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辛輝 楊永清 游錫火 王瑞 王小民



摘要:本試驗選取400羽1日齡商品代櫻桃谷肉鴨為實驗動物,進行了常規飼養條件下益生素對肉鴨免疫力和生產性能影響的試驗。試驗隨機分為4組,3個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每個試驗組設5個重復,每個重復20羽。試驗組在常規飼養條件基礎上飼料中添加益生素,添加量為:試驗1組0.1%,試驗2組0.2%,試驗3組0.3%,試驗期為40 d。試驗結果表明:①試驗組肉鴨HI效價明顯提高(P<0.05);②試驗組肉鴨淋巴細胞比例及白細胞吞噬指數極顯著提高(P<0.01);③試驗組的胸腺、脾臟和法氏囊指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④試驗組肉鴨腸道的有害菌(腸桿菌)的數量顯著降低,有益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顯著增加(P<0.01);⑤肉鴨增重效果顯著(P<0.01);⑥肉鴨的成活率明顯提高,差異極顯著(P<0.01);⑦料肉比降低,差異顯著(P<0.05)。由此得出,飼糧中添加益生素能顯著提高櫻桃谷肉鴨的生產性能,此外,飼糧中添加益素還能提高櫻桃谷肉鴨的免疫力。
關鍵詞:益生素;肉鴨;免疫力;生長性能
抗生素在促進動物生長與疫病防治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抗生素對人和動物的危害逐漸被認識[1],尋找、研制開發綠色無公害的替抗產品已迫在眉睫并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益生素是微生態制劑,是經過厭氧發酵而產生的益生菌活菌制劑,其成分是由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鏈球菌等有益活性微生物菌群組成,經獨特工藝生產的一種高科技微生態制劑,不含任何有害物質,無毒副作用,不污染環境,這類活菌制劑在消化道內可以調控微生物區系,維持動物健康[2]。為此本試驗旨在研究、探討益生素對肉鴨免疫力和生產性能等各項指標的影響,為合理開發和利用微生態制劑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益生素飼料添加劑(5批次的抽樣混合物 ),中國農業大學飼料生物技術實驗室研制,6批產品抽樣混合物活菌含量為2×109 CFU/g。
1.2 試驗方法
本試驗于同批、1日齡的400只肉鴨中,隨機分成4組:試驗1、2、3組和對照組,每組試驗組設5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試驗1、2、3組益生素的添加量分別為0.1%、0.2%、0.3%。分組后,不進行預試期,調整好各組體重,并經生物統計數據處理后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期為40 d。
1.3 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評價指標)
1)檢測方法。采用國外最先進的監測方法與技術,如T或B淋巴細胞功能測定,又稱淋巴細胞轉化試驗,是本研究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最先進的監測方法,稱BrdU-ELISA技術)。
2)評價指標:①益生素對肉鴨新城疫HI抗體滴度的影響;②益生素對肉鴨淋巴細胞比例及白Cell吞噬指數增減的影響;③益生素對肉鴨免疫器官發育的影響;④益生素對肉鴨腸道微生態系的影響;⑤益生素對肉鴨生產性能的影響
1.4 數據處理
本試驗數據均由計算機采用SPSS 13.0軟件中GLM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試驗結果以平均數±標準誤差表示。組間差異用方差分析或T檢驗。
2 試驗結果及效益分析
2.1 益生素對鴨新城疫HI抗體滴度消長的影響
見表1與圖1。
表1與圖1表明,試驗組、對照組10日齡前差異不顯著(P>0.05),20日齡后差異顯著(P<0.05),60日齡后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組HI抗體滴度均有顯著的提高。
2.2 益生素對肉鴨淋巴細胞比例及白細胞吞噬指數增減的影響
見表2。
表2的試驗結果顯示(以試驗2組為例):益生素能顯著增加血液中淋巴細胞比例和白細胞吞噬指數,提高的幅度分別為13.13%、11.41%與0.31%、0.42%,差異極顯著(P<0.01),試驗組均有顯著的提高。
2.3 益生素對櫻桃谷肉鴨免疫器官發育指數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益生素組的胸腺、脾臟和法氏囊指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益生素能明顯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長和發育,進而增強免疫功能和抗病力。
2.4益生素對腸道微生態系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益生素組(以試驗2組為例)和對照組相比,有益菌乳桿菌大量增加,達到了極顯著差異(P<0.01),雙歧桿菌達到顯著差異(P<0.05),腸球菌雖然有顯著差異,但其增加的幅度沒有乳桿菌大(P<0.05),而有害菌腸桿菌大量降低,達到了極顯著差異(P<0.01),說明益生素可顯著調節肉鴨腸道的微生態系動態平衡,其中有益菌乳桿菌占絕對優勢[3]。
2.5 益生素對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
1)各組雞增重情況、成活率、料肉比見表5。
表5中將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進行生物學統計、方差分析,結果表明:①增重明顯。試驗組較對照組平均每只鴨增重分別提高60、100和120 g,F>F0.01(P<0.01),在0.01的水平上差異極顯著;②成活率明顯提高。試驗組較對照組成活率分別提高0.6%、1.1%、1.3%,差異極顯著(P<0.01);③料肉比明顯下降。試驗組較對照組料肉比分別降低0.09、0.15和0.15,差異顯著(P<0.05)。
2)經濟效益分析見表6。
從表6可以出,試驗組比對照組均盈利,其中試驗2組盈利最佳,盈利順序為試驗2組>試驗3組>試驗1組>對照組。
3 小結與分析
1)試驗組肉鴨HI效價明顯提高(P<0.05),同時試驗組肉鴨中淋巴細胞比例及白細胞吞噬指數極顯著增加(P<0.01),表明益生素有提高肉鴨機體免疫力之功效[4];益生素中的有益微生物作為抗原具有刺激免疫器官的生長和發育之功能,同時還能夠激活T、B淋巴細胞,使抗體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雙向增加了雞體免疫力[5]。
2)試驗組肉鴨腸道的有害菌腸桿菌的數量顯著降低,有益菌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的數量顯著增加(P<0.01),表明益生素對肉鴨腸道有顯著的調節菌群平衡、防治腸道疾病及促進消化吸收之功效[3]。
3)試驗組肉鴨死亡率明顯下降,差異極顯著(P<0.01)說明益生素具有良好的抗病力。
4)試驗組肉鴨增重明顯(P<0.01),飼料轉化率提高,(P<0.05),其效果均優于對照組。益生素通過其調整腸道菌群平衡并促進微生物產生各種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從而提高了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節約了飼料,促進了動物的生長。說明益生素具有促進動物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之功效。
5)益生素具有促進肉鴨各項生長性能指標之功效,經濟效益顯著,其盈利順序為試驗2組>試驗3組>試驗1組>對照組,因此建議益生素的最佳添加量為0.2%。
4 結論
益生素能顯著提高肉鴨免疫力和抗病力。
益生素對肉鴨具有促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之功效。
5 展望
研制、開發新型的微生態制劑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微生態制劑屬于活菌制劑,不耐高溫、不耐酸堿度,因此飼料生產上不能同時制粒,也不能與抗生素或化學合成抗菌劑同時使用[1]。盡管現在已經研制出以微膠囊化技術(微膠囊包被技術)來試圖克服解決這一問題,但因大大增加了飼料成本,從而使其廣泛推廣應用受到限制;也或研制出的乳酸菌LB菌株(簡稱LB菌株,是一種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tain LB)效果雖然好,但因其菌株單一而使微生態制劑所發揮的功能受限,因此尋找、研制耐高溫、耐酸堿的微生態菌株群系制劑,將會為益生素的替抗及其進一步改進與提高打開創新思路與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繼業,蘇曉毆.飼料安全工作手冊: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 何明清.動物微生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2.
[3] 楊潔彬.乳酸菌——生物學基礎及應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6.
[4] 王小民,孫榮華.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現狀及NF8免疫效果評估[J].現代畜牧獸醫,2009(9):40-42.
[5] 王小民,武革利,伍慶斌,等.三種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病理致病性及其免疫效力研究[J].中國家禽,2012,34(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