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雯
(湖北大學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62)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旨在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1]。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湖北省共有2所高校進入“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在全國一流建設高校數量中占比5.11%,共有7所部屬高校的29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全國一流建設學科數量中占比6.24%。
黨中央、國務院對“雙一流”建設作出部署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就推進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出臺了一系列舉措。2016年底、2018年初,省政府常務會議先后兩次研究“雙一流”建設,審議通過《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意見》《湖北省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和建設名單。2018年1月19日,在湖北省高校服務地方發展暨“雙一流”建設動員大會上,省教育廳、財政廳和省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湖北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名單中涉及“雙一流”建設高校24所(包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5所、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6所、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1所),“雙一流”建設學科58個(包括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9個、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9個)。
與“211工程”“985工程”相比,“雙一流”建設的區別之一是將一流學科建設置于重要的地位。無論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還是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均是高校建設任務的重中之重[3]。為了更加客觀地評估湖北省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一流學科的發展水平,本文采用國際廣泛認可的軟科平臺中的學科評價體系作為參考依據,從不同視角對湖北省一流學科在2017—2022年的發展態勢進行全面剖析。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首次發布,自2009年起,轉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承接發布,至今ARWU已成為全球頗具影響力的機構學術評價體系。軟科的學科排名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覆蓋54個重點學科。學科排名對象是全球范圍內在相應學科科研產出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學,文獻數據來自Web of Science和InCites數據庫[4]。本文以軟科發布的2017—2022年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為依據,以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湖北省高校為研究對象,從各高校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數量、學科排名的分布情況、學科領域的分布情況等多個視角來分析湖北省一流學科近6年來的發展態勢。
表1列出了2017—2022年湖北省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高校名稱及其歷年入選的學科數量。由表1可知,截至2022年,湖北省共有17所高校的173個學科入圍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且入圍的學科總數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到2022年世界一流學科總量及入圍的高校數量均較6年前翻番。從各高校入選的學科數量來看,截至2022年,在所有入圍的湖北省高校中,武漢大學入選的學科數量最多,2017—2018年間增長尤為顯著。排在其后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入選學科數量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態勢。從入選高校的屬性來看,截至2022年,湖北省內的7所部屬高校均涵蓋在內;省屬院校中有8所高校的學科入圍,其中武漢科技大學入選學科數量最多且每年都有新增學科,學科發展勢頭較好。從入圍高校的地理分布來看,截至2022年,除了長江大學(荊州市),其他16所高校均地處湖北省會武漢市。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經濟學院及江漢大學是2022年上榜的高校,說明越來越多的湖北省高校學科發展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表1 2017—2022年湖北省各高校入選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數量
圖1顯示了2017—2022年湖北省高校入圍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區間分布情況。由圖1可知,自2017年起,湖北省排在全球第1位的學科數量始終保持在1個,前10名、前50名學科數量基本呈現歷年遞增的發展趨勢,2020—2022年間前50名學科數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整體份額來看,前100名學科數量均超過上榜學科總數的三分之一。從學科排名的區間分布來看,湖北省高校整體的世界頂尖學科數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圖1 2017—2022年湖北省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區間分布
表2列出了2022年湖北省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高校學科排名的分布情況。由表2可知,武漢大學有1個學科(遙感技術)排在世界第1位,且2017—2022年始終維持,說明武漢大學在遙感技術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優勢,該學科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學科排名分布在前10名、前50名及前100名數量最多的高校均是華中科技大學,說明華中科技大學學科建設總體水平較高,學科發展較為均衡;排在前100名的學科主要分布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及華中農業大學5所部屬院校中,省屬及其他辦學層次的高校中僅有武漢工程大學的1個學科上榜,表明湖北省地方院校在一流學科建設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進步空間,在發展高水平學科的道路上還有待進一步發力。

表2 2022年湖北省高校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分布情況表
圖2顯示了2017—2022年歷年湖北省高校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學科領域分布情況。由圖2可知,工學領域進入排名的學科數量遠高于其他學科領域,其次是理學領域,但與工學領域的學科數量也相差極大。這和工學領域的學科屬性有較大關系,工學領域所涵蓋的學科門類在五大學科領域中最多,其入圍的概率也相對較大。由于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所涵蓋的學科門類較少,從入圍的學科數量來看,湖北省高校在這兩個研究領域中入圍的學科比例相對較高。社會科學領域進入排名的學科數量則較少,截至2022年湖北省高校在社會科學領域僅6所部屬院校及1所財經類省屬院校有學科入選。這一現狀從側面反映了湖北省高校在學科建設過程中對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稍顯欠缺,自然科學領域與人文社科領域的發展水平較不均衡,并且這個問題在湖北省地方院校中尤為突出。

圖2 2017—2022年湖北省高校軟科世界一流學科領域分布
“雙一流”建設啟動以來,在各級領導部門和省內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一流學科建設相關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2017—2022年,湖北省進入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學科數量增長超過100%,并且入圍高校的覆蓋范圍由部屬院校向地方省屬高校逐步擴展,整體學科競爭力得到較大提升。在目前全國“雙一流”建設的大潮之中,在前有標桿后有追兵的境遇之下,湖北省想要把握此次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大機遇,保持自身在學科建設中的競爭力,當下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
第一,湖北省學科建設形成了“部”強“省”弱的秩序格局,即部屬高校實力較強,而省屬高校實力偏弱,未能形成梯度與層次分明的學科建設體系,這不利于湖北省學科競爭力的整體發展。在鄂部屬高校國家投入力度較大、實力較為雄厚,而省屬高校數量多、投入少、力量分散,使得學科建設受到各種基礎條件制約,部屬院校與省屬院校之間實力懸殊且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
第二,湖北省學科建設區域布局不均衡現象突出。從湖北省入選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所對應高校的地理分布情況來看,絕大部分高校集中在省會武漢市,少量分布在其他地級城市,由于各地市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分布較少,導致地方區域經濟不能與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第三,湖北省學科結構與布局不均衡的現狀亟待宏觀調整與引導。從軟科世界一流學科的分布領域來看,湖北省入圍的一流學科主要集中在工學和理學領域,其他學科領域均占比較小,自然科學領域與人文社科領域的發展水平較不均衡,并且這個問題在湖北省地方院校中尤為突出。與此同時,還存在多所高校建設同一種學科的情況,學科結構與布局欠均衡且較不合理,高校的學科特色化發展受到阻礙。
立足湖北省高校改革發展實際,搶抓“雙一流”建設發展機遇、著力解決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鞏固和提升湖北省科教比較優勢,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而艱巨的任務。針對湖北省一流學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設想和建議:
第一,加強省域學科建設頂層設計,構建一流學科建設健康發展生態體系。針對湖北省區域學科結構與布局呈現出的不均衡態勢,政府應支持和鼓勵高等學校間搭建合作平臺,如科研項目聯合攻關,人才培養課程、師資、學位授權等資源共享,創新平臺體系共建等,實現優勢互補。同時,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探索部屬高校間、省部高校間的對話交流新機制,真正發揮湖北高等學校的集團優勢;引導人才在省內有序流動,探索人才合理流動的補償機制;定期組織校際中高層管理人員、學科負責人及專任教師等多群體的交流會、推進會,增進了解,培育并支持新的合作。
第二,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布局,引導高校特色化發展、錯位競爭。高校間因教育分工、辦學資源等因素在學科規模及水平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辦學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學科結構和布局,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益,引導高校特色化發展是必然選擇。結合湖北高校分類體系,不同類型高校應立足學校定位與自身實力,繼續發揮優勢學科的引領作用,處理好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之間的關系,如部屬高校因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可著力布點基礎學科,省屬及其他地方高校應結合地方社會經濟需求和自身傳統著力發展應用學科。
第三,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提升一流學科國際競爭力。省政府應充分發揮統籌作用,主動與國外優質資源對接,在國際聯合辦學、國際科研合作、師生出國交流與培訓等方面提升省內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尤其應注重適當對省屬高校與地方高校的政策和資源傾斜。以湖北省高校分類體系為參考,不同類型高校可以與世界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尋求不同形式、不同方向的深度合作。省屬高校應面向地方經濟社會需求大力推進國際科研合作,加強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學科平臺建設,為師生提供更多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與支持。
本文以軟科平臺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為參考依據,研究了2017—2022年間湖北省高校一流學科的發展態勢,在總結近幾年發展成效的同時也指出了湖北省一流學科建設存在學科結構、區域布局不均衡等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議。自2015年國務院印發“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以來,全國各省積極響應,在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工作中出現了不少佼佼者。后期的研究可以選取近幾年“雙一流”建設成效較為突出的幾個省份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這些省份在學科建設上的一系列經驗舉措,為湖北省“雙一流”建設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