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義 (唐山港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611)
輕質隔墻是建筑中常見的構造形式之一,不僅能夠滿足功能區劃的要求,還能提供良好的隔聲和隔熱性能[1-2]。預制構造柱施工速度快、感官效果好,且能夠滿足大多數場景下的施工需求[3]。當輕質隔墻遇門洞、窗洞或轉角處等部位,需要和預制構造柱相互連接,整體性難以保證,且當抗震要求較高時,輕質隔墻與構造柱的結合施工要求高。然而,傳統的輕質隔墻施工方式存在一些問題,如施工周期長、施工工序繁多、安裝質量差等問題[4-5]。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提高施工效率,本文以實際項目為例,探索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評估其施工效果和經濟效益,歸納總結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施工技術的成功經驗和應用規范,總結該施工技術在住宅項目中的應用要點和操作規范。
河北省某高層住宅項目,包含6 棟住宅樓和2 棟配套用房,住宅樓層高24層,地下兩層,屋面檐口高度為72m,地上建筑面積為7827m2,地下面積2476m2,地下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部分采用剪力墻結構。二次結構采用了輕質隔墻板和預制構造柱作為主要材料,其中,輕質隔墻板占二次構造墻體總面積的72%,樓梯間、電梯廳及部分不好吊裝的部分采用砌體墻,該項目抗震等級為7級,精裝修交付。該項目二次結構工期緊,裝修任務重,需要提高二次結構施工效率,為裝修施工預留足夠的時間。因此,在二次結構施工時在門洞、窗洞部位采用預制構造柱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
2.1.1 輕質隔墻排版
根據圖紙要求及功能要求對輕質隔墻進行排版設計,保證輕質隔墻的厚度、防火及防潮等性能符合使用要求。項目根據圖紙要求將輕質隔墻分為寬度600mm 的標準板和定制板,其中,600mm 標準板無法安裝的部位采用定制板,定制板一般分為端頭定制板、T型定制板、L型定制板及遇門洞定制板,定制板根據部位的不同進行定制生產,并編號排序,標注安裝部位。部分定制板示意如圖1所示。

圖1 部分定制板示意圖
2.1.2 預處理
在施工前應對安裝部位進行預處理,包括清潔、除塵和防水處理等,以保證施工質量,結構板標高過低時,應對結構板進行填充、抹平處理,其中防水處理一般應用于衛生間、廚房等多水房間,采用下設防水坎作為防水措施[6-7]。
2.1.3 檢查驗收
輕質隔墻板安裝前應對預埋件、吊裝環的數量、位置進行核查,保證滿足工程設計文件的要求。
2.1.4 安裝輕質隔墻板
根據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將輕質隔墻板按照預定的位置和順序進行安裝。安裝過程中應注意板材的水平、垂直和整齊度。固定方式采用U型卡和座漿法或填縫法,U 型卡安裝在兩塊板材拼縫處及上部連接處,座漿法或填縫法應用于輕質隔墻板底部[8]。
2.1.5 安裝預制構造柱
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圖紙,按照施工順序依次安裝預制構造柱。預制構造柱應根據建筑結構的要求進行精確定位和固定,預制構造柱應進行驗收,保證產品質量合格方可進行安裝。
2.1.6 拼接部位處理
在安裝完成后,對隔墻板之間、預制構造柱和輕質隔墻板的拼縫處進行處理,包括加固節點、預埋件的固定和砂漿填充等,以提升整體結構的強度。
施工工藝流程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滿足實際工程的需求。
2.2.1 板材選用
根據設計要求和使用環境選擇合適的輕質隔墻板,應考慮板材的材質、厚度、強度等指標,以確保施工的安全和質量。板材運輸與吊裝時應注意保護,存在磕損情況時應及時進行修補,建議采用抗裂砂漿進行修補[9]。
2.2.2 定位放線
根據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對輕質隔墻板進行定位放線,門洞位置應將定制板及預制構造柱位置定位準確無誤,標高應滿足安裝要求。當底板標高不滿足要求時,應提前進行修補,保證安裝標高的準確性。
2.2.3 安裝固定
在安裝輕質隔墻板時,主要是上下部與結構板和結構梁之間的連接、墻板之間的連接。下部連接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在底部鋪滿漿料,漿料應充盈,輕質隔墻按照定位線進行安裝,底部漿料流出之后將多余漿料清理即可;另一種為先在底部放置木楔,在輕質隔墻安裝就位之后,底部用細石混凝土填充,待細石混凝土硬化之后將木楔抽出,再用砂漿進行填補。上部采用U型卡進行安裝固定,U型卡通過膨脹螺釘進行固定,輕質隔墻安裝就位后,用螺栓將U 型卡鎖死即可。墻板之間的連接采用膠漿連接,拌合膠漿至粘稠,涂抹在兩塊墻板側面,將膠漿擠壓固定,多余膠漿清理即可。T字形部分應采用定制版處理,在安裝前確定T字形部位的數量、厚度、位置等參數,通過在工廠定制生產T 字形輕質隔墻板的方式解決T 字形部位的連接問題。
2.2.4 填縫處理
由于溫度和濕度影響,底部和中間部位可能存在硬化收縮現象,會對安裝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當由于硬化收縮產生裂縫時應進行填縫處理,填縫采用粘接劑,粘接劑應適當充盈,硬化之后清理多余部分,保證粘接質量。
輕質隔墻板安裝就位后進行預制構造柱安裝,安裝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安裝示意
2.3.1 定位放線
將兩側定制板和預制構造柱位置放出定位線和控制線,連接部位應標明。
2.3.2 定制板安裝
定位之后應進行遇門洞定制板安裝,定制板上部留有凹槽,凹槽應稍大于過梁尺寸,高度、寬度應比過梁尺寸大30mm~50mm,上下部和側面安裝處理與上文相同。
2.3.3 預制過梁安裝
預制過梁安裝前在凹槽部位鋪滿砂漿,砂漿應充盈,預制過梁安裝就位后砂漿應流出凹槽部位,多余砂漿進行清理即可。
2.3.4 安裝管卡
過梁安裝完成后在門洞兩側定制板側面每隔500mm安裝一個管卡。
2.3.5 預制構造柱安裝
預制構造柱采用C25 混凝土制作,結構板底部植筋,預制構造柱底部預留鋼筋孔和灌漿孔。安裝前應將底部清理干凈,將預制構造柱安裝就位,通過灌漿孔注漿,漿料流出后持續注漿10s,保證內部漿料充盈,預制構造柱安裝就位后,清除多余漿料。預制構造柱上部留置300mm的鋼筋,與過梁底部預留鋼筋綁扎連接,并設置2 道箍筋,最后通過澆筑細石混凝土進行連接。預制構造柱側面每隔300mm 預留一根長200mm、直徑為8mm 的螺紋鋼,輕質隔墻板鉆孔,里面填滿植筋膠,將預制構造柱側面預留鋼筋與鋼筋孔定位準確進行安裝,二者通過設置500mm間距的管卡臨時固定,管卡固定方式采用膨脹螺栓,交界面滿涂專用粘接劑,安裝完成后將多余植筋膠及粘接劑清理。
(1)輕質隔墻墻身強度較低,在吊裝時應采用尼龍吊帶兩端起吊,不能用鋼絲繩進行吊裝,且不得在一側或中部起吊,以免對墻身造成損傷。輕質隔墻安放時應在底部用枕木托起,不得直接放在地面或硬性托架上。
(2)使用激光水平儀和測量工具進行校正和調整,確保輕質隔墻與預制構造柱精準垂直,垂直度誤差控制在±3mm 以內。預制構造柱的安裝質量直接影響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要求和規范進行操作,確保安裝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安裝調整時應采用橡皮錘進行調整,不得采用硬性材料進行敲擊調整,避免造成損壞。
(3)由于漿料、砂漿、粘接劑等材料在硬化時會產生收縮裂縫,因此,在填充時應保證填充充盈,初凝后可適當灑水濕潤。當出現裂縫后采用粘接劑填充,填充后可在輕質隔墻與預制構造柱之間設置網格布進行加強處理,網格布在連接處應至少向兩側延伸30mm~50mm,網格布采用專用粘接劑固定,保證連接質量[10]。
(4)輕質隔墻U 型卡安裝時,應保證端頭部位U 型卡距主體構件不大于80mm,U型卡間距保證在500mm左右,最大間距不得大于600mm。
(5)由于使用U型卡及管卡作為主要固定方式,使得墻板與上部主體構件、墻板與預制構造柱之間天然存在縫隙,該縫隙應使用發泡劑進行填充,填充過后將發泡劑多余部分進行清理,兩側留出20mm~30mm的縫隙,用專用粘接劑進行抹面、填充。
(6)當輕質隔墻板及預制構造柱位于多水房間時,為保證防水性能,除在底部設置防水坎外,在輕質隔墻板及預制構造柱拼縫處和底部應刷涂防水涂料形成防水膜,防水涂料種類根據圖紙確定,底部應至少上翻250mm,拼縫處兩側延伸不少于50mm。
根據實施的相關數據統計,使用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施工技術進行墻體安裝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將大部分工作在工廠完成,只需現場組裝即可,減少現場施工時間和人工成本,同時提高施工質量和裝配精度,安裝速度可以提高20%以上,減少了現場揚塵和噪音,有利于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此外,結合預制構造柱施工技術也能夠提高墻體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有效解決傳統墻體施工中出現的開裂、變形等問題,提高墻體的承載能力,具有可靠性和耐久性。
首先,采用預制構造柱可以節約材料,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鋼筋,從而降低了材料成本,與傳統施工相比,材料成本可節約10%~15%;其次,墻體的工廠化生產可以節約人工成本和施工時間,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此外,由于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施工技術具有較好的施工效果,可以減少施工期間的返工和修補成本,與傳統施工相比,修補和返工成本減少30%~40%。
綜上所述,通過該項目施工實踐,提出一種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的施工方案。首先,輕質隔墻板在工廠對重難點部位進行定制化生產,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其次,輕質隔墻板安裝時下部采用坐漿法和填充法,上部采用U 型卡固定能有效保證輕質隔墻的安裝質量;最后,通過將輕質隔墻板與預制構造柱采用U 型卡固定、發泡劑填充及網格布加強能有效減少裂縫產生,二者結合的整體性更強。文中所述輕質隔墻板結合預制構造柱的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輕質隔墻板與預制構造柱的應用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的外觀質量,且經濟效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