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羽,四川成都人,博士,北京舞蹈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藝術類人才培養特別項目”首屆國家公派留美訪問學者,美國舞蹈節藝術新聞學院(杜克大學)舞蹈批評項目訪問學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中國音樂劇協會理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3),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13),入圍“中國最具影響力人文社科青年學者”(2015),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本科論文優秀指導教師(2022、2023),北京高等學校優秀專業課主講教師(2020),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西方舞蹈史》主講教師(2023)。2008年以來,擔任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舞蹈、舞劇、音樂劇系列講座專家?!吨袊蟀倏迫珪返谌嫖璧笇W科編委、外國舞蹈分支副主編。
慕羽基于“全球視野、立足本土”的理念,嘗試做古今中西合璧的跨學科、跨媒介、跨文化的中國舞蹈審美文化研究。她雖然側重研究舞蹈創作,但并不主張“創作至上”“專業至上”,而是秉持“大舞蹈觀”,希望將舞蹈學研究與中國舞蹈行業、公共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聯系起來,踐行“學術服務于社會”的理念。2008年以來,慕羽多次獲得省部級、國家級科研項目資助,以及理論及評論獎項。
舞蹈研究代表書目:《潤物之道:文化力與中國舞蹈創作思潮》(2022,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中國舞蹈批評》(2020,上海音樂出版社)入圍2021年度中國文藝評論“年度推優”著作類,《中國當代舞蹈創作與研究——舞動奇跡三十年》(2009,中國文聯出版社)獲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音樂劇研究及其他代表書目:《音樂劇藝術與產業》《音樂劇與舞蹈》(2012,上海音樂出版社)、《愛上紐約 世界舞臺——紐約表演藝術之旅》(2016,商務印書館)等。
學術論文及評論寫作:在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等發表論文數十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舞臺藝術(音樂、舞蹈)》全文轉載論文10篇。
慕羽還不斷嘗試在“全媒體”和“全球在地化”時代下的舞蹈評論寫作,積極拓展舞蹈寫作的不同類型。從2004年開始發表大眾報刊舞評,并于2007年、2010年分別注冊了新浪博客和微博(@慕容習習)。于2005年、2007年分別擔任《舞蹈》雜志“舞蹈與音樂劇”(2005—2007)、“環球舞訊”(2007—2010)專欄主筆;2011年擔任北京青年國際戲劇節搜狐戲劇特約舞評人;2012年起曾先后擔任《都市快報》《文化月刊》專欄舞評人,擔任《藝術評論》榮譽作者(2013—2019)。2012年至今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委員會(CID)會員。2014年后,曾任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特約評論員,并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首屆特約評論員。2015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一本舞評文集《亦文亦舞 舞在當下》。2015年底推出“亦文亦舞”微信公眾號。2017年以來,多次參加美國舞蹈學協會(DSA)學術年會,做主題發言。2020年出版“史綱類”著作《中國舞蹈批評》,同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藝術學大系》課題組之《中國舞蹈藝術批評論綱》負責人。2021年至今,擔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舞臺藝術委員會委員,同年受邀參與中國文聯和中國評協《文藝評論概要》教材的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