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 當前以產業鏈為主導的發展方式, 要求地方政府找準本地區的資源比較優勢, 并在此基礎上厘清當前產業鏈發展以及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之間的關系。本文以產業鏈發展為研究對象, 通過分析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 從開發區產業鏈招商引資的重要作用、 我國開發區招商引資現狀出發, 對當前各地區開發區產業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 分析優化策略, 探索推動開發區以產業鏈為主導進行招商引資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 產業鏈; 開發區; 招商引資
DOI:10.12433/zgkjtz.20240207
產業鏈招商是指圍繞主導產業及與之配套的原材料、 輔料、 零部件和包裝件等產品, 形成供需上下游的產業鏈條, 吸引投資謀求共同發展, 形成倍增效應, 以增強產品、 企業、 產業乃至整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一種招商方式。要構建一個強大的產業生態, 每一個鏈條、 每一家企業都十分重要。對于開發區管理者而言, 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找準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方向, 明確各招商企業在開發區產業鏈中定位, 并強化產業鏈內各企業價值地位, 完善開發區發展規劃與戰略布局。從各地開發區發展過程來看, 目前實行的產業鏈發展以及開發區招商引資政策規劃, 對于各個地區經濟的發展而言, 都是一項政策性的利好。大部分企業都會自覺向產業鏈體系靠攏, 積極參與到開發區的產業鏈規劃中來, 這說明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能夠切實有效激發地區市場活力, 對地方經濟運行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 開發區產業鏈招商引資的作用
近年來, 產業鏈招商作為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創新方式受到多方關注和重視, 其在應用過程中也表現出其巨大發展潛力,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 有助于產業集群的培養。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 “中心城市”“城市群”概念不斷發展, 地區經濟的發展要點也逐漸集中到產業布局上來。開發區建設必須要“因地制宜”, 立足中心產業, 提高主導產業集中度, 進一步發展本地區內優勢產業, 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全線發展。產業鏈招商就是圍繞中心產業進行經濟布局, 借助產業鏈輻射周邊經濟, 帶動上下游企業快速發展。產業鏈招商有利于營商環境優化, 加強園區內上下游各企業間的關聯性, 在供需關系、 空間關系方面進一步壓縮中心企業獲取生產原料、 進行產品運輸與營銷的中間環節, 提高企業生產運營效率。同時圍繞中心產業的配套企業也能夠更好地創建合作關系, 強化開發區本身的自我調控能力, 降低風險發生幾率, 提高開發區的核心競爭力, 從而培養更具關聯度、 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第二, 有助于相關產業的聚集。產業鏈招商不僅會吸引與當地中心產業相關的企業入駐、 投資, 也具有虹吸效應。產業鏈并非孤立存在的,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各行業分工愈發精細, 同時各產業間的聯系也更加嚴密。圍繞地區中心產業形成的產業鏈也會借助物流運輸、 文化傳媒、 信息技術等途徑吸引更多相關產業, 從而推動產業鏈向著供應網絡的方向發展。換句話說, 產業鏈招商在以中心產業為中心進行線性化商業拓展的過程中, 也會不斷形成新的產業鏈結構, 從而吸引更多相關產業向開發區聚集。比如, 蘇州的智能汽車科創園在投建之初旨在打造以智能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涵蓋汽車制造、 汽車文化科普推廣、 高端咨詢服務的汽車工業園區, 隨著相關企業的入駐, 汽車研發企業、 零部件設計與生產企業、 汽車服務相關產業、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研發項目等紛紛入駐, 逐漸形成了融合汽車制造、 汽車服務、 智能電機設計在內完整產業鏈, 有效服務了蘇州汽車產業園區的建設布局。
第三, 有助于地區資源的高效利用。產業鏈招商本身就是以地區重點產業為中心, 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來開展招商工作。地區政府在開發區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地區經濟和文化環境, 從而有效開放招商區域, 關注重點環節。而在供應鏈招商過程中, 相關企業在入駐開發區之前也會充分分析地區政策與資源環境。在這個過程中, 地方政府先通過供應鏈招商有意識地引導企業利用和開發地區資源, 開發區內產業鏈逐漸形成, 并不斷壯大, 成長為新型資源, 吸引更多企業入駐, 相關產業集群下的企業進一步拓展發展范圍, 加強對地區資源的利用。比如, 山東利津建設投建的飼料加工項目就是看中了附近中陽碳素公司的生產余熱, 借助中陽碳素公司排除的蒸汽提供熱能資源, 節省了大量鍋爐成本。
二、 開發區產業鏈招商引資發展現狀
傳統的“EPC+產業”開發區招商模式是通過先由政府圈地建設, 投入大量資金到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來, 然后再由招商部門引導產業入駐。這在發展初期的確促進了大量實體企業的發展, 為我國地區經濟的增長提供動力。但也導致了諸多發展問題, 開發區內經常出現產業鏈不完整、 園區內同質企業過度競爭、 傳統產能過剩等問題, 導致很多產業園區“空殼”、 部分功能區閑置, 浪費大量土地資源, 對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得不到凸顯。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 各地區開發區發展開始實施“政企分開、 政資分開”, 在一系列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措施中, “管委會+地方平臺公司”模式逐漸成為當前開發區發展產業鏈的主流模式。“管委會+地方平臺公司”是指通過成立專業的園區運營公司, 與由政府主導的管委會共同完成開發區的建設與管理, 從而實現政府與市場的共同調控。“管委會+地方平臺公司”的組織模式根據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以及管委會的集權程度可分為管委會主導的“1+1”模式、 管委會主導的“1+N”模式和公司主導的“1+1”模式三種。比如, 合肥經濟開發區就采取管委會主導的“1+1”模式成立合肥海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區內融資、 運營、 建設、 企業引進等工作, 海恒集團直接由合肥經開區管委會注資成立, 相較傳統的政府主導模式, 集團公司對市場環境的敏感度更高, 管理體制更加貼合市場運行規則。海恒集團成立后從廠房定制、 配套企業招商、 項目代建、 金融機構引進等方面對園區核心項目大眾核心零部件產業建設提供支持。從當前主流的三種產業鏈招商模式看出, 地方政府開始越來越多將管理職權下放到園區運營公司手中, 更加強調市場對開發區經濟發展的調控作用。
而對各地區開發園區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 以產業鏈為主導進行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 首先需要圍繞特色產業鏈招商引資, 其次需要結合政企分開以及政資分開的管理原則, 從體制上解決開發區開發產業鏈招商引資的市場化發展問題, 為開發區產業鏈招商引資轉型發展創造體制環境。當然, 管理體制的創新與本地區產業鏈的完善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 發展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開發區管委會與園區運營公司需要密切掌握外部產業環境, 從園區內企業的生產經營出發, 學習本領域之中優秀企業的發展模式, 實現戰略目標、 發展模式的動態化調整, 從而切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從開始的粗放式招商到更加精準化, 如今的產業鏈招商已經成為開發區招商引資的主導理念。產業鏈招商模式可以更好地把產業鏈的上、 中、 下游相關企業串聯成一個大的產業集群, 大大降低成本, 更好地抵御市場帶來的風險。
三、 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探討
(一)政府制定好開發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對于開發區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地方政府在強調市場調控作用的同時, 必須要做好園區的戰略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的確定, 需要政府與發改、 自規、 生態、 應急等部門的協同與配合,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對能評、 環評、 安評、 穩評等的前期審批管理, 強化對開發區土地、 礦產、 河沙等國有資產的合理合規利用監管, 并對企業之中的違法以及違規的行為進行秩序整頓。從加速政務服務的正向促進和加強違法行為的監督處理兩個方面, 充分發揮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的優勢, 大力促進開發區的高質量快速發展。在保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 按照地方經濟建設按照規劃的遠景目標, 實現對生產、 加工以及銷售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 不斷強化對企業發展、 規范經營、 有序競爭等方面的發展。
另外, 地方政府還要做好開發區產業發展的引導工作。一方面, 地方政府應結合市場化、 法治化原則, 對資源類企業開展兼并重組, 為具備入園資格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結合地區經濟實際不斷補充壯大強化產業鏈、 價值鏈, 切實提升整體園區企業的社會價值、 經濟價值, 推動開發區內產業的快速升級, 并為打造產業集群提供優勢資源、 技術、 人力等的支撐。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需要加強管理體制建設, 立足地區經濟和開發區建設的實際, 深入研究成熟開發區的成功案例, 結合實地走訪, 借鑒和對比不同的開發區管理體制模式, 系統優化管理結構、 管理模式。
(二)園區樹立圍繞主導產業的鏈式招商理念
產業集群帶來的招商引資效果在很多地區已經超過了稅收優惠、 低成本資源等因素, 對比長江三角洲經濟群與西北地區經濟園區對企業和資金的集中效應能夠輕易發現這一現象。產業鏈招商是圍繞一個主導產業構建與之相配套的上下游產業來形成共同發展體系。相比傳統招商模式, 產業鏈招商的核心不在于土地、 稅收、 設施等政策方面的優惠支持, 而是產業鏈結構建設。梳理產業鏈招商理念, 地方政府需要從構建產業鏈核心、 補充產業鏈結構、 壯大產業鏈體系三個方面對產業鏈招商工程進行推進。
首先, 構建產業鏈核心, 即找準開發區的產業定位, 明確產業構建方向, 并積極引進具備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比如, 蘇州工業園區將科技創新作為園區建設的核心產能, 并將七大新興產業作為發展方向, 積極引進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公司、 和艦芯片制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大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內發展較好的科技企業入駐工業園。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 蘇州工業園區內以生物、 芯片和材料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快速發展, 帶動園區經濟迅速發展。其次, 補充產業鏈結構, 即對當前產業鏈基礎上的缺失環節或薄弱環節進行補充、 強化以及延伸發展。比如, 光電材料領域僅研發企業難以形成集群效應, 蘇州工業園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 吸引光顯配套、 有機材料等相關企業入駐, 進一步補全產業鏈結構。最后, 壯大產業鏈體系, 即圍繞現有產業鏈結構從金融、 信息化、 物流等多角度入手提高支持力度, 強化產業鏈發展質量, 從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
(三)產業形成優勢明顯的配套服務體系
伴隨區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各個地區的配套服務設施在不斷優化, 當前開發區產業鏈的發展需要借助當前政府提供的配套服務的體系, 實現對開發區產業鏈的提檔升級, 同時結合當前開發區產業鏈招商引資的現實情況, 對本地開發區的產業鏈的配套服務體系進行提質增效, 從而將開發區的企業與服務體系以及基本設施匹配在一起, 實現開發區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 配套服務體系要貼合現有產業鏈特點, 切實為開發區內的企業發展服務。比如, 蘇州工業園區在2022年開展的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活動, 通過組織以科技創新為中心的招商活動, 有效補全產業鏈結構, 促進開發區內創新聯合體的形成, 從而為核心產業注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 配套服務體系要與開發區現有功能板塊相結合, 有效服務開發區的產業招商、 資產運營、 企業孵化、 企業增值服務等主要業務功能, 從而推動開發區內產業鏈高水平、 高質量發展。
四、 結語
伴隨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的策略也在不斷優化。本文充分分析了開發區開發產業鏈招商引資的作用, 并以當前開發區產業鏈招商成效為判斷基礎, 對開發區發展現狀、 開發區開發產業鏈招商引資的現實問題展開論述, 對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開發招商引資策略展開探討, 得出了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 樹立圍繞主導產業的鏈式招商理念、 全力打造優勢明顯的配套服務體系等三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希望能為之后開發區產業制定發展路徑、 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趙春雨. 以開發區改革創新推動山西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J].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1,44(01): 69-74.
[2]黃錦云. 華安經濟開發區企業用工難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民商, 2020(1): 0002-0002.
[3]申作福. 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引資策略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 2021, 42(27): 0002-0002.
[4]劉軍.開發區精準招商的十個基本邏輯——以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信創產業為例[J].三晉基層治理,2021(03):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