占海南樣本農戶比例為76.57%,而云南產區只有55.13%。海南產區戶均補貼2 323.34元,是云南產區的1.92倍。在家庭收入方面,雖然云南戶均年收入高于海南,但海南農戶獲得家庭內部支持更多,海南產區有65戶家庭獲得外出務工人員給予的經濟支持,占海南樣本中獲得家庭支持比重的57.52%,而云南產區僅有34戶家庭獲得外出務工人員支持。總體上,海南金融資本平均值高于云南,為農戶家庭開展多樣化經營提供資金支持。
在分區域的估計方程M5和M6中,物質資本對兩大產區農戶生計多樣性的影響存在地域性差異,物質資本對海南農戶生計多樣性水平有顯著負向影響,但對云南農戶則為顯著正向影響。從汽車擁有及使用情況看,云南產區農戶家庭汽車擁有量比海南高,汽車已成為家庭重要的交通工具,調研樣本中有61.86%的農戶擁有汽車,其中有95.34%農戶的汽車主要用于日常交通。云南調研區域村莊與縣城的平均距離相對較遠,汽車的使用為山區農戶推動生計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從住房條件看,云南產區總體的住房條件比海南好,其人均住房面積為40.67 m2,70%的農戶擁有樓房,家庭基本住房有所保障,農戶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本開展多樣化的生計活動。有研究表明,物質資本對農業生產表現出一定的“黏性效應”(涂麗,2018),如擁有較多物質資產的農牧民會傾向于從事農業活動(蒙吉軍等,2013)。具體到海南,在島嶼經濟的影響下,汽車等物質資產擁有量的增加,農村住房條件的改善,尤其是海南產區近60%的樣本農戶在2010 年后新建或翻修過房屋,可能會吸引農戶或下一代留在農村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計活動的多樣性。自然資本對海南產區的正向作用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海南戶均土地面積相對較少,利用土地分散化經營風險的可操作空間小,自然資本對農戶生計多樣性的影響相對較弱。云南產區社會資本對生計多樣性的影響作用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云南天然橡膠種植大多分布在山區,樣本區域距離縣城的平均距離在35.04 km,信息的傳遞和流動相對閉塞,社會資本對于農戶多元化生計活動決策的影響相對弱化。
農戶生計資本總量對收入多元化有正向影響,生計資本系統的協調發展有利于豐富農戶的收入來源,但各項生計資本對不同區域農戶收入的影響程度和方向存在差異。其中,人力資本是農戶家庭增收以及生計模式創新的助推器,其數量和質量對農戶統籌其他生計資本的運作起決定性作用(王丹丹等,2013)。家庭勞動力資源和金融資產的擁有量越多,農戶可開展的生計活動集越多,收入越多元化。對人力資本指標進行分地區回歸(表5),結果發現云南產區人力資本的促進作用更大,云南人力資本每提高1個單位,將促進農戶收入多樣性指數增加0.411 8個單位,家庭可以通過教育投資以及“干中學”“用中學”,提升勞動力的專業技能和生計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甚至可能實現代際的收入效應。
就像我的大舅早年就出去當兵了,很少回家,外婆也一直是我的母親照顧,這樣的孝道意識,我的父母很早就體會到了,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表5 生計資本對收入多元化的回歸結果Table 5 The impact of livelihood capital on income diversification
橡膠樹作為長期性生物資產,前期投入大,生產周期長,調整成本高,當市場價格低迷時,農戶難以通過改變種植結構來增加收入。這在云南產區表現尤為明顯,自然資本每增加1單位,會導致農戶收入多樣性指數降低0.347 9 個單位,存在“詛咒”效應。從路徑依賴、資產專用性、技術專有性角度,解釋橡膠樹資產的“資源詛咒”:1)長期發展中形成對橡膠的路徑依賴,尤其在云南西雙版納產區,農戶的橡膠依賴具有“自增強效應”(李達 等,2020a),種植時間越長,依賴度可能越高(閔師 等,2017),國內天然橡膠的產業作用也從單純戰略資源安全保障過渡到兼顧膠農生計(李達 等,2020b);2)自然資源過度資產化而引致“擠出效應”,橡膠園對土地資源具有資產專用性,對其他農業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尤其在2008—2011 年橡膠價格處于高位階段,橡膠種植規模急劇擴張,單一經濟功能的橡膠園取代多種功能的雜木林(耿言虎,2014),相應在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也向橡膠產業傾斜,農戶替代生計選擇變少,對天然橡膠產業具有“黏性”(鐘真 等,2021);3)技術專有性,從勞動力配置的角度看,橡膠樹收獲物儲存于樹皮乳管中,雖然采收節奏可隨時調整,但由于農戶長期專注于橡膠生產,對其他農業生產和非農就業的技能、信息掌握較少,這給農戶生計調整帶來一定挑戰。
相較于生計多樣化,土地細碎化和割膠安排對收入多元化的影響方向正好相反,且割膠安排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可能的原因有:1)土地的細碎化對于農業多樣化有促進作用,但對于農業“靠天吃飯”的特性以及種植戶在從事非橡膠生產時所表現出來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重身份而言,多樣化的生計活動不一定能帶來收入的增加;2)由于受中國氣候因素的影響,海南產區割膠生產安排一般在4至12月,云南產區為3至11月,割膠活動一般在凌晨T 02:00—03:00進行,早上T 10:00左右農戶可完成鮮膠乳收集并出售,生產相對靈活,農戶仍有空間開展其他生計活動。橡膠樹采收不同其他作物,膠乳儲藏在樹體中,若有其他工作,可隨時調整割膠生產,而不存在收獲物腐爛的情況。因此橡膠種植戶雖然存在技術和資產專有性,但勞動力資源配置的靈活度較高。
4.3.1 生計資本統籌能力對生計資本與生計多樣性的中介效應 引入生計資本統籌能力Ds和就業策略Employ 作為中介變量,進一步梳理生計多樣性和收入多元化的影響機制(表6)。模型(1)~(3)分別表示生計資本與生計多樣性、生計資本與生計資本統籌能力以及生計資本、生計資本統籌能力對生計多樣性的回歸結果,可知生計資本不僅有效促進生計活動多樣化發展,而且能提升生計資本統籌能力,在控制生計資本統籌能力的影響后,生計資本對農戶生計多樣性水平仍表現為正向效應。生計資本統籌能力作為農戶生計能力的具體表現,在協調生計資本配置和生計活動安排上發揮重要作用,生計資本對生計活動的影響有部分是通過生計資本統籌能力這一中間變量實現的,中介效應為52.70%。

表6 中介效應回歸結果Table 6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mediation effect
4.3.2 就業策略對生計資本與收入多元化的中介效應 模型(4)~(5)為生計資本與收入多元化、生計資本與就業策略以及生計資本、就業策略對收入多元化的回歸結果,生計資本是農戶擴展收入渠道和生計活動的基本保障,估計系數均通過統計檢驗,表現為正向影響。在控制農戶就業策略變量后,農戶的生計資本稟賦對推動多元化收入仍有積極影響,而就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擠壓生計資本對收入多元化的影響,中介效應為30.52%(詳見表6中的M12),表明農戶可通過優化就業決策,來提升生計資本對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水平。橡膠樹屬于高大喬木,種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既受到當地林木砍伐指標、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管護的限制,又涉及家庭資產投資回報、替代作物生產與市場風險等難題,然而橡膠種植戶在勞動力配置上具有相對靈活性,即使不采收也不存在收獲物腐爛的問題。橡膠種植戶家庭勞動力雖然也受到技術專用性的約束,但農戶仍可勝任本地對技能要求較低的工作,因此就業策略的中介效應明顯。
4.3.3 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檢驗中介效應的可靠性,采用Bootstrap檢驗方法進行估計,通過有放回的重復抽樣,得到抽樣樣本及系數乘積的估計值,根據估計值排序并構建95%的置信區間,區間不包含0,則認為中介效應顯著。表7 顯示,假說H2和假說H4的中介效應影響路徑與表6估計的一致,偏差校正與加速(BCa)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假設成立,估計結果具有穩鍵性。

表7 中介效應的穩健性檢驗Table 7 Test for robustness of mediation effects
本文結合橡膠樹割膠生產特征、種植區域環境等,對海南、云南西雙版納兩大產區橡膠種植戶的生計資本與可持續生計的影響機制進行論證,得出如下主要結論:
1)生計資本積累對生計活動多樣化、收入多元化的影響顯著為正。生計資本的增加能產生更好的生計結果,但作用機制存在差異。海南產區農戶金融資本在豐富生計活動方面的促進作用大于云南,農戶擁有更多的投資機會。雖然農戶自然資本和人力資本存量相對不足,但對推動多元化收入有重要影響,其中人力資本對家庭增收的影響最大。自然資本對云南家庭收入渠道多樣性有較大的負向影響,容易導致路徑依賴,具有一定的“詛咒效應”,而適度規模經營對海南產區農戶豐富收入渠道有積極作用。
2)農戶所處的區位對生計資本結果有明顯作用。海南產區樣本的人均橡膠面積0.24 hm2,而西雙版納0.54 hm2,且后者的單產水平相對較高,人地關系偏寬松,農戶家庭物質資本、自然資本明顯高于海南產區。橡膠樹割膠生產靈活性強,活躍的勞動力市場是關鍵,相較于邊境地區的西雙版納,海南島勞動力流動更頻繁,民間借貸、政策性補貼以及家庭內部經濟支持更優于云南,因此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對生計結果的積極作用更大。海拔高度和縣城距離對于農戶開展多元化經營總體呈現消極影響,尤其是云南產區,村莊海拔和縣城距離與收入多元化指數呈現顯著負向關系。膠園地塊數會增加生計活動的可選集,但不一定會促進家庭增收。受家庭資源稟賦的約束,橡膠產業的發展雖然給農戶經營其他產業帶來一定的資源擠占,但在穩定產區農戶收入方面仍有重要作用。
3)生計能力、就業策略是農戶優化生計資本配置的重要途徑,生計資本統籌能力可增強生計資本對生計多樣性的促進作用,農戶家庭就業決策會改變生計資本配置,對推動收入渠道多元化有中介效應,這與橡膠樹割膠生產特征相呼應。橡膠種植戶在維持橡膠樹資產不變的情況下,可隨時調整就業策略,以提升生計可持續性。
1)提高生計資本統籌能力。推進“金融+產業”試點,完善橡膠價格/收入保險保障機制,探索保單貸款的借貸方式,增強農戶融資渠道和能力。加強橡膠園流轉市場建設,創新交易模式,促進橡膠樹資產和土地資源的靈活流轉,優化農地資源配置效率,推動適度規模經營。
2)加強生計能力建設。針對橡膠資產專用性的特點,通過宣講、示范、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電動割膠刀、低頻割膠、林下種養等技術培訓,通過提高割膠生產效率和膠園土地利用率來解放家庭割膠勞動力,從而多元化生計活動和收入結構。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專業化割膠隊伍,試點推廣橡膠樹托管等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戶家庭勞動力的合理配置。
3)拓展多元化就業渠道。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大力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為農戶提供更多的本地就業崗位,方便農戶利用農閑時間進行靈活務工。創新公共就業服務方式,推動就業驛站實體服務網點、網上就業超市、村干部+微信群等平臺建設,打造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信息傳遞渠道。
初步理清了橡膠種植戶“生計資本-生計能力-生計策略-生計結果”的生計鏈條間的影響機制,挖掘出生計資本統籌能力、就業策略等關鍵變量在農戶可持續生計中的中介作用,但對于農戶家庭就業策略的形成機制及其對農戶增收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對于生計資本統籌能力的作用機制以及其對推動生計活動多樣化的效果評價有待進一步研究。在調研中還發現,部分橡膠種植戶雖然開展了多項生計活動,但并不是每項生計活動都能給農戶家庭帶來收益,尤其是農業生計活動,有時可能存在滯銷等風險,出現虧損的現象。因此開展生計活動與收入渠道等生計結果間關系的評價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更依賴勞動力要素優化而穩定生計的橡膠種植戶而言,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勞動力市場低迷,可能對其產生影響,未來將重點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此外,根據杜國明等(2021)對土地細碎化的定義,認為其包括耕地景觀細碎化和耕地權屬細碎化,本文選取膠園地塊數作為評價土地細碎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土地細碎化程度,下一步將完善土地細碎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探討挖掘土地細碎化對生計多樣性的影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