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安徽合肥 231603)
綠色建筑的內涵包含兩個方面:①建設的全壽命周期。從建筑開始到拆除的這一段時期,它包含了建筑材料的采掘、加工、運輸、施工、運營、維護、最終廢料的處置和回收。②節約能源,節約土地,節約水資源和物質資源,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節約能源、節水、節地、節材、再循環材料等,要盡可能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實現“少費多用”。
要判斷某一建筑的“綠色”程度,還得看哪些因素?這就要求對綠色建筑進行評估。因此,根據目前人類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以及相關的科技發展,對建筑的綠色等級進行分類,對于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綠色建筑評估中,如何將大量的技術指標、定性和定量指標進行分類和量化評估,是衡量綠色建筑質量的首要問題。建筑物的壽命較長(通常50~100年),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各個要素相互影響,并在各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1)資源消耗
據調查,人類從自然界獲得的材料中,有一大半都用在了建設上,而這些建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幾乎耗盡了全球能源總量的三分之二。在建立綠色建筑的評估體系時,應選擇能代表其能源消耗的科學指標。
(2)環境負荷
建筑工程的設計、生產、運營、維護、回收、處理等全過程,都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沖擊和負擔。綠色建筑評估準則要求在建設中選用適當的建材,并選取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相對較小的結構系統和施工方式,以盡量減輕整個生命周期對生態環境的負擔。
(3)經濟投入
在建設、經營等各個環節中,始終與經濟聯系在一起。在資源消耗、環境影響、生活質量等多個層面上,經濟是達到這些目的的根本。要讓綠色建筑得到業主和居民的青睞,并加以推廣,其關鍵在于減少建筑成本、使用成本,減少經濟投資。
綠色建筑應充分利用自然與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地熱等,利用先進的能源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使能源消耗比已建成的建筑物減少70-80%;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資源、無污染資源、回收資源,以達到一個良好的循環;結合當地的特點,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條件,讓新的建筑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在建筑設計中,要考慮合理的布局,通風和采光,以及合理的內部空間。
在構建綠色建筑的過程中,要以科學的觀點進行理論知識的分析,以達到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在這一要求下,指評制度的確立應本著科學性、公平性原則,盡可能地避免主觀色彩的判斷,從而使評估指標的內涵與外延清晰,避免指標間的重疊。
在評價指標時,必須選取一個能夠充分體現綠色建筑發展的各個要素,在此基礎上,各個指數分別表示各個指數的歸屬,并進行橫向、垂直的相關性評價。在選擇評估目標時,要參考當前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以保證其可行性。
在一種多目標評價體系中,通常包含定量和定性分析兩種評價方法。定性的指標可以采用間接的定量方法,可以直接量化,有了定量的評價指標,就能對綠色建筑進行定量評價,確保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可操作性。
我們國家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僅排在俄羅斯與加拿大之后,而其國土上卻有1/4 的土地是荒漠。近幾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生態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對大氣、水質、土壤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建筑的存在壽命過程中,不僅要耗費大量的資源,而且還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生態壓力。
評估系統從住宅區的環境的影響、資源利用與再生、節能環保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對影響住宅社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主要內容包括:社區環境規劃設計、社區水環境、環境與能源、資源與材料、室內環境質量五個方面(參見表1)。每一科目下都有幾個指標,對每一科的具體解釋都有詳細的說明。

表1 生態住宅評價指標
矩陣管理又叫體系管理,也叫多維管理。與以往的生產、財務、銷售、工程等不同,這是一種流程式、一維的管理模式。“矩陣”是從數學的角度來的。矩陣管理是把管理部門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橫向團體,也就是一個傳統的功能部門;另一類是垂直團體,是指各個職能部門的人員組成,以完成特定的工作。形成上下兩條線,負責人員的管理與協調。
建筑的生命周期是指從設計到拆除的整個生命周期。在建筑設計的早期,對“綠色”建筑的選擇、“綠色”的建筑材料的選用、建筑過程中的綠色建筑的施工工藝與方法的選擇等進行了探討。綠色建筑不僅表現在建筑物的前期規劃、設計、施工階段,還應注意建筑物運行和維修期間的節能減排、建筑物生命周期結束后的再利用。綠色建筑評估應從建筑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從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減少污染三個角度進行評估,如表2所示。

表2 矩陣式評價指標體系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時期的建筑“綠色”問題都有其考慮的重點。在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評估指標體系之后,應首先確定各個因素和各個階段的權重(Im、Jn;m=1 至3,n=1 至5)。最后,求出了各個指標體系的權值(1mJn;m=1 至3,n=1 至5)。最后,對各個指標系的權重進行了分析,得到了各個指標系中所包含的各項指標的權重。