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及董庭蘭與房琯琴事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代古琴之養士之風①
——兼及董庭蘭與房琯琴事考

2024-04-18 06:21:00章華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北京100031

章華英 (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學研究所,北京 100031)

一、養士之風與唐代“琴客”

齊王樂五帝之遐風,嘉三王之茂烈,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于是筑巨館,臨康衢,盛處士之游,壯學者之居。美矣哉!高門橫閌,夏屋長檐,罇罍明潔,幾杖清嚴。爾乃雜佩華纓,凈冠素履,端居危坐,規行矩止。相與奮髯橫議,投袂高談,下論孔墨,上述羲炎……于是齊王沛然來游,欣然自喜,謂稷下之富,盡海內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1]

這是宋人司馬光在《稷下賦》中對齊國稷下學宮之盛贊。戰國時期養士之風盛行,“天下諸侯方欲力爭,競招英雄,以自輔翼,此乃得士則昌,失士則亡之秋也”[2]。國君諸侯為招攬人才,競相禮賢下士,最著名者,如戰國初期,齊國在臨淄的稷門設館,一時名流多薈萃于此,稱“稷下學宮”。其中尊者,如騶衍、淳于髡、接予、環淵等,“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3]。因其兼容并蓄,從而成為各派爭鳴之中心。除國君養士外,戰國時的貴族大臣亦多養士,稱之為食客、門客或舍人。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和秦國呂不韋,所養食客皆達數千人。其食客中,既有真才實學的智、勇、辯、力之士,也不乏“雞鳴狗盜”之徒。然而,養士之風打破了諸侯權貴對思想的壟斷,百家皆可爭鳴,由此而推動了學術、文化的繁榮和發展。禮崩樂壞、戰亂頻仍的春秋戰國,不僅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更是人類群星閃耀的時代!

其時的食客,類型是各種各樣的,有文士、辯士、謀士、武士、術士等,其中不乏政治精英,如秦之商鞅、范雎、李斯,趙之藺相如等,都曾有過做“門客”的經歷。而少數士人與權貴之間,則形成一種特殊的“知遇”關系。如聶政之于嚴仲子,豫讓之于智囊子、侯嬴之于信陵君等。他們崇尚節義,為報知遇之恩,甚至不惜出生入死,雖殞身而不恤,由此而譜寫了一個個“士為知己者死”悲壯故事。如聶政善琴,為嚴仲子刺殺韓相;荊軻舍身,為燕太子刺殺秦王。后高漸離又為復仇,用充入鉛的筑擊打秦王,未中而遭誅殺。

西漢時期,延續戰國的養客之風,王侯貴族招納食客風氣日盛,成為一種時尚。而尊士、養士之風造就了中國古代重視人才、禮賢下士的社會風尚和文化傳統。自戰國而降,可謂綿延不絕。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唐太宗李世民深知“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的道理,因而在掃平寇亂之后,便開始招募天下學士。縱觀整個唐代,王府設立文學館以招文士,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而權臣“養士”之風也依舊盛行。其中,便有一種是以古琴見長之“琴客”。

“琴客”是士的一種,類似的還有“棋客”“詩客”等。一些權臣士大夫好琴,便在家中豢養琴客。琴客往往不僅僅善琴,也長于詩文,平日里彈琴、賦詩、出游,有的還協助好琴的權貴整理琴譜,傳授古琴,有的也在家中斫琴。其時間不定,有的長達十幾年,有的則較短暫。如宋代的郭楚望之于張巖,毛敏仲、徐天民之于楊纘,皆是如此。明初朱權也在家中豢養有琴客多人,協助編纂《神奇秘譜》。這些琴客與其主人,往往有著惺惺相惜的感情。在唐人的詩賦中,有很多關于“琴客”之吟詠。如天寶十五年(756)狀元皇甫冉的《屏風上各賦一物得攜琴客》:

不是向空林,應當就盤石。白云知隱處,芳草迷行跡。如何祗役心,見爾攜琴客。[4]

又如李昌符的《送琴客》:

楚客抱離思,蜀琴留恨聲。坐來新月上,聽久覺秋生。夜靜騷人語,天高別鶴鳴。因君興一嘆,竟夕意難平。[5]

李昌符是唐咸通四年進士,歷任尚書郎、膳部員外郎等。類似這樣在《全唐詩》里還有很多,如齊己《贈琴客》:

曾攜五老峰前過,幾向雙松石上彈。此境此身誰更愛,掀天羯鼓滿長安。[6]

這首詩中“此境此身誰更愛,掀天羯鼓滿長安”,與白居易《廢琴》詩中“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似有異曲同工之意。從中也可見古琴在唐代的寂寞與無奈。

又如,陸龜蒙的《送琴客之建康》:

蕙風杉露共泠泠,三峽寒泉漱玉清。君到南朝訪遺事,柳家雙鎖舊知名。[7]

此外,賈島也有《秋夜仰懷錢孟二公琴客會》:

月色四時好,秋光君子知。南山昨夜雨,為我寫清規。獨鶴聳寒骨,高杉韻細飔。仙家縹緲弄,髣髴此中期。[8]

賈島(779—843),早年出家為僧,法號無本,后被韓愈賞識,還俗后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他一生窮愁,是著名的“苦吟詩人”,估計也無力養士。詩中錢、孟是指唐代大臣錢徽和孟簡,所詠“琴客”或為錢徽或孟簡之門客。錢徽(755—829),是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官至吏部尚書。其父錢起是天寶十年(751)進士,著名十才子之一。錢起好琴,有不少琴詩留存,如《送彈琴李長史往洪州》:

抱琴為傲吏,孤棹復南行。幾度秋江水,皆添白雪聲。佳期來客夢,幽思緩王程。佐牧無勞問,心和政自平。[9]

錢起的詩中吟詠古琴的還有很多,如“燭影出綃幕,蟲聲連素琴;此時蓬閣友,應念昔同衾”[10];“竹靜攜琴處,林香讓果時;聲同叨眷早,交澹在年衰”[11];“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綠水靜留賓”[12];等等。孟簡曾中博學宏詞科進士。唐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孟簡自浙東觀察使入朝任戶部侍郎,次年五月,又以檢校工部尚書出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其時,錢徽任朝散大夫。假如錢、孟二人秋季同在京師以琴相會者,大概時間是在元和十二年(817)秋天。[13]而賈島的《寄錢庶子》詩中有“樹陰終日掃,藥債來年還。猶記聽琴夜,寒燈竹屋間”[14],所記正是秋夜與二公聽琴之事。

見于記載的唐代琴客,有姚兼濟、石荊山、董庭蘭、賀若夷、王敬傲等。

姚兼濟是蘇州人,善琴。有關其生平在唐人呂溫①呂溫,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貞元末進士,再遷為左拾遺,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初還,轉戶部員外郎,再貶道州刺史,徙衡州,卒年四十。的《送琴客搖兼濟東歸便道謁王虢州序》一文中,有較詳細的記載:

東海搖兼濟,年十三,從淮南大軍,有奇童之稱。歲既冠,歷泗上劇職,振能吏之聲。而尚氣節,重言諾,臨財廉,見義勇,藴崇具美,發以雅琴,瑯瑯然若佩玉之有沖牙也。貞元丁丑歲,觀藝京師,沖宇罕窺,正聲寡聽,道不茍合,浩然東歸。水流無心,遇用則止。宏農守御史中丞王公得子最深,且東諸侯之望也。[15]

上文“搖”當為“姚”之誤。從呂溫的文章可知,他13歲即從淮南大軍,有“奇童”之稱,20歲即擔“泗上劇職”,有“能吏之聲”。其性格“尚氣節,重言諾,臨財廉,見義勇”。他善琴,“蘊崇具美,發以雅琴,瑯瑯然若佩玉之有沖牙也”。唐貞元十三年丁丑(797),他曾在長安城觀藝,“正聲寡聽,道不茍合,浩然東歸”。而從文中“宏農守御史中丞王公得子最深”及標題來看,姚兼濟可能曾為虢州宏農(今河南靈寶市)太守、御史中丞王公的門客,對此,呂溫的文中還有記載:

儻羽翼吾道,鏗鏘爾音,飛而鳴之,一日千里,則何公門不可曳長裾乎?大丈夫風波未始有極,生死且不足問,況能離憂乎?白露降,秋云起,仰見太華,壯心勃興。若不激徵變商,是孤慷慨,吾季恭也。詩有逸氣,盍韻鐘律,播于絲桐。[15]

從上文可知,姚兼濟不僅善琴,具俠氣,也擅長詩文,且有“逸氣”。關于其學琴的記載,見于明代洪武初年盧熊編著的《蘇州府志》中:

姚兼濟,吳人,善琴,頗得石荊山之傳。在揚州,逄異人,授以琴操,撫之聲果奇,兼濟固求學焉。異人乃授之以《清風》《景云》等五調。世人以為《廣陵散》之遺音也。[16]

其后明隆慶年間張昶《吳中人物志》[17],萬歷年間凌迪知《萬姓統譜》等,所載基本同此。而據此,可知姚兼濟曾從石荊山學琴,并從揚州的異人得其傳授《清風》《景云》等五曲,“世人以為《廣陵散》之遺音”。至于《清風》《景云》兩曲,查后世琴譜中已不存。

此外,在宋代《琴苑要錄》中,存有一篇姚兼濟所寫的《琴論》,此文《琴書大全》不載。從其內容來看,他所欣賞的是“冷淡清邪”的古弄之聲,內容沒有什么新意。文中講到了古琴五聲的情感表達,即宮聲“悲楚”,商聲“優逸踈達”,角聲“歡和”,徵聲“凄涼”,羽聲“流平”:

蔡公《琴操》曰:“大弦者,君也,寬和而溫。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亂。”斯之謂矣!琴者,禁也,搃樂之主,氣略乾坤。上以應神明,下以和風俗。況人心五常,天性者也。夫宮聲之感情也,其意悲楚;商聲之感情也,其意優逸踈達;角聲之感情也,其意歡和;徵聲之感情也,其意凄涼;羽聲之感情也,其意流平。此之謂也![18]

姚兼濟的老師石荊山,為唐代文人獨孤及所重,或為獨孤及的門客。相關記載亦見于《蘇州府志》:

石荊山,吳人,善琴,為獨孤臺州所重,召與之游。荊山于琴博而熟,故重之,荊山每操,常以十合小豆為準,盡一升而移品。[16]

獨孤及(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進士,唐代宗時召為左拾遺,改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徙常州刺史。[19]4990-4993獨孤及以文章名于肅宗、代宗之世,與蕭穎士齊名,其文寬暢博厚,長于議論,因其“辭體近雅,一時英俊皆師焉”[20],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之一。獨孤及亦好鼓琴,嘗抱琴登馬退山,有詩曰:

寒泉得日景,吐溜鳴湔湔。舉酒勸白云,唱歌慰頹年。微風度竹來,韻我號鐘弦。一彈一引滿,耳熱知心宣。曲終余亦酣,起舞山水前。人生幾何時,太半百憂煎。今日羇愁破,始知濁酒賢。[21]

從獨孤及的詩來看,頗有曠達之度。他常出游,在山林之間鼓琴賦詩。如天寶十三年(755)六月,獨孤及新中進士不久,為華陰尉,與臨汝令裴冀等在華山宴集。其時二三好友,童子六七人,“挈長瓢,荷大壺,以濁醪素琴,會于黃神之谷”。華山風景絕佳,至山頂,在白云之間,彈琴詠歌,醉酒賦詩,放浪于形骸之外,寄情于天地之間,真可謂心意自得:

想夫君俟我于花峰,下碧空而嬋娟,愛而不見,搔首空山。然后靡靈草以為席,傾流霞而相勸。楚歌徐動,沂詠亦發,清商激于琴韻,白云起于筆鋒。是日也,高興盡而世緒遣,幽情形而神機王。頹然覺形骸六藏,悉為外物,天地萬有,無非秋毫。亦既醉止,則皆足言,以志仙跡,且旌吾友嘉會之在山也。[22]

上元二年(761)十二月十五日,獨孤及在蘇州虎丘山,“琴壺以宴朋友,嘯歌以展霞月”,是日,和氣滿谷,陽春逼人,賓主共八人,醉罷皆賦詩。其時,“銜流霞之杯,而群嬉乎其中,笑向碧潭,與松石道舊。兕觥既發,賓主醉止,狂歌送酒,坐者皆和”[23],等吳趨數奏,即云去日沒,梵天月白,萬里如練,松陰依依,狀若留客。

到了晚年,獨孤及更加嗜琴了,得了眼病,他也不肯治,為的是能聽琴更加專注[19]4993。而彈琴的那個門客,或許就是石荊山了。

此外,唐文宗時的古琴待詔賀若夷(朱長文《琴史》作賀若存),曾為宰相王涯(764—835)的門客。王涯博學工文,收藏字畫頗豐,亦精于音樂,喜好古琴,所居“別墅有佳木流泉,居常書史自怡,使客賀若夷鼓琴娛賓”[24]。太和九年(835)十一月,因“甘露之變”,王涯為禁軍抓獲,后被腰斬,場面十分慘烈。賀若夷則成為文宗時頗為受寵的待詔。

另一名晚唐時的琴待詔王敬傲,自德宗、順宗以來,四代為宮廷琴棋待詔。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因黃巢之亂,王敬傲和很多長安士大夫一樣,曾“避地北游”,旅居鄴中(今河北臨漳)多年,后成為成德節度使王镕(873—921)的琴客。王敬傲常在王镕府上彈琴弈棋,“歲時供給,莫不豐厚”[25]。

當然,唐代最著名的“琴客”,無疑當屬董庭蘭。

二、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庭蘭與唐代文人之交游

董庭蘭(約695—765),隴西(今甘肅省)人,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琴家。當時的琴壇,盛行的是沈家聲和祝家聲,據朱長文《琴史》卷四,大約在武則天時代,董庭蘭曾向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了這兩家的聲調,并把他所擅長的《胡笳》曲整理為琴譜。陳懷古將其琴譜傳于庭蘭,有贊善大夫李翱為之作序。

李翱(772—841),字習之,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系涼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孫,北魏司空李沖十世孫,貝州司法參軍李楚金之孫。貞元十四年(798)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考功員外郎、禮部郎中、廬州刺史、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山南東道節度使等。李翱是韓愈的學生,曾從其學古文,兩人亦師亦友,崇儒斥佛,推行古文運動。李翱善琴,這篇序文今已不存。但宋人所編《崇文總目》中有《琴譜調》五卷,稱可能是李翱所傳:

《琴譜調》五卷,不著撰人名氏。雜錄琴譜大小數曲,其前一大曲亡其名,舊本或云李翱,用指注與諸琴法無異,而云翱者,豈其所傳歟。[26]①《永樂大典》引《宋志》作《琴譜調》三卷,《文獻通考》同。

李翱和董庭蘭非同時代人,可知此譜刊印時,董庭蘭已不在世了。

除了古琴之外,董庭蘭還擅長吹奏篳篥。他和唐代不少文人都有著很深的友情,如李頎、高適、房琯等。

唐人李頎(690—751),是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曾任新鄉縣尉。李頎是一個心懷濟世理想的有志之士,但一生并不得志,最終選擇了拋卻塵世,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其詩文之中,既表現了兼濟天下的人文精神,又有寧靜恬淡的隱逸高情。李頎好琴,所寫的《琴歌》一詩,是唐人詠琴詩中的名篇: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吿云山從此始。[27]

在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①《文苑英華》卷三三四題作《聽董庭蘭彈琴兼寄房給事》。據程千帆《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詩題校釋》(《古詩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題當作《聽董大彈胡笳聲弄兼寄語房給事》。[28]一詩中,他對董庭蘭的琴藝有著十分生動的描述: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凈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29]②標題一作《聽董庭蘭彈琴兼寄房給事》。

題中的房給事指房琯,給事中是一種官職,一般常侍帝王左右,唐時為門下重職,在正五品上。據《舊唐書·房琯傳》,他是在天寶五年正月,任職給事中[30]③原文:“天寶元年,拜主客員外郎。三年,遷試主客郎中。五年正月,擢試給事中,賜爵漳南縣男。”。另據《資治通鑒》,天寶六年正月,“給事中房琯坐與適之善,貶宜春太守”[31]。如此,便可知李頎聽董庭蘭彈《胡笳》,是在天寶五年(746)五月至六年(747)正月前。而正是李頎的這一首聽董庭蘭彈《胡笳》的詩,使得后人在關于《胡笳》作者論爭之時,很多人認為是董庭蘭創作了《胡笳》。應當說,董庭蘭在琴曲《胡笳》譜的改編和傳播過程中,的確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個和董庭蘭有過交往的是唐代詩人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便是他在《別董大二首》詩中的名句:

十里黃云白日曛④十里:《唐詩選》殘卷作“千里”。,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32]

高適(約704—765),字達夫、仲武,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按周勛初《高適年譜》[33],此詩作于天寶六年(747),高適48歲⑤劉開揚《年譜》認為是44歲。[34]。高適的前半生,奔波于長安、淇上、洛陽之間,卻困頓依舊,問津無門。幽居靡悶之中,只能寄情山水。

高適和房琯是有交游的。然而,這一年,房琯已被貶為宜春太守,董庭蘭也離開了長安。寒風凜冽的冬天,董庭蘭和郁郁不得志的高適在睢陽相遇,兩顆落寞的心互相慰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于是,高適寫下了這兩首詩。

然而,此詩在敦煌出土的“伯2552敦煌唐詩選殘卷”抄本中題作《別董令望》。因此,岑仲勉《唐人行第錄》將李頎詩中的“董大庭蘭”與高適詩中之“董大”分列,后者謂“惟名未之詳”。[35]徐俊的《敦煌詩集殘卷輯考》認為這樣的做法“極為審慎”,認為高適詩中的董大當為董令望,“董庭蘭為房琯所昵之琴工,與高適詩中所別之董令望身份不合,當非同一人”。[36]周勛初則認為上述第一首高適慰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指明了董大的身份,一無官職,二非名流,而海內知名,與董庭蘭身份相合。但第二首則作自憐之語,失神落魄,說明高適此時猶未出仕。故第二首不能確認董庭蘭一名董令望。[37]也有人認為此詩作于房琯辭世后,大體在廣德二年。[38]但問題是,高適早年不得志,安史之亂后崛起,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統帥大軍,討伐永王李璘。后又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廣德二年(764),已入朝為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因此,此時又怎么可能“今日相逢無酒錢”之慨呢?

因此,筆者認為,此詩中的“董令望”或“董大”,應當就是董庭蘭,“令望”或為董庭蘭之字號。他和高適相遇時間是在天寶六年。理由如下:

首先,董庭蘭的琴藝在當時享有盛譽,蜚聲海內,如周勛初所言,其詩中第一首所言與董庭蘭身份是相合的。

其次,周勛初認為第二首與董庭蘭身份不符,不能確認詩中的董令望是董庭蘭。但是,董庭蘭至房琯門下是在晚年。唐代琴待詔薛易簡曾評價董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20],可知董庭蘭的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是十分的落魄和貧困。天寶五年是董庭蘭剛進入房琯門下不久,但房琯不久即被貶至宜春做太守,董也離開了長安。故和高適相遇時,高適才有詩中“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之感嘆。

其三,從高適的詩來看,他和房琯很早就認識。如他寫的《同房侍御山園新亭與邢判官同游》詩:

隱隱春城外,蒙籠陳跡深。君子顧榛莽,與言傷古今。決河導新流,疏徑蹤舊林。開亭俯川陸,時景宜招尋。肅穆逢使軒,夤緣事登臨。忝游芝蘭室,還對桃李陰。岸遠白波來,氣暄黃鳥吟。因睹歌頌作,始知經濟心。灌壇有遺風,單父多鳴琴。誰為久州縣,蒼生懷德音。[39]

據《房琯行年考》,這首詩是房琯從浙江鹽官縣令復任宋城令后高適所作,時間是在開元二十八年(740),房琯40歲[40]。同年,高適還寫了《送蕭十八與房侍御回還》。而高適本人也好琴,之前是在房琯府上是有可能聽過董庭蘭彈琴的。如高適“橫琴了無事,垂釣應有以;高館何沉沉,颯然涼風起”[41];“游子益思歸,罷琴傷解攜;出門盡原野,白日黯已低”[42];等等。

此外,唐代詩人崔玨,字夢之,系清河 (今山東武城)人,寄家荊州(今湖北江陵)。他的《席間詠琴客》一詩很有名: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43]①朱長文《琴史》引此詩,作:“七條弦上五音寒,此樂求知自古難。唯有開元房太尉,始終留得董庭蘭。”

崔玨詩中的房次律,指的正是唐代宰相房琯,然而,崔玨與董庭蘭并非同時代人,和董庭蘭并沒有交往。崔玨是宣宗大中年間進士,后出為淇縣令,遷侍御史,因其二子作惡,被刑殺。崔玨與李商隱以詩交,因寫有《和友人鴛鴦之什》詩著稱,時號“崔鴛鴦”。崔玨曾為宰相崔鉉幕僚,然時與袁充不和,后被崔玨一起薦之入朝,崔玨任校書郎。因崔鉉好琴,一次,有琴客謁見崔鉉,崔鉉對其琴藝十分賞識,便讓人把崔玨請來一起賞琴、賦詩,崔玨因心懷怫郁,便寫了此詩泄憤,讓與房琯一樣同為宰相的崔鉉十分難堪和惱怒。

而董庭蘭的一生,注定和房琯是有著難以割舍的聯系。

三、董庭蘭與房琯琴事述考

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緱氏(今偃師緱氏鎮)人,父房融,武則天時任正諫大夫,長安四年(697)拜相。少年時的房琯聰明好學,風儀沉整,因家族之恩蔭成為弘文館學生。9歲時,房融被中宗李顯貶至高州,房琯因此輟學弘文館。不久,父卒。玄宗先天元年(712),房琯與呂向②呂向(?—742),字子回,涇州(今陜西長武)人,玄宗朝十八學士之一。少年喪母,由外祖母撫養成人,隱于陸渾山。好讀書,博通今古,長于書法,工草隸,能一筆環寫百字,世號“連錦書”。開元十年(722),召入翰林,兼集賢院校理,侍太子及諸王為文章。正言直諫,經常評議朝政。玄宗派使者挑選女子以充后宮,他上奏《美人賦》以諷。玄宗接受,升其為左拾遺。玄宗多次到渭川打獵,呂向又獻詩規諷,玄宗將其文鐫于山岳石上,引以為戒。后遷中書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贈華陰太守。曾與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等對李善《文選》重為詁解,時號《五臣注》。[44]隱遁于陸渾山(在今洛陽),潛心讀書,歷時十余年。開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欲封禪泰山,房琯撰《封禪書》進獻,得中書令張說賞識,舉薦為秘書省校書郎。其后歷任馮翊、盧氏、湖城、閿鄉等地縣令。開元二十二年(734),遷監察御史,不久,因鞫獄不當,被貶。其后,歷任建德、慈溪、鹽官(皆在浙江)等地縣令,再遷宋州宋城(在今河南商丘睢陽)、濟源(今河南)等地縣令。

唐玄宗天寶元年后,歷任主客員外郎、主客郎中。天寶五年(746)正月,擢給事中。因房琯具有繕理廨宇之能,任驪山“溫泉宮”繕理史,所修建的,即后來的華清宮。天寶六年(747)正月,因李林甫構陷,與左相李適之、刑部侍郎韋堅等,被貶宜春太守。其后歷任瑯琊、鄴郡、扶風三地太守。所到之處,因其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愛戴。

天寶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幸蜀(圖2)。七月,房琯在普安郡(今四川劍閣)謁見玄宗,即日被任命為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到達成都后,又加勛官銀青光祿大夫。玄宗三子李亨(711—762)是在這一年的七月十二日,在靈州(今寧夏靈武)即位的,史稱肅宗。隨后,玄宗派韋見素、房琯、崔渙等奉傳國寶、玉冊詣靈武傳位。到了十月,肅宗率三軍戰于青坂、陳濤斜(今陜西咸陽附近),兵敗。

圖1.房琯像,清殿藏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2. [唐]李昭道 (傳)《明皇幸蜀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至德二年(757)五月,房琯被貶太子少師。十二月,又加金紫光祿大夫,進封清河郡公。至德三年(758)六月,再貶邠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四月,改禮部尚書。八月,轉漢州刺史。寶應二年 (763),房琯又拜特進、刑部尚書。八月,卒于閬州僧舍,享年67歲,贈太尉。[45]

房琯好琴,董庭蘭曾為其門客。關于董庭蘭為房琯琴客的時間,從房琯的生平來看,他早歲輾轉馮翊、盧氏、湖城、閿鄉、建德、慈溪、鹽官、宋城、濟源等地任縣令,職位不高,不可能養琴客。然而,房琯與董庭蘭是一種士人之間的知己關系,兩人在一生中有著難以割舍的聯系。董庭蘭早年是山林隱士。薛易簡曾說:“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貌古心遠,意閑體和。撫弦韻聲,可以感鬼神矣。”[20]他投奔房琯的時間大約是在天寶五年(746),房琯任給事中的時候。期間,李頎聽董庭蘭彈《胡笳》,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中有“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語,寫的正是房琯淡泊名利,“日夕望君抱琴至”的心情。

然而,一年以后,房琯即被貶至宜春做太守。是年冬天,董庭蘭遇高適,高適寫下了《別董大》詩,并發出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千古贊嘆。其后,房琯在各地做太守,董庭蘭應當是沒有跟隨。

安史之亂后,房琯拜相。其時的房琯,位高權重,董庭蘭再次成為房琯的琴客。《舊唐書·房琯傳》中有這么一段記載:

聽董庭蘭彈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蘭以見琯,自是亦大招納貨賄,奸贓頗甚。顏真卿時為大夫,彈何忌不孝,琯既黨何忌,遽托以酒醉入朝,貶為西平郡司馬。憲司又奏彈董庭蘭招納貨賄,琯入朝自訴,上叱出之,因歸私第,不敢關預人事。諫議大夫張鎬上疏,言琯大臣,門客受贓,不宜見累。二年五月,貶為太子少師,仍以鎬代琯為宰相。[46]3323

上述《舊唐書》所載房琯經常聽董庭蘭彈琴,曾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通過董庭蘭以見房琯,董庭蘭因此而招納貨賄,奸贓頗甚。后來,法司彈劾董庭蘭,房琯入朝自訴,被唐肅宗斥退。五月,唐肅宗任命諫議大夫張鎬為宰相,將房琯貶為太子少師,擔任散官。因此,一般認為,房琯被貶與董庭蘭有關。

對此,杜甫亦的確曾撰文《奉謝口敕放三司推問狀》,為房琯和董庭蘭辯護:

竊見房琯以宰相子,少自樹立,晩為醇儒,有大臣體。時論許琯必位至公輔,康濟元元。陛下果委以樞密,眾望甚允。觀琯之深念主憂,義形于色,況畫一保泰,素所蓄積者。已而琯性失于簡,酷嗜鼓琴。董庭蘭今之琴工,游琯門下有日,貧病之老,依倚為非。琯之愛惜人情,一至于玷污。臣不自度量,嘆其功名未垂,而志氣挫衂,覬望陛下棄細錄大。所以冒死稱述,何思慮始竟,闕于再三。陛下貸以仁慈,憐其懇到,不書狂狷之過,復解網羅之急,是古之深容直臣,勸勉來者之意。天下幸甚!天下幸甚!豈小臣獨蒙全軀就列,待罪而已。無任先懼后喜之至,謹詣合門,進狀奉謝以聞。

至德二載六月一日,宣議郎行在左拾遺臣杜甫狀進。[47]

房琯,是杜甫年輕時候的布衣之交,兩人一直有著深厚的友情。杜甫是一個入世情懷很深的儒家士子,“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始至終是他的政治理想。只惜他的一生,無論如何努力,都無從扭轉失意而坎坷的仕途。在長安潦倒十年之后,又逢安史之亂,杜甫一度被叛軍俘獲。后從長安逃出,到了鳳翔,經宰相房琯的推薦,終于被剛登基的唐肅宗授為左拾遺。左拾遺這個官職,就是負責向皇帝諫言獻策。雖然職位較低,只是八品,但畢竟是帝王近側的臣子,這或許已是杜甫仕途的頂峰。不過,僅僅過了一個多月,杜甫便因為這個推狀,不僅沒救下房琯,反而招致肅宗猜疑而被冷落貶斥,險些鋃鐺入獄。御前的仗義執言,終究讓杜甫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終結了!

疏救房琯事件對杜甫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后,忠而被貶使得杜甫心里是十分的憤懣:“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48]乾元元年(758),杜甫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而華州地方官對他歧視和擠兌更令他憂懼和傷懷:

空外一鷙鳥,河間雙白鷗。飄飖搏擊便,容易往來游。草露亦多濕,蛛絲仍未收。天機近人事,獨立萬端憂[49]。

一年以后,乾元二年(759)七月, 杜甫棄官離開了華州, 攜家來到秦州(今甘肅天水)。不久,杜甫又奔蜀,在朋友幫助下,幽居成都草堂,期間屏退宦游,悠閑自適, 直至肅宗駕崩。他曾在詩中感嘆“六翮曾經翦,孤飛卒未高”,謂自己因房琯事遭貶,如同飛鳥被摧剪了勁羽,終難高飛;“猶含棟梁具, 無復霄漢志。良工古昔少, 識者出涕淚”。可以說,這件事對杜甫的人生、事業、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摧殘。

大歷五年(770)冬,在由潭州前往岳陽的途中,一代詩圣凄涼地客死于舟中。

明人盧世?評價此事:

子美千古大俠,司馬遷之后一人,子長為救李陵,而下腐刑,子美為救房琯,幾陷不測,賴張相鎬申救獲免,坐是蹉跌,卒老劍外,可謂為俠所累。然太史公遭李陵之禍而成《史記》,與天地相終始,子美自《發秦州》以后諸作,泣鬼疑神,驚心動魄,直與《史記》并行,造物所以酬先生者,正自不薄。[50]

當然,房琯被罷相不僅是董庭蘭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房琯是安史之亂后,由唐玄宗在危難之中所命之宰相,也是深得玄宗信任的賢臣和舊僚。肅宗在靈武即位,當時玄宗并不知道。一個月以后,肅宗使者到蜀,玄宗方知太子早已登基。雖為父子,其實也是有嫌隙的。肅宗是不太可能再重用房琯這樣的舊部。且當時,在房琯周圍,聚集了一些正直、耿介又有才學的士人,他們“恩榮同拜手,出入最隨肩;晚著華堂醉,寒重繡被眠;轡齊兼秉燭,書枉滿懷箋”[51],這讓肅宗警覺并深感不安。房琯被貶時,肅宗在《貶房琯劉秩嚴武詔》的開篇,就是“崇黨近名,實為害政之本。黜華去薄,方啟至公之路”,說他們“潛為交結,輕肆言談,有朋黨不公之言”[52]。應當說,這是導致房琯被貶的主要原因。乾元元年(758)六月前后,房琯、賈至、嚴武、劉秩、杜甫、韋陟等人,相繼被貶黜。所謂董庭蘭納賄之事,只是一個借口。故房琯自訴,肅宗便將他叱出去了。而杜甫本身就是房琯舉薦,此時再去辯解疏救,這本身就違忤了肅宗,在某種程度上是觸犯了肅宗的政治利益,如此,便“受到來自最高權力層的打擊, 這種打擊當然是比較致命的”[53]。

其二是房琯的疏于政事。對此,《舊唐書》也有記載:

琯又多稱病,不時朝謁,于政事簡惰。時議以兩京陷賊,車駕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當主憂臣辱之際,此時琯為宰相,略無匪懈之意。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46]3322

司馬光《資治通鑒》和《舊唐書》的說法相類似,甚至認為房琯被免相,已是從輕處理了:

房琯性高簡,時國家多難,而琯多稱病不朝謁,不以職事為意,日與庶子劉秩、諫議大夫李揖,高談釋、老,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庭蘭以是大招權利。御史奏庭蘭贓賄,丁巳,罷琯為太子少師。房琯既敗師而不思補過。罷之為散官,猶輕典也。[54]

其三是政敵的不滿和構陷。至德元年(756),南海太守賀蘭進明①賀蘭進明:生卒年不詳,開元十六年(728)進士,歷任主客員外郎、信安郡太守。安史之亂起,遷北海太守,因守城無績,治軍失律而罷職。至德元年(756),轉赴靈武唐肅宗行在,被任為河南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出守臨淮。至德二年(757),叛軍圍困睢陽,守將張巡派人求援,賀蘭進明嫉張巡聲威,擁兵坐視,致使睢陽陷落,張巡被害。乾元二年(759),又因依附第五琦,被貶為溱州司馬。赴靈武唐肅宗行在,深得肅宗信任。肅宗指令房琯授賀蘭進明以御史大夫一職,但房琯卻任命他為代理御史大夫。這讓賀蘭進明十分不滿,便向肅宗進讒,稱房琯性情疏闊,好為大言,“非宰相器”,并說了肅宗與“枝庶”爭太子時,房琯不忠于肅宗的一些事,這亦令肅宗反感和提防。

朱長文在《琴史》中也提出賂謝之事,乃房琯的政敵所為:

唐史謂其為房琯所昵,數通賄謝,為有司劾治,而房公由此罷去。杜子美亦嘗云:而薛易簡稱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貌古心遠,意閑體和。撫弦韻聲,可以感鬼神矣。天寶中,給事中房琯,好古君子也,庭蘭聞義而來,不遠千里。

余因此說,亦可以觀房公之過而知其仁矣。當房公為給事中也,庭蘭已出其門,后為相,豈能遽棄哉?又賂謝之事,吾疑譖琯者為之,而庭蘭朽耄,豈能辯釋?遂被惡名耳。房公貶廣漢,庭蘭詣之,公無慍色。[20]

清人錢謙益對朱長文此條評價很高,認為“薛易簡以琴待詔翰林,在天寶中,子美同時人也,其言必信。伯原《琴史》,千載而下,為庭蘭雪此惡名,白其厚誣,不獨正唐史之謬,兼可以補子美之闕矣。”[55]

正由于房琯被貶,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故房琯當年也無怪罪董庭蘭之意。朱長文在《琴史》中也說,房琯任漢州刺史時,“庭蘭詣之,公無慍色”[20]。

董庭蘭的弟子有鄭宥、杜山人。鄭宥擅長“沈家聲”和“祝家聲”,史載他的聽覺十分敏銳。唐人李肇《唐國史補》中,有一段關于鄭宥的記載:

張相弘靖少時夜會名客,觀鄭宥調二琴至切,各置一榻,動宮則宮應,動商則商應,稍不切,乃不應。宥師董庭蘭,尤善泛聲、祝聲。[56]

鄭宥在唐天寶時擢書判拔萃科,上述《國史補》所載,又為宋代《太平御覽》卷五七九、《太平廣記》卷二〇三所引。而聽鄭宥彈琴的張弘靖(760—824)是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縣)人,他本人和祖父張嘉貞 (665—729)、父親張延貞(726—787),皆為唐代宰相,時有“三相張家”之稱。

至于鄭宥,《文苑英華》卷五一二存有他的一篇《對字詁判》,可知他與左光嗣、裴騰、張巡、呂因、王釗同對,均玄宗朝人,另在《全唐文》中有《甲書字詁所由計功不及日請科罪不伏訴云紙類不同》。

此外,唐人李端有《送鄭宥入蜀迎覲》②[唐]李端《送鄭宥入蜀迎覲》:“寧親西陟險,君去異王陽。在世誰非客。還家即是鄉。劍門千轉盡,巴水一支長。請語愁猿道,無煩促淚行。”[57]《重送鄭宥歸蜀因寄何兆》③[唐]李端《重送鄭宥歸蜀因寄何兆》:“黃花西上路何如,青壁連天雁亦疏。為報長卿休滌器,漢家思見茂陵書。”[58]詩,可知他與李端同時,為玄、肅、代宗間人,是為蜀人。

董庭蘭的另一個弟子是“杜山人”,擅長彈奏《胡笳》,唐人戎昱在《聽杜山人彈胡笳》中寫道:

綠琴胡笳誰妙彈,山人杜陵名庭蘭④山人杜陵名庭蘭:《唐詩品匯》作“山人杜陵董庭蘭”,見[明]高棅輯《唐詩品匯》卷三十三,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杜君少與山人友⑤杜君少與山人友:《文苑英華》作“杜君少與人友支”,見[宋]李昉輯《文苑英華》卷二百十二,明刻本。《唐詩品匯》作“董君少與山人友”,見[明]高棅輯《唐詩品匯》卷三十三,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山人沒來今已久。當時海內求知音,囑付胡笳入君手。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座中為我奏此曲,滿堂蕭飋如窮邊。第一第二拍,淚盡蛾眉沒蕃客。更聞出塞入塞聲,穹廬氈帳難為情。胡天雨雪四時下,五月不曾芳草生。須臾促軫變宮徵,一聲悲兮一聲喜。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回鶻數年收洛陽,洛陽士女皆驅將。豈無父母與兄弟,聞此哀情皆斷腸。杜陵先生證此道,沈家祝家皆絕倒。如今世上雅風衰,若個深知此聲好。世上愛箏不愛琴,則明此調難知音。今朝促軫為君奏,不向俗流傳此心。[59]

此詩由于詩題“聽杜山人彈胡笳”與詩中“山人杜陵名庭蘭”“杜君少與山人友”句,有抵牾。從詩中看,“杜君”與“山人”是兩人。但詩題又是聽“杜山人”彈琴。對此,陶敏在《全唐詩人名匯考》中認為:杜君與山人實非一人,山人已逝,彈《胡笳弄》者乃杜君。而從“山人杜陵名庭蘭”者可知,山人乃董庭蘭,杜陵乃地名而非人姓名,杜君,乃從庭蘭學琴者,故題似當作《聽杜君彈胡笳》。[60]戎昱在詩中稱杜君“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還贊美他的琴藝“沈家祝家皆絕倒”。因此,鄭宥和杜君皆得董庭蘭之傳。

幾十年之后,元稹在桂府聽姜宣用雷氏金徽琴彈奏琴曲《小胡笳》, 稱其“驟擊數聲風雨回,哀笳慢指董家本。姜生得之妙思忖,泛徽胡雁咽蕭蕭”。[61]其時,董庭蘭的影響,已經蓋過了沈、祝兩家。

此外,《神奇秘譜》中有《頤真》一曲,傳為董庭蘭所作,但未經考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性影院|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国产精品xxx|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99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在线看国产精品|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97se亚洲综合|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www.日韩三级|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日韩欧美|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亚洲综合狠狠|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欧美不卡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少妇精品在线|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香蕉色综合|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 秋霞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久久精品电影|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