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相比初中階段來說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將知識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便無法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無法做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為了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高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圓”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向學生展示一些與直線有關的圖片和視頻。例如,教師在教授“直線與圓”這一章節時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關于汽車、火車、飛機等方面的圖片。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當汽車或火車行駛到半徑為R的圓內時,汽車或火車會向圓內行駛嗎?”同時教師可以播放汽車行駛過程中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直線與圓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和觀點進行分析與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汽車或火車進行分析,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會采用問題導入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問題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二次函數”這一章節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在學習“二次函數”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二次函數y=ax2+bx+c這一知識點,那你們是否能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呢?”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問題難度,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通過問題任務的設置,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教學中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雖然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但卻無法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時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開展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自行觀看相關視頻或圖片資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例如,在教學“圓的切線方程”時,教師可以先將該節課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制作成PPT課件,然后讓學生自行觀看視頻資料,并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出相關問題:什么是切線方程?切線方程有哪些解?學生在思考問題后便可以根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來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并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與歸納。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而且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網絡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有利于高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活動的開展。網絡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便于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