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船泊黃梅城下。李白上岸,坐進城內一家酒館,一番獨飲,出來時已是星斗滿天。酒家見他酒飲得多,叮囑他近旁就有客棧,住一宿再走。李白婉謝。
出川這一路,李白幾乎不住客棧,而是隨處找一戶人家或廟宇。二十四歲了,他一直在蜀地,那里雖然山河秀麗,但畢竟逼仄。多少回夢里,他化為一只鵬鳥,沿大江而下,一路御風擊浪,遨游若水江南,翱翔遼闊中原,又逆黃河而上,盤旋洛陽,飛越潼關,最后棲息在長安城最高的城樓上,鳥瞰皇都和大唐天下。
黃梅城已然沉入夜色,只有三兩家客棧透出昏黃的燈光。抬頭,繁星閃爍,顆顆跳躍,似天人擊劍起舞。一顆星腳下一滑,不小心跌落到城外的山頂上。“愿與星辰共舞。”李白大笑走去,不多時就來到山下。那顆跌落的星還未飛歸天上,依舊閃爍著迷人的光。李白拾級而上,到達山頂,才看清那是一盞掛在寺門上的油燈。
寺門大開,李白邁步走進,跨過百十級臺階,進入大殿。殿內空寂,燭光靜然,香氣裊裊。穿過殿堂,李白來到禪院。夜色迷蒙,竹樹森森,天地間只有枝上的鳥雀偶爾發出一聲鳴叫。左側有一間禪房還亮著燈。李白走去,輕叩柴門。
老和尚端坐蒲團上,雙目微閉,滿面慈善,大約在給對面的小和尚講經釋法。小和尚扭過頭來,白凈的臉上有笑意。
“師父,行路之人,欲借寶寺一宿。”李白恭敬道。老和尚微微點頭。小和尚起身,領他來到另一間禪房,旋即又送來熱水,細細交代幾句,帶上門走出去。
禪房溫和,李白卻不想睡去,待老和尚的燈也熄滅,悄然走出禪房。禪院愈發靜寂,鳥兒也已歇下。星光滿地,如積水,澄澈空明;又如一層薄薄的碎玉,輕柔潔凈。夜風微起,竹樹婆娑,于是積水流淌,碎玉輕漾,卻依舊寂然無聲。
深處還有一座樓,矗立在山尖上。李白快步走去,撩撥得滿地積水和碎玉一陣慌亂,旋又復于寂靜。
是一座藏經樓,并未上鎖,李白推門進入。上得一層,又一層,不記得究竟幾多層,終于來到頂樓。一條耀眼的星鏈橫亙眼前,是長江——不,是天上銀河。
“爾等聽取:天上人又如何?待我李白進得長安,定將爾等個個斬落!哈哈!”笑聲一出,滿空的星星立即安頓,滿院的鳥雀卻驚叫著四散逃開。
“師父,他是誰?”樓下,小和尚緊抓老和尚的衣角。老和尚雙手合于胸前,“他是天上人。”
“誰?誰在樓下說話?”李白忽又揚起長劍。
“阿彌陀佛,施主,是老衲和徒兒。”老和尚后退幾步,向樓上致意,“施主,夜深天涼,請下來歇息吧。”李白快步下樓,向老和尚深深一鞠躬:“晚生一時狂妄,又驚擾大師歇息,望大師見諒。”
“施主如此風骨,老衲目睹,實乃三生之幸。方才聽聞施主欲往皇都,當為出仕之計?”
“大師以為不妥?”
“無不妥,也無所妥。施主乃天上之人,哪堪……”老和尚輕輕搖頭,又微微一笑,“施主,請賜詩小寺。”
小和尚捧來紙筆。老和尚將紙鋪到地上,又雙手將筆捧到李白面前。李白道謝,接筆,彎腰,就著滿天星光,筆走龍蛇: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好一個‘恐驚天上人!”老和尚雙手捧詩,激動道,“施主方才樓上神姿,只怕已然驚恐了天上人。”
張愛國:中短篇小說發表于《小說選刊》《北京文學》等多家報刊,有作品被攝制為微電影或翻譯成日文,出版作品集8部。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