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麟
自駕游火爆并非偶然,它如同一座露出海平面的冰山,而它那隱藏于海平面之下的基座,正是由經濟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等多重因素所共同筑起的。
清明節是年后迎來的第一個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僅清明假期首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就已超過2.62億人次。一夜間,從山岳類景區、各大公園、露營地再到各地舉辦的賞花節都“長滿人”。
憑借靈活便捷、方便集體出行等特點,自駕游成為假日出行熱選。從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來看,清明假期首日,全國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超過2.05億人次,環比增長30.5%,比2023年增長72.5%,比2019年增長22.6%。
租車自駕游業務更是發展迅速,根據攜程租車數據,2024年清明節期間國內租車自駕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40%,海外租車自駕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65%。
近年來,自駕游已經成為國民旅游出行的主要選擇。自2017年起,全國自駕游人數占國內旅游人數的比重連續五年超過60%,《中國自駕車、旅居車與露營旅游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2022年全國自駕游人數占國內出游總人數的比重為74.8%。
這背后,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推動。
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足,游客對旅游體驗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Z世代”的年輕游客,他們不再滿足于以往去各個城市、景點打卡的傳統旅行模式,更具體驗感、更自由個性化的旅游方式成為首選。
“想去哪,就去哪。”自駕游滿足了人們探索未知和體驗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它讓游客更加自由化、個性化地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來安排行程,并且可以深入當地文化和自然景觀,享受沉浸式的旅游體驗,真正實現“我的旅行我做主”。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導航、住宿預訂、景點查詢等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提升了自駕游的便捷性。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自駕游提供助力。1月9日,乘聯會發布最新數據,2023年國內乘用車全年累計銷量達到2169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則在“2024中國商用車論壇”上透露,2024年1—2月,中國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6萬輛和57.5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9%和14.1%。由比亞迪打出7.98萬元一輛秦PLUS榮耀版的“王炸”,更是進一步掀起了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為自駕游提供了助力,而鄉村振興戰略的走深走實,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讓更多“桃花源”逐漸為人所知。
鄉村全面振興為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對農村旅游資源的投入力度,修建了許多旅游基礎設施,如景區道路、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旅游體驗。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2年高速公路里程從13.6萬公里增加到17.7萬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5萬公里。
越來越多的農村公路在連通城市、縮短距離的同時,也在中國大地上“穿針引線”出一張旅游網。
在交通之外,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色也起到重要作用。像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的黃梅東山小鎮、東山問梅村以及山東省青島市的西麥窯村等一批“出圈”的鄉村旅游項目,在深入挖掘和利用豐富的農村旅游資源的同時,也高度重視農村地區傳統文化和特色風情的保護與傳承。通過巧妙的設計與實施,它們成功展現了農村的獨特魅力,為游客提供了別樣的深入體驗,讓他們真切感受到鄉村的美麗與多彩。
自駕游火爆并非偶然,它如同一座露出海平面的冰山,而它那隱藏于海平面之下的基座,正是由經濟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等多重因素所共同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