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埃爾諾(以下簡稱埃爾諾)是一位法國當代作家。1974年,她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生涯,出版了第一部小說《空衣櫥》。她擅長“以自己的生活為素材來創作”,其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傳體小說。2008年,她的代表作《悠悠歲月》出版并為她贏得了瑪格麗特·杜拉斯文學獎。這是一本她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醞釀的書。作為幾十年精雕細琢的成果,《悠悠歲月》被學者們稱為埃爾諾的“集大成之作”(roman total)。在書中,她突破了自傳寫作的傳統規矩,通過運用一種獨特的敘事風格,將個人記憶與她那個時代人們的集體記憶相融合。
小說從一些沒有順序的句子開始,那些經典的老電影畫面、刻畫那個時代的格言、當時的名人等。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都是零碎的和典型的畫面。這種開篇為整本書的敘事節奏奠定了基礎。在書的主體部分,作者采用了“攝影式”的敘述技巧來講述故事,通過14張照片來講述一位法國女性近70年的人生。自童年至衰老,過去的記憶繼續在她的腦海中浮現,她意識到所有存在于過去的事物都會迅速消失,沒人會記得它們。
“敘事學”一詞由法國文學理論家茨維坦·托多洛夫在1969年提出[1]。受俄國形式主義的影響,在結構主義發展的背景下,敘事學逐漸建立起來。法國文學批評家和理論家熱拉爾·熱奈特(以下簡稱熱奈特)是這一領域的重要人物之一。1972年,熱奈特出版了《敘事話語》[2]。該書以法國小說《追憶似水年華》為研究對象,總結了許多敘事學理論,特別是敘事視角和敘事時間。在此基礎之上,本文將從敘事者、敘事視角和敘事時間三個方面來解讀埃爾諾的《悠悠歲月》[3]。
1 《悠悠歲月》的敘事者——無人稱敘事
在任何故事中,敘述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明確的是,敘述者并不等同于作者。作者是創作作品的人,而敘述者是講述故事的人。即便是在自傳體小說中,作者與敘述者幾乎是同一人,但兩者依然存在差異。敘述者通??梢苑譃閮煞N類型:第一人稱敘述者,以“我”來講述故事;第三人稱敘述者,以“他/她/他們”來講述故事。然而,這種分類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質疑。法國作家、思想家羅蘭·巴特提出,除了人稱系統外,還有一種無我敘述系統。在這種敘述中,敘事不再使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而是使用“我們”或“人們”這樣的表達方式。在這種敘述中,故事的歸屬并不明確,唯一能確定的是它確實發生過。不同類型的敘述者對敘事結構、人物角色和小說理解產生不同的影響。
《悠悠歲月》是一本自傳體小說,埃爾諾將其定義為“無人稱自傳”或“社會自傳”。這一定義有兩層含義。首先,她在這部作品中幾乎不使用確指的人稱代詞。敘述者通常使用“我們”和“on”(在法語中可以指任何人的人稱,可以理解為巴特所說的“人們”),只有在指代女主角時使用“她”。其次,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埃爾諾試圖通過個人記憶來構建和展現集體記憶。
無人稱敘事在自傳體小說中的使用顯得尤為獨特。對于《悠悠歲月》的敘述者來說,她所講述的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她無法改變這些事件。因此,作者選擇這種敘事方式來講述她的過去記憶。首先,它可以表現一種集體性。在無人稱敘事中,讀者無法知道故事屬于誰。如果敘述者想喚起讀者的共鳴,她必須選擇那些典型的、廣為人知的并具有時代特征的事件。其次,敘述者“融入了群體的價值觀”。無人稱敘事需要某種形式的“自我放棄”。雖然是一本自傳,但敘述者需要將自己的主觀性轉化為客觀性。
2 《悠悠歲月》敘事視角——女性敘事
一般來說,敘事視角指的是敘述者或人物在觀察他們的世界或故事時所處的角度。實際上,嚴格來說,敘事視角屬于人物的視角,而敘述者的視角應稱為敘事聲音?!队朴茪q月》通過展示十幾張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娓娓道來的筆觸,勾勒出一位法國老婦人的滄桑回憶。故事中的女主角即照片中的女性。照片背后隱藏著她從出生到老年的整個人生。這意味著在整篇敘事中,女主角的視角是我們看到世界的唯一依據。而且,因為這個視角極具時代代表性,它不僅屬于女主角,也代表了那個時代所有法國女性的視角。
女主角出生于1940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從1949年她9歲那張照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的性別意識的初步萌芽。作者多次暗示,她開始關注自己的身材,她渴望像《電影世界》(Cinémonde)雜志中的明星一樣擺姿勢,逃避那個“令她感到羞辱的、微不足道的”女孩身體。隨著她的成長,她開始渴望獨立,為了展現出這一點,她喜歡模仿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的發型。然而,在她的未來中,兩個目標并存:一方面,她渴望變得瘦弱和金發,另一方面,她渴望自由、獨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她內心的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心智尚未成熟的她既渴望成為獨立女性,又暗暗地會被社會目光驅使著去滿足社會對女性的期望。
第8張照片拍攝時,她已結婚,孩子和丈夫也開始出現在照片中。這些照片不再僅僅是她個人生活的記錄,而是家庭生活的檔案。照片中的她看起來很幸福,她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可她也意識到她的“自我”正被削弱,她不再夢想成為像西蒙娜·德·波伏娃那樣的女性。婦女解放運動傳到了她所在的鄉村,她也積極參與了游行??僧斔氐郊抑校夥诺臎Q心變成了對家庭的愧疚感。仿佛,她的解放就是對家庭的背叛,是丈夫和孩子不再幸福的罪魁禍首。埃爾諾讓讀者看到,女性解放的道路總是一步三回頭,以愛為名的牽絆恰恰成了解放的阻礙。
在整篇敘事中,女主角甚至沒有名字,她只被稱為“她”。因為“她”是誰并不重要,“她”是女性的代名詞。女性視角貫穿整篇文本,在塑造女性角色和構建小說主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人物塑造依賴于女性視角?!队朴茪q月》借助女性視角,女性內心的想法得到了細致入微的展現。例如,自卑的青春少女、忙碌于家庭生活的母親等形象的建立都得益于女性視角的刻畫。其次,女性視角的內在焦點縮短了人物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采用這種視角敘事時,可以多描述人物熟悉的事物,對不熟悉的事物保持沉默。這使得讀者可以完全從女性角色的視角看世界,并感同身受地體驗她們的內心沖突。此外,女性敘事給了女性發聲的機會。埃爾諾是為提升人們對女性痛苦的認識并倡導女性解放的作家之一。直到19世紀70年代,“女性文學”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婦女解放運動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女性視角有助于深化社會對女性的真實想法的理解,并有助于解放更多女性的思想。
3 《悠悠歲月》的敘事時間——非線性與碎片化的敘事
敘事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時間是敘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研究一個敘事的時間順序,熱奈特總結道,“就是將敘事中的事件或段落的順序,與這些事件或段落在歷史中實際發生的順序進行對比,后者要么在敘述中顯式指出,要么通過某些間接的線索可以推斷出來。”通常,人們認為大多數敘事遵循時間的順序。但事實上,在復雜的敘事中,時間的順序常常并不嚴格遵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倒敘。敘事順序是顛倒的,但敘事時間可以是完整的。第二種是無序敘事。敘事時間被打斷,“時間的完整脈絡并不存在”。
《悠悠歲月》中的敘事時間非常獨特。它采用一種照片時間順序。故事的時間完全依賴于書中14張舊照片的拍攝時間。這些是時間“點”,而不是一個連續的“線”。例如,“一張彩色照片:一位女性,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和一位男性……背后寫著:西班牙,1980年7月?!北M管兩張照片之間有較長的間隔,這些時間“點”仍然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然而,在兩個點之間,事件的描述和作者的評論并不遵循時間的順序。她隨意地組織事件的順序,這些事件之間的聯系顯得模糊。敘事有些不合邏輯,我們稱這種敘事是非線性的。故事也因此被分割成若干部分,零散的圖像仿佛電影剪輯一樣呈現給讀者。
每一個敘事都有節奏。例如,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戲劇性的場景往往緊隨長時間的靜態描述;有時,時間的流逝也會顯得非常迅速,如“五年后……”。這個例子是了解敘事持續時間的典型案例。根據熱奈特的觀點,“敘事速度由故事的持續時間與文本長度之間的關系來定義?!备啙嵉卣f,在敘事中,作者有時用數百頁來講述發生在一天的故事;有時用不到一頁的篇幅來講述跨越一個世紀的故事。敘事中存在多種可能的速度:當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相等時,稱為“場景”。如果敘事時間比故事時間短,稱為“概括”。相反,就是“延遲”。如果沒有任何敘事來講述已發生的故事,就是“跳躍”。如果故事時間不存在,只有敘事時間,那就是“暫停”。《悠悠歲月》的敘事持續時間變化多端,敘事的速度因此時快時慢。在大多數情況下,作者用極簡的篇幅來講述事件。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那個時代的全貌,敘述者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講述盡可能多的事件。因此,許多照片之間的事件被概括或省略了。這些便是“概括”或“跳躍”。在以下的例子中,敘述者僅用幾個詞來呈現某個事件。
(1)《特雷澤·拉昆》海報上的西蒙娜·西尼奧雷的臉。
(2)1952年,在呂爾斯的路上,與父母一起遇難的伊麗莎白·德魯蒙的形象。
(3)白黑相間的貓在注射麻醉藥后漸漸入睡時的目光。
這些句子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系,但在小說中,類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它們呈現了那個時代的標志性事件,簡短地呈現這些事件,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這使得敘事變得碎片化。敘述者也會通過“延遲”來強調某些事情。那些她認為重要的事件會被詳細講述。例如,她用了5頁紙來描述戰后節日的情景。一方面,這是為了突出這一時期對女主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展現了人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反應,也有助于體現反戰主題。
敘事時間不僅幫助突出小說的核心主題,還通過避免冗余的描述來塑造小說的節奏。此外,合理安排敘事時間還能夠提升敘事的效率,使其更容易吸引讀者。首先,小說中的時間順序是照片順序,照片的拍攝年份由敘述者自行選擇。因此,照片的年份本身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通過選擇特定年份的深刻記憶作為敘事焦點,敘述者過濾了非核心內容,兩性關系、戰爭與貧困等主題由此獲得更集中的表達空間。其次,為了讓讀者沉浸在那個時代,埃爾諾不僅需要突出時代的關鍵事件,還要盡可能全面地展示那個時代的氛圍。事實上,對于像《悠悠歲月》這樣的自傳體小說,要容納如此多的內容:政治、科技、女性解放、貧困等是非常困難的。為了重構一個共同的時間感,埃爾諾做了大量努力。她通過概括和跳躍加快了節奏:對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她用最簡潔的語言;對于不具有典型意義的內容,她選擇省略。同時,她用復述來展現人物內心的沖突,并詳細講述那些她認為非常重要的事件。因此,在不斷變化的時間中,《悠悠歲月》的敘事節奏得以形成。
4 結語
作為一本自傳體小說,《悠悠歲月》空前地采用了無人稱和碎片化的敘事方式,同時還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時間順序,弱化時間作用的同時強化了敘事的空間,使小說內容更加飽滿。獨特的敘事結構也讓作者實現了自我與集體的融合,透過一個人的人生,折射出萬千法國女性的解放歷程。
引用
[1] 胡亞敏.敘事學[M].第2版.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熱拉爾·熱奈特,著.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第1版.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 ERNAUX Annie.Les Années[M].The 1st edition. Paris: Gallimard,2008.
作者簡介:楊新宇(1999—),女,山東濰坊人,碩士,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